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介质选煤技术

重介质选煤技术


研究院唐山煤炭研究所在通化铁厂选煤厂开展了以磁 铁矿粉作为加重质的双锥型分选机再选槽洗中煤的试 验研究,并在南桐、轩岗和林西等矿进行了用黄土、 高炉灰作为加重质的重介质选煤的试验研究工作。同 年,中国矿业学院在北票台吉选煤厂建成以黄土作为 加重质的鼓形分选机再选跳汰中煤车间。实践表明, 用黄土和高炉灰作为加重质,不但回收困难而且污染 精煤产品,因此停止了这方面的试验而全力转向用磁 铁矿悬浮液的选煤研究。
一、重介选煤用悬浮液主要特点
悬浮液中的悬浮颗粒在普通显微镜,甚至用肉眼都能
看到; 分散相(水)和悬浮液粒子之间有明显的相界面;
由于悬浮液中悬浮粒径较大,在重力作用下会产生沉
降,具有动力不稳定性。如保持悬浮液不被破坏,需 要有外力作用。如机械力、垂直流、水平流、脉动流、 切相流等。 重介旋流器选煤用的悬浮液分散相(加重质)的粒径一 般在0.2mm到lum田之间,需要有外力作用才能保持相 对稳定性。
二、加重质的选择
在选择加重质时,应注意粒度和密度的综合要求。既
要达到悬浮液的密度及悬浮液的稳定性,又要保证较 好的流动性(粘度不能高,容积浓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 内)、加重质的粒度越粗、沉淀速度越快,粘度越低、 则稳定性不好;加重质粒度越细、沉淀速度越慢、稳 定性好、但粘度增加,介质流动性差、加重质密度越 高,对一定密度的悬浮液则容积浓度越低。因此,尽 可能选择加重质的密度和粒度组成以及悬浮液容积浓 度综合指标最佳的方案。
在我国,原煤含矸量一般为2o%~3o%,有的还更高。经洗
选排弃大量矸石、除去原煤中的杂质,可减少铁路的无效 运输;降低煤炭的灰分和硫分,可以降低燃煤对大气的污 染,保护环境。煤炭洗选加工常用的选煤方法有跳汰、重 介和浮选法。 综上所述,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都离不开选煤这门技术科 学。它的技术水平对许多经济部门产生较大的影响。选煤 技术落后,会造成有用资源的损失浪费,选煤厂的产品成 为无法利用的废物。反之,先进的选煤技术可以产生“一 矿变多矿”“一厂变多厂”的良好局面。从古代的淘洗法, 到今天种类繁多的选煤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断出现选煤学 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可以肯定随着科学技术水平 的提高和各国对原料、能源需求量的增加,选煤学科的技 术水平将不断提高,应用的范围将越来越广,发挥的作用 也将越来越大。
1959年,我国研制了槽宽1.06m的斜轮重介分选机,并
在铁厂选煤厂用于再洗槽洗中煤和分选6-100mm的块原 煤。1960年-1964年中国矿业学院与阜新海州露天矿协 作建成用斜轮重介质分选机排矸车间。1964年-1966年 唐山煤炭研究所与沈阳煤矿设计院协作在铁厂选煤厂 简称用斜轮重介质分选机精选100-13mm块煤的车间。 60年代末期,在煤炭工业部和机械工业部所属科研、 设计和制造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完成槽宽1.6、2.6、 3.2、4m斜轮分选机的设计制造,建立了我国斜轮分选 机系列。 我国于1965年开始进行重介质旋流器选末煤的研究, 1966年唐山煤研所协助彩屯选煤厂建成了我国第一座 重介质旋流器选末煤车间。
3、分选密度调节范围 分选密度可控制在1300-2200kg/m³,且易于调节,其误 差范围可保持在±0.5%。
4、适应性强 重介质选煤可以适应入洗原煤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大幅度 波动。当用户对精煤质量要求变动时,精煤灰分可按照要求 迅速予以改变。 5、分选粒度范围宽 块煤重介质分选机的入料粒限一般为100-6mm,末煤重 介质旋流器粒限为50-0mm(分选深度可达0.15mm)。 6、处理能力大 7、生产易于实现自动化
重介质选煤用的悬浮液是一种固相和液相的两相体,
即一种固相微粒分散在另一种液相中构成的体系。被 分散的固相微粒称为分散相。其周围的液相称为分散 介质,分属不同的相。在重介选煤中,把高密度的固 相微粒称为加重质,液相一般为水。
按分散相粒径的大小,可把分散体系分为三类:分散
相粒径小于0.001um的分散体系叫真溶液;粒度在 0.1um至0.001um之间的分散体系叫胶体溶液;粒径大 于0.lum的分散体系叫悬浮液。
我国对重介质选煤的研究已有60多年的历史,在洗选
炼焦煤,无烟煤,褐煤和其他动力煤方面已积累了一 定的生产经验。展望未来,重介质选煤在我国有着广 阔的发展前景。
三、重介质选煤的优缺点
重介质选煤的优点: 1、分选效率高 2、可高效地分选难选煤和极难选煤
对于难选煤和极难选煤,在要求精煤灰分较低时,跳汰 选煤法一般是选不出合格精煤的,即使选出低灰精煤,其产 率和效率都会很低。重介质选煤法可以在保证较高分选效率 的条件下,选出低灰精煤。
主讲人:孙佰成
前言:选煤的意义
煤炭的分选是选矿技术在煤炭工业中的重要应用。煤炭是
我国的主要能源,占一次能源的75%。原煤在生成过程中 混入了各种矿物杂质,在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又 混入顶板和底板的岩石及其他杂质。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 的提高和地质条件的变化,原煤质量将会越来越差。选煤 的主要任务就是除去原煤中的杂质,降低煤炭的灰分和硫 分,提高原煤质量,适应用户需要。例如,钢铁厂需要低 灰分炼焦精煤。有资料表明,精煤灰分每降低1%,焦炭灰 分可降低1.33%,而焦炭灰分每降低1%,炼铁焦比可降低 2%,高炉利用系数可提高3%,同时,还可提高生铁的质量。 煤中硫60%以上转入焦炭里、焦炭中硫分每增加0.1%、高 炉用焦就多消耗2%,石灰多消耗2%,生铁产量降低2%~5%, 生铁质量变差。
重介质选煤的磁铁矿粉应具备下列条件 1、磁铁矿粉的纯度通常以磁铁矿粉中磁性物含量高低来表示其
纯度。一般要求磁性物含量应在90%以上。磁性物含量高其密度 高,并减少加重质的耗量。 2、磁铁矿粉的有效密度高时,容易配制高密度的悬浮液。纯结 晶的磁铁矿的密度为5.17。选矿厂生产的磁铁矿精矿并非纯净, 一般都低于5.17。但重介质选煤所使用的磁铁矿粉有效密度不 应低于4.6~4.7. 3、磁铁矿粉的脆性要小,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泥化。 4、磁铁矿粉的导磁率要高,磁滞性要以满足在净化时磁铁矿既 容易磁化回收,又容易退磁,保持再生悬浮液的稳定性。为保 证加重质的有效使用,磁铁矿粉的水分要低,以免因磁铁粉打 团增加损失。 5、磁铁矿粉的粒度组成对粒度组成的要求,一是要满足悬浮液 的稳定性,二是要降低加重质的损耗,三是降低对设备的磨损, 因此,对磁铁矿粉的粒度组成应有严格的要求。
一、重介质分选机的分选原理
物体在介质中的重力G0等于该物体在真空中的重量与同体
积介质重量之差即
δ-ρ>0,颗粒下沉; δ-ρ<0,颗粒上浮; δ-ρ=0颗粒悬浮
在液体中任意位置。当 ρ =1400kg/m³时,δ =1300kg/m³该 颗粒上浮;δ =1800kg/m³,该颗粒下沉。
二、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原理
重介质选煤缺点:
重介质选煤的缺点是生产工艺中增加了加重质净化回
收系统,设备磨损较为严重,需要经常维修。现在虽 已研制出不少耐磨材料,提高了设备使用寿命,但与 其他选煤方法相比较,设备磨损和维修工作量大是它 的主要缺点。
四、重介质选煤的应用范围
用重介质分选机排矸,如我厂准备车间的重介浅槽分
可解离处黄铁矿的原煤; 低密度分选超低灰精煤; 分选不脱泥原煤,其分选深度可达0.15mm。
重介质选煤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即浸没
在液体中的颗粒所受到的浮力等于颗粒所排开的同体 积的重量。
在重介质选煤的过程中,悬浮液中的颗粒除了受到重
力和浮力的作用外,还受到悬浮液流体的动力阻力作 用。这种阻力包括粘性阻力和流动阻力。通常,颗粒 越大,介质粘度越小时,颗粒在重介质悬浮液中运动 时所受到的阻力影响就越小。因此,颗粒的粒度越大, 分选速度越快,效率越高。

