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投资性房地产不同交易或者事项对市盈率影响注:“——”代表不变,“↗”代表上升或者增加,“↘”代表下降或者减少。
从表1可以知道,在初始计量中,无论是自建的还是外购获得投资性房地产,借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此时,不涉及损益类科目,市盈率不受影响,对投资者影响不大。
在后续计量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用计提折旧或者摊销,此时,对利润无影响。
而在资产负债表日,需要比较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余额的差额,把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当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时,利润会增加,每股收益上升,市盈率下降,吸引投资者;相反,每股收益下降,市盈率上升,难以吸引投资者。
在转换的过程中,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房地产或者存货时,以转换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或者存货的入账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当该项资产公允价值高于原账面价值时,利润增加,每股收益上升,市盈率下降,吸引投资者,反之亦然。
当自用房地产或者存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应当按该项资产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入账,借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存货跌价准备”等科目,贷记“开发产品”等科目,同时,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此时,利润减少,市盈率上升,难以吸引投资者投资决策;相反,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不涉及损益类科目。
在处置投资性房地产时,按实际收到的金额确认其他业务收入,按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余额确认其他业务成本,若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或者转换日计入资本公积金额的,要结转。
对利润的影响,主要看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余额与出售时的公允价值的大小。
若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余额小于出售价格,则利润增加,市盈率下降,吸引投资者;反之,市盈率上升。
三、公允价值对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利弊分析
从辩证的角度看,事物具有两面性。
公允价值对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影响也不例外,既有利也有弊。
当某项资产或者负债数额比较大的时候,该影响就会被放大,更要格外关注。
以下是公允价值对投资者投资决策利弊分析:(一)积极作用
1.更全面反映企业的收益,有利于投资者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
采用历史成本法计量,会计收益只有在交易或者事项实现之时才会确认。
而公允价值计量既要计量资产和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公允价值, 也要计量公允
价值变动所造成的损益。
即使交易或者事项没实现,某项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也对会计信息产生影响。
这样能更合理、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当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所有者权益,让投资者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及时满足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信息需求
某项资产或者负债的价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经济条件下,有不同的价格。
如果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在账面上反映的价格并不能跟上瞬间变化的市场价格,特别是价格波动较大的资产或者负债,如房地产价格等,历史成本滞后性强。
公允价值可以动态地反映资产或者负债的变动情况,及时地披露相关的信息,紧跟市场步伐,提高了财务报表的相关性,为投资者预测和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有利于投资者作出科学的决策。
(二)消极作用
企业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能使会计信息更具全面性、及时性,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然而,公允价值计量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误导投资者投资决策。
1.公允价值确定难免主观性
我国的资本市场不是十分发达,很多时候,公允价值的计量需要使用估值技术,而估值技术是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虽然有相关的法规准则规范会计实务,但是在很多方面难以完全避免主观判断。
在价格的估算上,恰好因为这些可选择性的主观判断给了相关人员“主观”主观估算公允价值的机会进行盈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