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来入侵物种调查报告

外来入侵物种调查报告

外来入侵物种调查报告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10-1 张秋霞100914042暑假时看电视,由山东卫视打造的《调查》栏目中正在播放名为《调查:外来物种入侵食人鲳咬伤市民》(/2012/07/25/3797000.shtml)的新闻调查,立即引起了我的关注。

于是开始对家里的人进行询问,再借助于网络等工具查询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代表性物种以及身边的常见物种。

以至于对于一个学习生物的学生来说,听到外来物种入侵不至于说不出一句话来。

【百度名片】在生物学上,外来物种是指出现在其自然分布范围和分布位置以外的一种物种、亚种或低级分类群,包括这些物种能生存和繁殖的任何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外来物种入侵是指生物物种由原产地通过自然或人为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它有两层意思,第一,物种必须是外来、非本土的;第二,该外来物种能在当地的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中定居、自行繁殖和扩散,最终明显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损害当地生物多样性。

入侵的外来物种会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摧毁生态系统,危害动植物多样性,影响遗传多样性。

世界上最有害的十大外来入侵物种集锦一、泛滥成灾的亚洲鲤鱼亚洲鲤鱼,又称为银鲤,可以长成重量超过100磅的大鱼,但这是以破坏生态系统为代价的。

最初,引进它是为了清理美国南部鲶鱼池的海藻。

由于数量增多,一些鲤鱼溜进了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在这里,它们迅速泛滥成灾。

在暑假看《新闻联播》时也注意到,在美国密西西比河上经常上演一幕幕“人鱼大战”,过多的亚洲鲤鱼抢夺了河流中其他生物的营养以及氧气等资源,于是造成了物种趋于单一的境况。

在中国,鲤鱼能够做成极其美味的佳肴,但由于过度捕捞,而几乎绝迹。

所以在美国中部,有许多渔民开始捕捞银鲤,经过加工处理后卖往中国。

这场水产业的灾难最终通过商业捕捞转化为经济利益。

二、食肉的蛇头鱼因为这种鱼的头部外形和蛇非常类似,因此西方人称之为“蛇头鱼”。

一旦蛇头鱼在池塘或湖泊出现,它们将吞噬掉任何它们可以找到的东西。

让蛇头鱼闻名于世的还是它顽强的生命力,即使在极其干涸的环境中仍然可以存活很长时间。

据悉,蛇头鱼呼吸一次新鲜空气可以生活4天,它们还喜欢在陆地上爬行寻找新的水体。

由于生命力极强,几乎没有天敌,“不挑食”,巨大的蛇头鱼可长到3英尺长,据说是最具侵略性的动物之一。

三、疯狂的葛根葛根是第一个被编进外来物种史册的植物,也是入侵物种之一。

葛根于1876年首次在美国的费城百年博览会上出现,源自于中国南方和日本等地,当时专家把它吹捧为一种耐寒、快速增长的地被植物,可帮助抑制水土流失,帮助当地人抑制土壤侵蚀的问题。