磁性物含量是指悬浮液中磁铁矿干重与固体总重量之
比: 磁性物含量可用磁。一般情况下,当
悬浮液密度小于1.7g/cm³时,其煤泥含量可达到35~ 45%左右;当悬浮液密度大于1.78/cm³时,其煤泥含量 在15~25%左右。总之,煤泥含量范围应在15~45%之 间。
2、悬浮液的稳定性 重介质选煤中,悬浮液的稳定性是指悬浮液在分选容
器中,各点的密度和粒度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 的能力。由于选煤用的悬浮液属于粗分散体系。分散 的固体粒子本身没有保持悬浮状态的能力,靠借助外 来的能量才能使分选设备内各点的悬浮液密度达到一 定的均一性。这种密度均一性称为动态稳定性。
一、什么叫重介质选煤?
在重力选矿过程中,通常都采用密度
低于入选矿密度的水或者空气作为分 选介质。所谓重介质是指密度大于 1g/cm³的重液或者重悬浮液流体。煤 在重介质中按颗粒密度的差异进行分 选的过程即称为重介质选煤。
二、重介质选煤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于1956年开始研究重介质选煤。1958年煤炭科学
2)加重质的密度
加重质的密度越低,它的自由沉降速度越小,配制成同一密 度悬浮液的固体容积分数也越高,稳定性也好。但对分选效果的 负面影响也越大。 在离心力场(重介质旋流器)选煤时.工作悬浮液中加重质的容 积分数(包括煤泥)最大不应超过35%。 3)悬浮液的密度 同一种加重质配制成悬浮液的密度越高,悬浮液中的固体容 积分数也越大,悬浮液的动态稳定愈易达到,但悬浮液的粘度也 相应提高。 可是在实际生产中,对工作悬浮液的密度有定值要求,不可 能依靠改变悬浮液的密度来提高稳定性。 高密度悬浮液选煤时,主要矛盾是悬浮液的粘度。这时,使 用加重质的密度应大于5000kg/m³。 低密度重介质旋流器的分选时,主要矛盾是悬浮液的稳定性, 而不是粘度。
选机; 用于分选难选和极难选煤; 适用于分选含有易泥化矸石的原煤;
为脱除煤中的硫而需要按低密度分选时,采用重介质
选煤是可行的;
重介质旋流器选煤的应用范围
分选难选和极难选的末煤(包括烟煤和无烟煤); 再选跳汰机的中煤或精煤; 与其他选煤方法组建联合流程; 分选需要高度解离的原料,如夹矸煤含量大或破碎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