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PPT课件
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PPT课件
B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周围循环衰竭的程度与出血的速度、数量以及机体代偿机能有关。见下表:
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失 血 量 临 床 症 状 少量失血 可以无症状
500ml~1000ml 可出现乏力、心悸、口渴等症状,血压多无改变。 >1000ml,且失血速度快。 可出现急性周围循环衰竭
3
.
1食管下段和胃底静脉交通支2 直肠下段肛管交通支3 前腹壁 交通支4腹膜后交通支
4
.
消 化 器 官
5
.
A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呕血和黑便 一般情况下,幽门以上大量出血常表现为呕血,幽门以下出血表现为黑便。 但如幽门以上出血量小或出血速度慢,血液全部流入肠内,则亦仅见黑便。
幽门以下出血量大、速度快,液返流入胃,可兼有呕血。 呕出血液的色泽取决于血液在胃内停留的时间。 黑便的色泽同样取决于血液在肠道时间的长短。
8
肝脏病人的特有体格检查 眼部的检查 移动性浊音的检查
.
消化道出血的辅助检查
1.粪便常规,隐血试验,粪便培养
2.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
3.肛门指诊及肛门镜检,结肠镜检查。
4.口服钡剂下消化道X线检查或钡灌肠结肠造影。
5.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
6.选择性动脉造影对小肠出血诊断意义较大
9
.
喻某,男,39岁
RBC :2.25 ×1012 /L 血红蛋白58 大便潜血(++) 给予输红细胞4u ,血浆200ml 于21:30转ICU治疗 1.5 凌晨2-4点间断解暗红色血便约530ml,予垂体20 滴|分滴入,去甲肾上腺素2mg稀 释后口服输4u红细胞,血浆200ml B超提示:腹腔积液 外一科会诊:上三腔二囊管,胃底管充气120ml,100ml盐水牵引 血生化: RBC:2.83 ×1012 /L , 血红蛋白86, 血小板72 1.6-1.8 间断发热,T38.7,间断解黑便约500ml 胸片示:两中下肺感染,右侧胸腔少量积液 血生化:WBC:30.9 ×1012 /L 予白蛋白,止血,护肝,头哌抗炎,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补液等治疗
给予输红细胞4u ,血浆200ml
.
护理诊断
A 营养失调,体液不足
B 有感染的危险
A 营养失调,体液不足
C 潜在并发症:血容量不B足;有再感次染出的血危险
C 潜在并发症:血容量不足;再次出血
D 发热
E 活动无耐力
E 活动无耐力
F 恐惧
F 不足的护理措施 体位(平卧位并将下肢略抬高) 治疗护理:建立两条以上的上肢静脉通路(输血,输液及止血药加压素的用药)
.
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 护理查房
胡红玉
1
.
查房目的 上下消化道出血的鉴别诊断与病因 出血量的估计及临床意义 再次出血的判断 相应出血期的护理及观察要点
2
.
肝硬化 定义: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临床表现主要是 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 病因:病毒性肝炎(乙,丙,丁肝);慢性酒精性中毒;药物或 化学毒物;胆汁淤积;循环障碍;遗传和代谢疾病;血吸虫病 临床表现: 肝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全身症状和体征,消化系统症状;出血 和贫血;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增多,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增多) 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脾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腹水 并发症 消化道出血;感染;肝性脑病;肾衰;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肝肺综合症
生命体征的监测;精神意识的观察;血生化及出入量的监测; 周围循环状况的观察 出血量的估计 再次出血的判断
12
.
B 感染危险的护理措施 严密监测体温的变化 观察患者痰的颜色,性质及量 做好生活护理(口腔护理等减少不良刺激) 心理护理:出血期绝对卧床休息的重要性,做好沟通,缓解患者压力
13
.
病情发展期 1.4 无呕吐,频繁解黑便约550ml,T36.4℃ P72次|分 R20次|分 BP80|60mmHg
7
.
下消化道出血病因 1.肛管疾病 痔、肛裂、肛瘘。 2.直肠疾病 直肠的损伤、非特异性直肠炎、结核性直肠炎、直肠肿瘤、 直肠类癌、邻近恶性肿瘤或脓肿侵入直肠。 3.结肠疾病 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憩室、息肉、癌肿和血管畸形。 4.小肠疾病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结核、克隆病、空肠憩室炎或 溃疡、肠套叠、小肠
2010.12.31入院-2011.1.10
主诉:解黑便两次。
现病史:患者12.31无明显诱因 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解黑 便2次约200g,无头昏及心慌。于下午16时门诊以“肝硬 化并消化道出血”收入院。
既往史:2001年脾切除术 乙肝病史二十余年 1995年 发现肝硬化腹水 无血吸虫接触病史
辅助检查:谷丙转氨酶 56 尿素氮 9.19(2.5-6.2) 血氨 72.1(0-
14
血容量不足
.
潜在并发症:肝性脑病,失血性休克伴呼衰
护
理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及受伤的危险
在出血性休克早期血压可以正常,甚至于偏高,故不能只依据血压判断病情。
C 发热 多数患者在休克被控制24小时内出现低热,持续2~5天。
6
.
上消化道与下消化道出血可根据以下几点,综合分析加以鉴别:
1 出血方式——呕血伴有便血,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单纯便血者提示 下消化道出血。
2 血便颜色——颜色越深,出血部位越高。黑便、柏油样便及隐血便 多提示上消化道出血;而暗红特别是鲜红色血便多为下消化道出血。
3 大便性状——血量多、粪质少、血与粪便均匀混合者,多为上消化 道出血;而血液附在粪便表面、或大便时滴血者为下消化道出血。
4 伴随症状——便血伴有急性上腹痛或节律性上腹疼痛、烧心、反酸 者,多为上消化道出血;便血伴有急性下腹痛、脐周痛或里急后重者, 多为下消化道出血。
5 病因病史——既往有溃疡病、胃炎、及肝病史者,提示上消化道出 血;无上述病史者,应考虑下消化道出血。
55.8) 谷草转氨酶 70 谷氨酰转肽酶 67(0-40) RBC 3.04×1012 /L 血红蛋白 96
10
潜江中心医院
治疗过程
12.31-1.3 无呕吐,间断解黑便约200g,患者精神欠佳,意识清楚,给予止血、护 肝、抗炎、补液等支持治疗
1.3
杜秘克130ml灌肠后解黑便约500g RBC :2.02 ×1012 /L 血红蛋白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