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说明: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四年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

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水平,文学院最近举办了论文写作辅导系列讲座。

讲座共分四个专题:论文如何选题、论文材料的选择与运用、如何安排论文结构、论文语言及学术规范。

根据本院2007级学生在讲座中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学院整理、收集了《深圳大学文学院2010届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及北京、上海、四川等全国知名高校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范围),供专业学生参考。

深圳大学文学院2010届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指导初探构筑真善美的艺术世界——简论金波的儿童诗歌创作莫里哀《达尔杜弗》的喜剧效果初探卸下被强加的责任——《上山采蘼芜》与《圣经》不孕女性形象分析唐前弃妇诗研究——以魏晋南北朝为中心试论《苍蝇》中的存在主义自由观对现代人生存困惑的启示从亦舒的小说看其儿童观曹文轩成长小说中的苦难少年形象简析论鲁迅《故事新编》的思想古代汉语常用词教学探索以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一、二为例论曹操人物形象的演变先锋派戏剧的文学性论陶渊明辞赋经典与现代的对话——小学语文人教版与苏教版教科书之比较初中语文作文教师评语浅析人教版小学中年级语文教科书插图及其运用浅谈一个当代女性作家的精神历程——论张洁的女性小说书写童话中狼形象转变的文化及审美分析在传统文化中挣扎的悲喜人生——论《浮生六记》中的女性形象的审美特征以情格理,生死以之——浅析《牡丹亭》“至情”观古代汉语常用词形义解析——以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三)(四)为例论岑参豪迈诗风寻找爱情与婚姻的平衡点——解读《安娜·卡列宁娜》的四种婚姻与爱情试论《左传》的梦叙述方式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之意境比较明暗显幽魂——论李贺的批判怀疑精神电影《音乐之声》的教育理念解读寻找河里岸上的秘密——对苏童《河岸》的焦点透视论《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的悲剧成因论《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道德价值观宋代女性词作中“簾”意象分析试论唐代边塞诗中的“苦”试论宋词中的“凭栏”意象清代女词人吴藻词作中的“愁”情探析论唐代李杨爱情题材诗及相关意象生态批评视野下的《还乡》解读在城市里诞生——浅谈刘以鬯实验小说与城市文化论余秋雨的历史散文当下语文教学利弊研究——以人教社新旧两版初中语文教材比较分析论鲁迅“绝望”与“希望”的产生——以《呐喊》为例论池莉90年代以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来来往往》、《小姐你早》、《生活秀》、《所以》为例论《朝花夕拾》中的童趣在双重玩味中完成批判——王小波杂文审美分析论佛学对谢灵运山水诗的影响论《山海经》“蛇”艺术形象及原型意义理性是关键——从《傲慢与偏见》中解读简·奥斯丁的婚恋观叶圣陶童话创作的灵魂——亦真亦善亦美试析古代诗歌中的青鸟意象《诗经》中递进盘升艺术手法的分析城市情结的背后——路遥《人生》、六六《蜗居》人物命运之比较憧憬与无奈的双重梦魇——李傻傻及其作品评析论玄学对嵇康的影响《世说新语》中少儿早慧现象初探从J.K.