但之后因为它生长太迅速,长得遍地都是,从而获得一个新的绰号:通吃南部的藤蔓。

如今,葛根遍布美国各州,甚至蔓延到新泽西州北部。

可以争夺植物的养分,借其它物种为自己前进铺垫道路,所到之处生物都死在其“蹂躏”之下。

由于生命力极强,又是“群体”生活,几乎没有任何天敌,对南方造成极大的生态灾难。

四、野兔侵略者1859年,一位澳大利亚农场主托马斯·奥斯汀说:“兔子的引进不会产生什么危害,既可以家养,又可以放归自然,成为狩猎的对象。

”于是他将24只灰色兔子放到野外,让他们自然生长,以方便猎人寻找猎物,解决冬日生计。

结果到19世纪末,澳大利亚的野兔数量多得惊人,以至于当地的原生植物、动物甚至土壤本身都到了崩溃的边缘。

1937年,科学与工业研究委员会尝试利用多发性粘液瘤病毒来对付野兔,政府专门在水池里投放药水来吸引兔子饮水。

在1950年,该病毒被证明可以安全的运用于对付野兔,两年后,野兔由六亿降为一亿。

五、数量惊人的欧洲椋鸟1890年,纽约市一位名为尤金·施福林的著名药品制造商是莎士比亚的崇拜者,一天,他走到中央公园,放飞了60只从外地买来的欧洲椋哥。

第二年,他又放飞了40只欧洲椋鸟。

因为欧洲椋鸟是莎士比亚戏剧中提到的鸟,他想让美国人也能看到这种鸟,以至于将来在美国本土也可以见到莎士比亚提到的每一种鸟。

难道这不是好事吗?但事与愿违,欧洲椋鸟繁殖得太快,导致天空中黑压压一大片,非常嘈杂,居民们被吵得烦躁不安,这是施福林始料不及的。

据说,如今,欧洲椋鸟每年造成美国的农业损失高达8亿美元,还导致大量的飞鸟与飞机碰撞事件。

六、能和鳄鱼搏斗的缅甸蟒蛇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据当局统计,有3万多条缅甸蟒蛇出没于沼泽地国家公园,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这种外来的蟒蛇天敌很少,而且当地许多濒临灭绝的动植物时常受到它们的侵害。

一只缅甸蟒蛇可以把巨大的美洲鳄鱼吞到肚子里,对濒危动物产生极大威胁。

佛罗里达州的缅甸蟒有的是逃自宠物商店或动物园,有的是被宠物主人放生,还有可能是来自动物偷渡者,全球气温变暖为这种动物在美国东南部地区大批滋生并泛滥成灾提供了适宜条件。

七、体型巨大的甘蔗蟾蜍甘蔗蟾蜍是澳大利亚环境生态的头号大患之一,它们超强的生命力不但像瘟疫般蔓延整个北部,甚至严重威胁原生物种的生存数量。

甘蔗蟾蜍的引进开始是为了控制野兔的疯长,增长到一定数量,又被放进昆士兰甘蔗种植园,以控制虫害。

到1937年,超过6万只年幼蟾蜍被用于捕食昆虫,但甘蔗园无法将它们圈住,它们经常跑出来伤害其它动物和植物。

甘蔗蟾蜍能够从皮肤中排泄一种很强的毒素,杀死任何一种接近它们的动物。

周围的任何东西它都吃,无论是死的还是活的。

但只有0.5%的甘蔗蟾蜍能够活到繁殖年龄。

甘蔗蟾蜍是澳大利亚政府环境政策的头号错误之一,造成生态浩劫的惨重程度可与该国家野兔的引进相提并论。

八、繁殖超强的灰松鼠灰松鼠于19世纪70年代引入英国。

最初引入目的是装饰花园,然而,仅仅几十年,这种繁殖力强的动物就占领英格兰大部。

与本土的红松鼠相比,北美灰松鼠要强壮许多,无论是抢夺食物还是繁殖都远胜于红松鼠。

更要命的是它们身上携带着一种松鼠疱疹病毒,这是一种滤过性皮肤病,灰松鼠虽然携带病毒,但在它们身上并不发作,可是红松鼠却对这种病毒十分敏感,一旦传染上就会得病。

患病后红松鼠健康状况急剧下降无法觅食,两周内就会死于饥饿。

目前在英国的灰松鼠数量达到约330万只,而红松鼠的数量仅为约16万只。

查尔斯王储在致乡村土地和商业联合会的信中呼吁消灭灰松鼠以保护红松鼠。

乡村土地和商业联合会支持查尔斯的提议。

英国防止虐待动物协会却不赞成查尔斯的观点。

协会发言人说,对灰松鼠实施灭绝措施残忍,而且不一定能达到控制灰松鼠数量的目的。

九、蜜蜂杀手杀人蜂是一种食肉动物,是靠捕食害虫和其他一些蜜蜂为生的。

这些杀人蜂本身,也是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建设有益的昆虫,由于它们往往以森林中的各种害虫为捕食对象,因此对防治森林病虫害有很大作用。

“杀人蜂”是由于人类自己的偶然疏忽才产生出来的。

1956年,巴西的昆虫学家为了改良当地的蜜蜂,使它们能多产蜜,就特意从非洲引进了一种野性十足、产蜜量高的野蜂,与当地的蜜蜂杂交,繁育出了这种攻击性极强的蜂。

后来,因为管理人员的疏忽,一些杂交蜂从实验室逃出,迅速在野外繁殖起来,成了令人恐惧的“杀人蜂”。

2007年,只在新奥尔良地区发现有这些杂交蜂,到了2009年,美国的犹他州也发现了它们的蜂巢。

在美国南部,它们在不断地蔓延泛滥中。

尽管人们采取了许多措施,想消灭这一大祸害,可是,这些杂交蜂适应自然的能力极强,繁殖的速度很快,所以,直至今日还没能有效地遏止它们的蔓延,到今天,非洲采蜜蜂都被认为是一种攻击性极强的物种,十、鼠岛据统计,老鼠已经入侵了世界上90%的岛屿,并造成了岛上超过60%的鸟类和爬行动物的灭绝。

