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1)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1)


男女职工各200人,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15
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色盲基因的频率?
讨论种群中基因频率的变化
以书中100页为例,用数学的方法讨论基 因频率的变化。
①种群极大 ②随机交配 是一个理想的种群 ③没有突变 ④没有迁移、没有新基因加入 ⑤没有自然选择
基因频率 基因型频率
A
a
AA
Aa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内容包含四方面:
1、过度繁殖;
2、生存斗争;
3、遗传变异;
4、适者生存。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提出 十九世纪中期 描述生物学阶段
2、内容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点
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 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3、评价 优
缺 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 还不能科学的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 点
一块稻田里的全部水稻 一片森林里的全部蛇 一片地里的全部东亚飞蝗
一个池塘里的鱼
一片草地上的牛 一个市的全部人口
研究生物的进化为什么要以种群为基本 单位?
自然选择作用的是个体的表现型 个体表现型随着个体的死亡而消失,决定表 现型的基因却可以随着生殖而世代延续 种群的繁衍过程使得基因在种群中扩散并延 续,有利基因得以选择并积累。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看似有一定道理, 但事实上由于使用而发达起来的器官特征并不 能遗传给后代。
达尔文通过几十年的观察分析,终 于在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 一书。
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
事实1:原鸡 由于遗传,个 体的性状保持 稳定 事实2:原鸡个 体之间由于变异, 存在微小差异 (材料) 事实3:人们按 照自己的意愿, 选择合乎要求的 变异类型
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的生物变异是大量的
印度洋克格伦岛上的昆虫
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往往 取决于其生存环境。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有方向吗?
你能肯定的指出这 些昆虫的变异体, 哪一个能代表进化 的方向么? 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他们只 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而不能决定进化的方向。 那么,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
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拉马克“用进废退”学 说 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
完整的进化学说的是法国博物 学家拉马克。
⑴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 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 化来的; ⑵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 化的; ⑶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 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 传。器官用的越多越发达。
数量 标记 含义
5 1 1 18
S D P C
老鼠存活下来 老鼠因疾病而死亡 老鼠的天敌杀死了所以颜色的老鼠 老鼠的天敌杀死了那些颜色和环境不同的老鼠
记录表 环境的类型: 死老鼠
代数 1
2
白色老鼠
褐色老鼠
白色
褐色
1.在白色沙丘中,每一代各有几只白色老鼠,几只褐色 老鼠?在每一代中,哪种颜色的老鼠的死亡率更高? (提示:白色老鼠的死亡率可以这样计算:用死去的白 色老鼠数量除以白色老鼠总数,再乘以100%。) 2.想一想 如果你增加“C”卡的数量,会造成什么样的 影响? 3.这次实验从哪几方面模拟了自然选择过程? 4.如果第一部分实验中发生的事件在自然界中是真实的, 那么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后,这群老鼠将会有怎样的变 化? 记录表 环境的类型: 死老鼠
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害虫中原来就 存在抗药性强的个体和抗药性弱的个体, 在农药的自然选择作用下,抗药性强的个 体生存下来,弱的淘汰出去,久而久之, 害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强。
出现生殖隔离的原因,是不同种群的基因库 变得很不相同。
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各种各样的生物类型是如何从最简单的类型产生的? 图中两种生物是如何进化的?
请同学们观看一段捕食的视频: 思考在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中,怎样的个体才会 生存下来?为什么? 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来说是有益还是有害? 为什么?
4.最先提出生物进化学说的科学家是( C ) A.达尔文 B.孟德尔 C.拉马克 D.摩尔根
5.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 B) ① 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② 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③ 变异是不定向的 ④ 变异是定向的 ⑤ 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栖息环境深色
s基因频率降低 S基因频率升高 s基因频率又降低 S基因频率又升高
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例:长颈鹿的进化过程
长颈鹿的始祖
现代长颈鹿
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 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过度繁殖); 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 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 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 颈短的却因吃不到树叶而 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
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的关系如何?
