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标准版)
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标准版)
度。
3.9 非住宅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应符合表 3.9 的规定。
表 3.9 非住宅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米)
高层
多层
低层
山墙
山墙
山墙
平
平
单
行 垂直
行 垂直
平行 垂直
两 单侧
单侧
两侧
布 布置
布 布置 两侧
布置 布置
侧 或无
或无
侧或
置
置
无
高
20 15 13 -
13 13
9
-
多
13 13 9
-
12
9
6
-
6
6
6
-
层
低
9
9
9
-
6
6
6
-
6
6
6
-
层
注:① 裙房高度小于 10 米(含 10 米)时,按低层间距控制;高度超过 10 米、小于
24 米(含 24 米)时,按多层间距控制;高度超过 24 米时,按高层间距控制。
② 以其他形式布置的非住宅建筑的间距,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
3.10 住宅建筑与非住宅之间的最小间距,当非住宅建筑位于住宅建筑南侧或东西侧
地市
纬度(a1)
大寒日太阳直 射点纬度(a2)
日照 1 小时
大寒日日照间距系数 日照 2 小时
日照 3 小时
西安
34°16′
20°16′
1.31
1.35
1.40
宝鸡
34°23′
20°16′
1.32
1.36
1.41
咸阳
34°21′
20°16′
1.32
1.36
1.41
铜川
35°03′
20°16′
1.36
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或提出规划设计条件,或制定实施细则进行具体规
定。
2.2 建筑基地未达到下列最小面积的,不得单独建设(不含私房改造):
(一)低层居住建筑:新城区为 500 平方米,旧城区为 400 平方米;
(二)多层居住建筑、多层公共建筑:新城区为 1000 平方米,旧城区为 800 平
○ ○ ○ ○ ○ ● ○ ╳ ○ ○ ╳ ╳╳╳╳ ╳ ╳ 公 大型文 化娱乐 ╳ ○ ○ ○ ○ ● ● ○ ╳ ╳ ╳ ╳ ╳ ╳ ╳ ╳ ○ 设施 大型综
╳ ○ ○ ○ ╳ ● ○ ╳ ╳ ╳ ╳ ╳○○╳ ╳ ╳ 合市场 医疗卫
○ ● ● ● ○ ○ ○ ○ ● ○ ╳ ╳╳╳╳ ╳ ╳ 生 市政公
宅
多层
建
中高层
筑
高层
24 26 28 26 28 30 1.5 1.6 1.7 1.6 1.7 1.8 23 24 25 24 25 28 1.8 1.9 2.0 1.9 2.0 2.2 20 20 20 20 20 20 3.5 3.5 3.5 3.5 3.5 3.5
办公建筑 多层
40
50
2.5
3.0
3.7 建筑山墙非平行布置时,以其最窄处控制山墙间距。沿街相邻建筑之间,其两侧
山墙均无门、窗、阳台时,在满足消防和施工安全等要求的前提下,其山墙间距可酌情减少
或毗邻建造。
3.8 住宅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应符合表 3.8 的规定。
表 3.8 住宅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米)
高层(遮挡)
多层(遮挡)
低层(遮挡)
4.3 建筑物退让道路红线最小后退距离按表 4.3 控制。地下建筑退让道路红线距离不
3.5 不同方位建筑的日照间距折减系数可按表 3.5 换算。
表 3.5 不同方位日照间距折减换算表
方位
0°~15°(含) 15°~30°(含) 30°~45°(含) 45°~60°(含) >60°
折减值
1.00 L1
0.90 L1
0.80 L1
0.90 L1
0.95 L1
注:① 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可采用日照分析计算确定):
建筑间距:L=i×(H-h)
L=建筑间距
i=日照系数
H=遮挡建筑遮阳点与被遮挡建筑室内地坪的相对高度
h=被遮挡建筑底层窗台面高度,一般取 0.9 米。
3.4 高层民用建筑的建筑间距,采用日照分析软件进行日照分析计算,保证被遮挡建
筑大寒日的日照要求。大寒日日照时间可累计计算,但不得超过两个连续时间段。
1.40
1.45
渭南
34°31′
20°16′
1.32
1.36
1.42
汉中
33°03′
20°16′
1.25
1.28
1.34
安康
32°42′
20°16′
1.24
1.28
1.33
商洛
33°56′
20°16′
1.29
1.33
1.38
延安
36°36′
20°16′
1.43
1.47
1.53
榆林
38°17′
20°16′