最著名的鼠岛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阿留申群岛。

1780年,挪威的大量老鼠从一艘失事的日本船上窜出,跑到一个岛上。

很快,由于岛上没有树木,海鸟的数量急剧下降,这里成了老鼠的乐园。

鼠岛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它是美国政府用于保存栖息地,抵制外来入侵物种进行的一项实验。

2008年,一包一包的老鼠药洒遍了整个11平方英里的鼠岛。

在2009年的6月,生物学家宣布鼠岛上的老鼠暂时得到了控制。

从以上十种入侵物种入侵的原因以及手段,我们可以将物种入侵分为有意和无意两种。

有意引种是指人类有意实行的引种,将某个物种有目的地转移到其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这类引种可以是授权的或未经授权的)。

无意引种是指某个物种利用人类或人类传送系统为媒介,扩散到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的地方,从而形成的非有意的引入。

像亚洲鲤鱼、葛根、野兔、欧洲椋鸟、甘蔗蟾蜍、灰松鼠、杀人蜂等都是有意引入的,都是出于某种好的意愿引入,最后造成了不可收拾的结局。

而缅甸蟒蛇和老鼠则是无意引入的,出于某种忽略的因素使其趁虚而入,最终也是同样的结局。

不仅仅是国外出现这种物种入侵的现象,从我们接触生物这一门课开始就了解了我国与水葫芦之间不曾停息的战争。

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作为猪禽饲料而被大规模“请进来”的水葫芦,如今正在我国南方进行一场不折不扣的生态入侵战,位于闽江流域上游的福建南平无疑是主战场。

历年来为清除水葫芦我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但成效依然不大,争夺水中的养分氧气等,导致鱼虾大量死亡,船舶被迫停止。

除水葫芦外,紫茎泽兰、假高梁、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薇甘菊等一大批“毒草害虫”均已被我国政府列入外来入侵生物的“黑名单”。

下面是入侵我国比较严重的物种:一、薇甘菊,原产于中美洲,现已广泛传播,成为当今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危害严重的杂草之一。

1919年前后,薇甘菊作为杂草在中国香港出现。

已列为世界上最有害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也被列为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乘风传播扩散种子是薇甘菊广泛入侵的重要原因。

它可以攀附到其他植物上,抢夺阳光和场地,导致其他植物成为其“垫脚石”,最后造成了为他独尊的场面。

一旦薇甘菊肆虐,当地的生态就生病了:植物首先被「绿癌」蚕食,进而令野生动物失去食物来源而离开或死亡,影响整个自然生态。

薇甘菊在中美洲有多达160多种昆虫和菌类作为天敌控制其生长量,其他地区因无天敌制约而造成祸害。

灭薇净,是以植物源材料为主要活性物质的防除薇甘菊专用药。

灭薇净以“透皮给药”途径进入植株体内,通过对薇甘菊体内的萜烯类和精油类化合物进行缔合、溶解和置换,使薇甘菊的生理、繁殖等器官受干扰,生理、生化功能失常而枯萎死亡,且难于再生。

经田间试验,防效在95%以上,具有较理想的持续控制效果。

该药剂是目前防治薇甘菊较为安全、有效的防治药剂,现已在广东、海南、云南等省广泛应用。

二、紫茎泽兰,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

植物界里的“杀手”,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牛羊中毒。

可进行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无论在干旱贫瘠的荒坡隙地、墙头、岩坎,在石缝里也能生长。

结实能力强,每株可结种子3万~4.5万粒,多的可达10万粒。

瘦果细小,顶端具冠毛,随风飘移散落,极易在裸地和稀疏植被的生境中定植生长。

紫茎泽兰侵入农田、草地后,与农作物、牧草争水、争肥、争阳光、争空间,严重影响农作物、牧草的生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