杰罗姆《三人同舟》及《懒人懒思录》中看英国式幽默的艺术表现手法欲望都市的情爱漩涡——欧阳静茹小说创作初探张爱玲《小团圆》的女性形象探析后殖民视角下看《飘》中的黑人形象论汪曾祺对女性形象美的抒写——以《受戒》、《大淖记事》为例论柳永词的创作成就与艺术风格论王朔小说中的亲情描写潮汕方言构词方式初探论白先勇中短篇小说的叙事特色小学语文合作型课外阅读教学初探人类中心主义下的悲剧——从生态的视角看《儿子与情人》两个女人的史诗——《小姨多鹤》中女主角的对比分析从教学内容编排特点探讨教师教学主动性——以初二教材与教学实录为例论藏戏的起源、发展及艺术特色阴阳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风格论——曹丕、刘勰为例论李碧华小说中的男性形象简析《搜神后记》中的动物形象及动物观放逐与拯救——论严歌苓笔下的女知青形象“三言”与《十日谈》商人形象之比较论林白散文主题心灵的拯救——论《罪与罚》中斯维德里盖洛夫的自杀曹文轩:对传统与新写实的扬弃——从《细米》说开去小学“儿童小说”教学初探——让“儿童小说”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牧歌的情调隐伏的悲痛——沈从文《边城》探析浅析蒂姆•伯顿的电影风格父子词人二晏比较论试析“恶之花”现象——以伏脱冷和卡门为例论《狼图腾》中狼的文学形象论海岩小说的叙事技巧浅论王维绝句的艺术特色童话中的死亡女人的“骨头”——从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角度解读谭恩美的《接骨师之女》浅论麦家的《暗算》、《风声》以及谍战作品的兴起论《尘埃落定》的多重主题——一个批判性总结与反思浅论杜牧诗中的“酒”之意象莫里哀和拜伦笔下的唐璜形象比较生态批评视野下的《傲慢与偏见》西汉镜铭初窥《骆驼祥子》中的“残缺家庭”现象《边城》:黑暗世界中的理想社会浅析《只争朝夕》中的威尔赫姆论张艺谋电影文化的接受关于《兔子,跑吧》的女性主义解读论《动物庄园》中的革命者形象及奥威尔的创作心理对《喜福会》中的华裔后代文化身份构建的探讨浅析《伤心咖啡馆之歌》的家族情结诗歌出了问题,还是读者出了问题?——以“梨花体”事件为例谈先锋诗歌的创作与接受玄学对谢灵运山水诗的影响浅论凌叔华小说中的“空白”自由、他人、选择——从《禁闭》中的地狱、镜子、门的运用分析萨特哲学思想韩国留学生汉语词汇偏误分析浅论潘尼的思想与人生观《老子》“有”“无”研究黄子华的栋笃笑中的语言与文化初探试论《银河英雄传说》对《三国演义》的借鉴继承与发展《文心雕龙》“风骨”说辩疑梦的放逐——试论《长恨歌》中空间意象与小说叙事的关系一叶一世界——叶梦散文研究灰姑娘故事在中日韩三国的流传变异贾樟柯电影中的女性边缘人《庄子》寓言中的畸人形象探微史诗般的女人传奇——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读浅析《傲慢与偏见》的写作技巧茨威格与《昨日的世界》——兼茨威格自杀的原因《牡丹亭》梦意向浅析试论孔子诗教观的美学内涵浅论车尔尼雪夫斯基悲剧思想及其与命运观的联系浅析高启梅花诗中的美学意识及其精神意蕴论汪曾祺小说的传统性与现代性论狄更斯小说的“环境描写”——以《远大前程》为例谈作品的批判精神被放逐的格雷戈尔论陶渊明诗歌的植物意象探析白先勇小说的宿命论思想外国留学生汉字习得障碍及教学策略研究中国古代笑话的民族特性——兼论西方幽默新兴话语音演变初探都市欲海中焦躁的灵魂——缪永小说女权意识浅论元杂剧公案剧探析成长之旅——马克吐温笔下的顽童形象分析平添佳色夕颜花——解读《源氏物语》李夕颜形象所体现的物哀美浅论嵇康诗歌“游”的境界张小娴小说初探浅谈利奥塔的后现代崇高美学柳永词的模糊特质探析略论安徒生童话的悲剧成因原罪与救赎——浅论虹影的小说铁凝小说中的人性化审视倾向——以《玫瑰门》和《大浴女》为例《退职夫人自传》综论论迟子建《茫茫前程》的性别意识浅析宋词中的桂花意象浅谈《西游记》中的国王形象浅谈严歌苓《少女小渔》《桃花扇》“反大团圆结局”现象的原因初探游离在爱情门外的女人——论亦舒笔下都市女性的爱情和事业从《咏怀诗》看阮籍理想人格的追求解读米兰·昆德拉小说中记忆与遗忘的主题——以《笑忘录》与《无知》为例浅谈吴文英与李清照依旧悼亡词的异同浅论曹操诗歌的体式与题材——兼论其对乐府诗的继承和发展孟郊与李贺诗歌比较研究浅论《庄子·外物》中的“两陷”