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职工再就业调查报告篇一:下岗职工再就业状况调查报告下岗职工再就业调查报告调查时间:XX年11月25日至12月25日调查地点:苏家坡村调查对象:苏家坡村下岗职工调查方式:抽样调查调查主题:①了解下岗职工的当前的生活状况及对再就业工作的适应情况。
②了解下岗职工再就业心态,促进下岗职工就业的尽快实现。
③分析当前的就业保障机制,分析下岗职工的困境与出路。
就业再就业工作是民生之本,是落实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
再就业具体指中国在新时期出现的因为企业倒闭等原因而使部分工人下岗无工作做,然后又重新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
这是一项国家的世纪工程。
下岗职工再就业事关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关乎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近几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职工下岗及再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本人于近日就当前进行了下岗职工再就业状况专题调研。
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一、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就业形式根据村委就业指导部门的数据显示,下岗职工中,有将近一半是初中以下文化,没有专业技术职称和职能的更是高达70.5%。
下岗职工的平均年龄约43岁,年龄段分布相对集中,40-50岁人群,成为下岗职工群体的主体。
他们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而且体力和精力仍然处于最旺盛的阶段,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劳动力本应是拓展事业的黄金阶段。
调查结果显示他们的再就业结构为,转向第三产业的占89.5%,继续从事加工制造业的占9.8%,转入第一产业的占0.7%。
在自营就业方面,从业的门类主要有:以商业零售为主的个体摊贩、店铺,占到一半以上;以家庭住所为经营场地,从事居民服务业和家庭手工业,如卖早点、开办小饭桌以及从事裁剪缝纫、刺绣、编织、制作玩具等,约占29%;以自有简易交通工具,从事运输服务业,如运客、送货、接送孩子、收购废旧物品等,约占6.8%;从事各种修理服务业,如修鞋、修锁、修表、修理各类车辆和家用电器约占5.6%;兴办文教科卫服务业,如计算机软件销售业务、收藏品中介、美容美发培训、婚庆晚会主持等,约占3.6%;少数个体劳动者已开始走向合伙联手,共同承揽大宗劳务,如建筑装修、清洗服务、大件搬运等,有的已准备向正规小企业过渡,约占1.5%。
以上情况表明,下岗再就业能再度进入国有、集体企业等正规部门,并获有相对稳定职业的,只是很少数。
二、再就业后的主要境况和心态为了准确把握住下岗职工心态,加强职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促进下岗职工尽快实现再就业,对下岗职工进行再就业心态调查是很必要的,以下便是近几十名下岗职工的心态的调查(一)化危机为机遇者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下岗职工,职业的变动并没有让他们自暴自弃,而是在在困境中磨练了自我,重新自我定位,找准了今后事业发展的方向。
他们凭着自己的努力和一腔热血,自主创业,自己给自己打工,当上老板。
更有少数下岗再就业员工成为了乡镇中的模范代表,给同伴们树立了榜样。
(二)有就业,但也有精神负担这类群体他们虽有工作和收入,但多处于不稳定和低收入状态。
从本次调查看,这类群体多为短期临时就业工,他们是一批生活在底层的有工作的穷人。
因而他们最大的心理负担是怕被炒鱿鱼,再次下岗失业;担心买卖蚀本。
(三)再就业难,难以适应社会他们是最缺少精神关怀和组织保护的人群。
在调查中,发现他们中有些人流露有消沉、孤独无助甚至不满情绪。
从以上情况能感受到他们在职业流动和生活变迁中的艰难。
对这部分下岗再就业人员,我们应大力相助。
(四)法律法规不完善,招聘市场不规范劳动市场上招聘和用工行为的不规范,特别是招聘过程中的欺诈行为,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再加上缺乏法律保护意识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让他们更是投鼠忌器。
因此,在职业指导和再就业培训中,职业指导员要让下岗职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求知应对技巧,以便避开招聘的陷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三、下岗职工再就业存在的问题1、失业人员年龄结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给再就业带来诸多困难。
2、失业人员普遍没有技术,失业前所学和所做的工种给再就业挂不上钩,因而再就业难。
3、两有人员就业十分困难,即有就业能力,没有就业愿望,有就业愿望,没有就业能力。
这部分人大多数都属于弱势群体。
存在着宁愿吃低保,不愿就业的思想,靠国家救济度日。
4、下岗失业人员,对用工信息闭塞,不畅通,就业只有找体力笨重,时间长,工资极低的工作,所以不愿意再就业。
5、某些下岗职工,心理状态没有摆正。
面对下岗的惨痛经历,只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没能从中吸取深刻教训。
不少下岗青工小钱不愿挣,大钱挣不来,从而失去一些再就业的机会。
6、女性在就业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
多数企业一般都不喜欢招录女员工因为企业在使用女性员工时的成本高于男性,妇女出来和男性一样参与社会竞争,还要承担生育、养育、和照顾家庭的责任。
7、农村劳动力转移难。
农村劳动力队伍庞大,并且农村劳动力观念落后,综合素质较差。
大部分人存在故土难离、月是故乡明的思想,缺乏奋斗精神,害怕创业失败,害怕外出务工找不到合意的工作,丢面子。
加上他们文化水平、技术技能普遍不高,所以转移较难。
8、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和完善是制约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因素。
9、再就业服务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
10、企业和职工的思想工作不到位增加再就业的困难。
在调查中发现,有些企业对下岗职工的就业工作不够足够重视,对企业员工缺乏关心,不管不顾,致使企业职工和下岗职工对再就业没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
四、对策研究1、就下岗职工本身来说,应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力。
首先下岗职工应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博览群书,为择业储备丰富的知识;再次,下岗职工应该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打破传统计划经济下形成的落后的就业理念,树立起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新理念、新就业思维。