无机环境
原始大气没有氧气 大气中有了氧气 臭氧层形成
生物类型
原始生命厌氧型 海洋中营光合作 用生物出现 需氧型生物出现 生物登陆
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试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解释害虫抗 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
生殖隔离 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 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受精前隔离:如动物的求偶方式、繁殖期不同; 植物的开花季节、花的形态不同。 受精后隔离:如杂种不活、 杂种不育 山羊和绵羊 马和驴
物种形成的方式有多种,经过长期的地理隔 地理隔离是生殖隔离的必要条件么? 离达到生殖隔离是比较常见的方式。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么?
Organism Evolution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遗传和变异的研究:
性状水平
自然选择如何作用: 个体水平
发展
分子水平
发展
种群水平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种群是生物繁衍、进化的基本单位。
•个体间自由交配,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aa
( p + q )2 = p2 + 2pq + q2 = 1
满足以上条件的理想种群,种群的基因频 率可以一代代稳定不变,而保持平衡 称哈迪—温伯格定律)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二)打破遗传平衡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的因素
自然情况下,突变频率低,多害性,对生物 的进化有重要意义吗?
物种: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
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 态下能互相交配,并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 生物个体。 判断:鲤鱼和鲫鱼; 马和驴。
隔离:
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 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包括 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两种情况。
地理隔离
东北虎
华南虎
具有合乎人 们要求性状 的个体存活
个体繁 殖后代
合乎人们 要求性状 的个体存 活,经过 世世代代 的选择, 原来微小 变异积成 显著变异
有利变异 逐代积累, 形成各种 类型的鸡
人工选择
模拟自然选择活动
表1:“老鼠”卡
数量
标记
含义
25
A
控制白色毛皮的显性等位基因
25
a
控制褐色毛皮的隐性等位基因
表2:“事件”卡
不适应环境的性状及控制该性状的基因
会因个体死亡或难以繁殖而减少(频率降低);
反之,适应环境的基因频率会升高。 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生物变异是多方向的,不定向的
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
生存通道
变异
积 累 进 化
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发生定 向改变,但是要形成新的物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还需 要什么条件呢?
有利变异 逐代积累, 形成新类 型甚至新 物种
自然选择
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存在着尺蠖的两个变种。 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成工业区。下表为该地区 1850年前后两个变种尺蠖的数量比,请解释原因。
森林时期 灰尺蠖 黑尺蠖 95% 5%
建成工业区后50年 灰尺蠖 黑尺蠖 5% 95%
栖息环境浅色
(个体多) 桦尺蠖 浅色 (个体少) 深色 浅色 深色 ……
质,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只局限于个 体水平。
反馈评价:
1.一只雌蛙能产卵4000~5000个,卵受精后只有5%~10% 能发育为成体。达尔文对这一事实的解释是(B ) 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遗传和变异 D.自然选择 2.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 D) A.适者生存 B.过度繁殖 C.生存斗争 D.自然选择学说 3.下列哪一项符合达尔文对生物进化过程的论述( D ) A.变异——生存斗争——有利变异的积累——适者生存; B.生存斗争——生物变异——有利变异的积累——适者生存; C.环境变化——生物变异——适者生存——有利变异积累; D.生物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有利变异积累
基因座位: 一个特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 置称为基因座位 基因库(gene pool)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
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基因库的大小,或者 说它的丰富度由什么 决定呢?
基因频率
某种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练习:有1000条金鱼,其中灰色纯合(AA)200
条,灰色杂合(Aa)400条,红色(aa)400条。
适者生存
每种生物之所以能够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是因为他们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是与环境相适 应的,即适应环境的就生存下来。
鼹鼠
拉马克认为: 长颈鹿的进化是因 为草地退化后要吃 树叶,当然颈长的 有优势,它们想要 长颈,于是天天使 劲地将颈伸长,终 于形成了现在的长 颈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