“两忘”亦舒小说的性别意识现代汉语词类研究五十年论《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女性意识——与《爱玛》中的爱玛比较释放的女性欲望——林白作品中的女权主义思考陈子昂诗歌美学“比兴”意义之演化浅析韩语字音、词与汉语南方方言的关系无法征服的虚荣于难以改变的贫穷——十九世纪法国文学里的女性形象分析与“住”关联的韩汉谚语比较欲望与恐惧——论西方经典吸血鬼电影中吸血鬼形象的意义悲悯情怀的诗意表达——论迟子建中短篇小说的艺术创作特色韩国汉语阅读材料汉字研究游走在历史中的苦行者——张翎长篇小说《金山》的创作题材及主要人物形象特色人生进程的慢性破坏——论当代文学写作中的后极权主义语境浅论《看不见的城市》中隐现的公共空间问题玛格丽特·杜拉斯小说中的“疯狂”表现玛格丽特·杜拉斯对安妮宝贝的创作影响研究西汉前期文学作品中的孔门弟子形象论安哲罗普洛斯《永恒与一天》中的旅行主题《文选·班固两都赋》李善注通假字训释考论《儒林外史》中的银子“形象”镜城中的幻影之花——浅析西方女性电影中的女性生存状态《汉书·扬雄传》颜注通假字训释考论自我的现身与隐逸——浅析阮籍和陶渊明的诗歌论余华小说先锋与传统的融合浅析香港怀旧电影中的上海想象当拿单与魏徽相遇——对希伯来传统与儒释道传统中“进谏者”的跨文本阅读文化夹缝中的人性守望--抗凝中短篇小说初解读婉顺外衣下的深闺呐喊--浅析凌淑华笔下的女性浅析捷川龙之介小说中的利己主义罗曼·英伽登的现象学美学理论之初探论《废都》的性别意识《楚辞·九歌》玉器考《文选·吴都赋》李善注通假字训释考论张艺谋《活着》的电影思维翠绿镶黄琉璃碗蜜炼鹤顶红--看李碧华笔下的爱情浅析萨特独幕剧《禁闭》的主题--从“缺失的镜子”简析“他人就是地狱”的主题宽严驭力须交勉,教养宜民务使全——谈康熙帝的吏治诗父权制文化的全面反叛者——论欧里庇得斯笔下的梅地亚形象论男权制社会制度下苔丝悲剧的必然性从《中国话的文法》中量词的研究看现代汉语量词的分类与分级深圳粤语声调系统的初探由《老子》在先秦两汉之传播看先秦老学的包容性米夏的沉沦与汉娜的救赎——从《朗读者》两代人的对比看德国知识分子的软弱在性别对视中升华——龙应台小说中的男性形象解析从《第二性》看女人如何沦为“他者”的地位阮籍作品意向的分析浅谈《庄子》中的艺术形象宫崎骏动画电影简析张岱笔下的城市风情《潮汕话名词特点初探》用服饰塑造人物——浅析张爱玲小说的人物描写技巧美狄亚的复仇原型在中外文学中的不同演绎对大陆移民心理世界的探究——澳华作家黄惟群作品解读阴阳交界处的家语者——家园体验与张爱玲的文学创作《汉书》颜师古注通假字训释考论——以《古代汉语》所选篇章为例《文选·魏都赋》李善注通假字训释考论《孔雀》与《法西斯主义群众心理学》的互文阅读莲心与女人心——宋前及宋代诗词中的莲心意象探析国内外汉语水平考试对比研究浅析网络文学的独特性《汉书·司马相如》颜师古注通假字训释考论解读金庸武侠小说里的武侠形象明代中后期文坛“中山狼”题材创作热探讨试论唐诗“咏蝉三绝”《围城》现代化背景探析《三国演义》襄阳隐士微探浅析《花间集》中的“梦”意象始向花间自在啼——《花间集》鸟意象探析《一生》中的女性悲剧成因探究“颠覆”与“道德”的碰撞——论《创世记》他玛与《孀姝殊遇》刘三秀的抉择臆想世界的美化回归——从《边疆》看残雪叙事艺术的转变论托马斯·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的婚恋观浅析《聊斋志异》中的写虎类题材古代汉语常用词形义解析——以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五)为例试论南朝民歌中的女性形象曹植黄初后诗歌的隐喻特征——以《七哀》、《种葛篇》、《吁嗟篇》和《美女篇》为中心拿破仑对十九世纪法国文学的影响中西方婚变复仇女性形象研究——以《美狄亚》《老妇还乡》《聊斋志异·细侯》霍小玉传》为例双面人性的审判救赎——《赎罪》与《红字》赎罪形象的对比分析俄国文学中的法国风情——以《叶甫盖尼·奥涅金》和《安娜·卡列尼娜》为例病态社会病态的人——浅析《拉摩的侄儿》与《双重人格》的人物形象现代汉语短语分析问题初探——以五部高校通行的现代汉语教材为例权威原则文学与自由主义文学——探讨十九世纪法国文学主流电白黎话语言特点浅析论元稹悼亡诗的艺术浅析花间词中的“