树立职业平等观,破除高低贵贱观等。
2、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要整合政府培训机构、高校、技校等职业技能培训资源,规范社会培训机构、企业的职业技能培训行为,开展丰富灵活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技能。
对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免费技能培训。
培训专业有缝纫,计算机应用、家政服务、保安、按摩等。
鼓励自谋职业,培训后使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3、组织辖区内的失业人员参加区就业局组织的大型招聘会,失业人员根据自己的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要扎实推进公共就业服务。
要积极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活动,为就业困难群体免费服务。
要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妥善安置就业困难群体。
4、发挥政府的行政调控能力,制定有利于再就业的政策。
积极和辖区内的企业沟通用工信息,使失业人员重新走向工作岗位。
实现家门口就近就业。
对镇辖区内的两有人员实行重点帮扶,了解其家庭情况和生活现状,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
积极扩大再就业工作,挖掘辖区外的就业岗位。
给失业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
加大劳务开发。
与用工需求量大的地方签订合同。
定期向他们输送劳动力。
加大女性在就业中的地位。
鼓励她们走出家门走向社会,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再就业培训。
实现女性的就业再就业。
总结:再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解决就业特别是城镇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国有企业改制的长期成果,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综上所述,尽管目前我们仍面临着沉重的失业和就业压力,但我们要解放思想,增强发展信心,克服篇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考核表实践课题: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姓名:王步强学号:专业:指导老师:教育层次:大省级电大:分校:教学点:专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情况调查报告王步强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失业人员在不断的增多,如何实现再就业成了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问题,为此人们提出了各种解决办法。
对失业人员进行职业指导。
由于职业指导工作刚刚起步,职业指导人员在工作中难免存在一定盲目性。
为了更清晰地把握住失业人员的心态,加强职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促进失业人员尽快顺利地实现再就业,我特别对150名失业人进行了再就业情况调查。
这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想了解哪些因素会对失业人员的再就业产生影响,调查的具体结果如下:一、失业人员最需要的是家人的支持失业的出路是再就业,再就业工程的启动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扶持和帮助,但同时失业人员的家人也应当给予他们积极的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得到家人的支持是失业人员寻找新的岗位、稳定再就业的关键。
所以,职业指导人员在对失业人员的职业指导中也应当有意识地去了解来访者失业后工作是否得到家人的支持。
根据来访者家人的支持程度,确定其再就业的难度,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做出相应的职业指导。
甚至有时职业指导人员还应该与来访者的家人取得联系,做他们的工作。
二、再就业培训好,可惜机会少——失业人员埋怨说进行再就业培训,为失业人员灌输市场经济知识,宣传再就业的先进典型,组织已经上岗的人员现身说法,这样,能增强他们的再就业本领。
结合我师的实际情况,各级再就业服务机构坚持“先培训后再就业”的基本方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再就业培训。
调查结果表明,失业人员对再就业培训已经基本认可。
他们认为,“再就业培训”对找到一份合适的新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但调查结果同时也反映,被调查的对象中仅有少数人接受过再就业培训。
这表明,我们现在进行的再就业培训没有能够真正地把失业人员吸引过来。
因此,以后开展“再就业培训”的工作时,我们应当注意培训的内容是不是失业人员迫切需要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宣传的力度,尽量让大多数失业人员知道在哪将举行什么内容的培训。
三、招聘市场也需要“打假”——失业人员呼吁在失业人员看来,劳动力市场上招聘和用工行为的不规范,特别是“招聘过程中的欺骗行为”对他们的再就业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比如有些单位并没有招人的目的,他们在媒体上做招聘广告,仅仅是想利用招聘广告的广告效应,打着“招聘”的幌子,为自己的单位做广告。
这样,来应聘的人就不由自主地成了他们单位的义务广告员。
这种欺骗行为给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带来了很坏的影响,既浪费了他们的时间,又浪费了他们的精力,更重要的会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损失。
因此,在职业指导和再就业培训中,职业指导员要让失业人员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求职应对技巧,以便避开招聘的陷断,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四、职业指导是再就业工程的金钥匙面对一个个不同心态和条件各异的下岗职工,从他们的再就业情况中,我逐步摸索出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职业指导是再就业工程的金钥匙,针对不同的四种类型,采用不同的职业指导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第一类是:失业后很快就能适应,感到失业是一个好机会。
他们对再就业的要求比较高,希望能有一份发挥自己能力的工作,她们有一定的实力进入人才劳务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