的,其最小间距按表 3.8 住宅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控制,当非住宅建筑位于住宅建筑北侧的,
其最小间距按表 3.9 非住宅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控制。
3.11 有争议的不易确定的建筑间距以综合日照分析结果为准。
3.12 医院的病房楼、休(疗)养建筑、中、小学的教学楼、老年公寓、幼儿园、托儿所
等特殊建筑的日照间距,大、中、小城市均应满足冬至日 3 小时日照。
第四章 建筑退让
4.1 建筑物退让建筑基地边界距离,按以下规定控制,但离界距离小于消防间距时,
应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建筑基地边界另一侧有建筑物的,除符合本条规定外,还应符合
本规定其它关于建筑间距的要求,另一侧是城市道路、河道、绿地的,还应满足退让城市道
路红线、蓝线、绿线等规定的要求。
(一)民用建筑主要朝向退让建筑基地边界距离按建筑日照间距的一半退让。且最小距
建设类型
建筑密度(%)
容积率
新区
旧区
新区
旧区
Ⅰ Ⅱ ⅢⅠ Ⅱ Ⅲ Ⅰ Ⅱ Ⅲ Ⅰ Ⅱ 类 类 类 类 类 类 类 类 类 类 类 Ⅲ类 气 气 气 气 气 气 气 气 气 气 气 气候 候 候 候候 候 候 候 候 候 候 候 区 区 区 区区 区 区 区 区 区 区 区
住
低层
31 33 35 33 35 40 0.9 1.0 1.1 1.0 1.1 1.2
居居居居办
娱 育 卫 技 古 业储交广 用 绿
融
住住住住公
乐 用 生 设 迹 用用通场 设 地
业
用用用用用
用 地 用 计 用 地地用用 施
用
地地地地地
地
地用 地
地地 用
地
地
地
类别
C
R1 R2 R3 R4 C1 C2 C3 C4
C6 C7 M W T S U G
5
普通住 ● ● ● ● ○ ○ ○ ╳ ○ ○ ╳ ╳╳╳╳ ╳ ╳
④“-”表示按消防和施工安全等控制。如山墙之间有公共道路的,在符合消防和施工
安全等要求的同时,山墙间距不得小于 6 米。
⑤ 建筑山墙长度小于、等于 16 米的,其间距按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建筑山墙长
度大于 16 米的,其间距按平行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
⑥ 当两幢建筑正负零不在同一高程时,以被遮挡建筑所在高程±0 为基准计算建筑高
类
高层
35
40
5.0
6.0
商业建筑 多层
50
60
3.5
4.0
类
高层
50
55
5.5
6.5
Ⅰ类气候区:榆林市北部;
Ⅱ类气候区: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杨凌、延安、榆林市南部;
Ⅲ类气候区:汉中、安康、商洛。
注:综合类建筑按不同性质建筑面积比例折算,混合层取两者的指标值作为控制指标的
上、下限值。
第三章 建筑间距
3.1 各类建筑物的建筑间距除应当满足消防、交通、卫生、环保、抗震、工程管线、
建筑保护和城市空间景观等方面的要求外,还应同时符合本规定的要求。新建建筑对要拆除
建筑产生采光影响的,应当先拆除后建设。
3.2 低层、多层正南北向条式民用建筑的日照间距系数低限值按表 3.2 执行。
表 3.2 建筑日照间距系数表
为遮挡建筑,“被遮挡” 是指平行或垂直布置时,该住宅建筑位于其它建筑的北侧,其为被
遮挡建筑。
② 两幢建筑相对位置东西向布置时,其建筑间距分别按上表规定的遮挡建筑和被遮挡
建筑分别确定建筑间距,然后取其平均值。
③“两侧”是指相对两侧山墙均有窗户、阳台或开门;“单侧或无”是指相对山墙一侧
无或两侧都无窗户、阳台或开门。
内从事城市规划、建设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的相关活动,都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二章 建设用地
2.1 建筑基地面积大于、等于 10000 平方米的成片开发地区,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
划,经批准后实施;未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规划部门不予审批。
建筑基地面积小于 10000 平方米的,在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未禁止的情况下,各市可
山墙
山墙
山墙
平垂
平垂
单
平行 垂直
行直
行直
两 单侧
两 单侧
两侧
布置 布置
布布
布布
侧 或无
侧 或无
侧或
置置
置置
无
高层
(被遮
30
25 13 -
18 15 13
-
18 15 13
-
挡)
多层
(被遮
30
20 13 - 12 1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