月”意象论《平凡的世界》中的政治意识与历史叙事电白县沙琅客家方言语音特点浅析试论陶渊明作品的绘画美那时的爱恋——评王安忆小说“三恋”“三言”中的离婚现象论《呼啸山庄》中的爱情与仇恨《文选·东京赋》李善注通假字训释考论《文选·西京赋》李善注通假字训释考论李白、苏轼诗中“月”意象之比较论史铁生创作中的悲悯情怀何处容我身——白先勇《孽子》中自我认同的重构围城中的女人——论王海鸰“婚姻三部曲”中所体现出的当代女性的婚恋观《庄子》中飞禽意象的哲学意蕴浅析《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选题范围说明:1.所列选题均由××大学中文系老师提出,涵盖了中文专业各个学科;2.所列选题有的是具体题目,有的只是选题范围,学生应在此范围内确定具体题目,以利于形成观点;一、语言学方面对立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互补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说汉语的音节说同音词说同义词说汉语的词类划分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或偏正式、述补式等)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汉语的借词二、现代汉语方面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普通话语音研究XX作家(或作品)语言研究网络汉语研究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词典释义研究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汉字和汉文化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内容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部件研究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如何整理异体字如何整理异形词规范汉字的研究汉字的前途“修辞与语境”浅谈“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谈词语运用要做到“准确朴实”谈词语的“巧妙配合”谈“成语的活用”谈“叠用句”谈“四音节语音段落”谈“比喻”三、古代汉语方面对汉字性质的认识学习音韵学的心得体会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他关系)的看法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古代汉语“之”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四、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论穆旦的诗论钱钟书《围城》论贾平凹的散文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论余秋雨的散文论余华的小说论20世纪80-90年代对赵树理的再评价评“样板戏”对李玉和、杨子荣、阿庆嫂三个人物的塑造舒婷诗作简析王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作的意义评王安忆的《长恨歌》评铁凝《玫瑰门》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论王朔的《动物凶猛》论韩东的诗歌写作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茅盾笔下的上海都市图景——读《子夜》《无常》、《女吊》(鲁迅),《水里的东西》(周作人),《放猖》(废名)比较论《日出》中的次要人物(黄升东、福生)在戏剧结构中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