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学校社会工作理论
5、示范行为的来源
第三节
教育学的相关理论(概览)
教育目的论
教育结构论
第三节 教育学的相关理论 一、教育目的论(1)
1、人文主义的教育目的(起源:文艺复兴)
观点:~造就精神与身体调和发展、长于词令和富有 文化修养的文化人。
缺陷:偏重文化陶冶,忽视职业准备 2、自然主义的教育目的(十八世纪卢梭的自然主义)
宏观系统:如政府的就业条件工作政策
外层系统:如父母的职业条件
中间系统:微观 系统之间的联系
宏观、外 层、中间 和微观系 统之间的 套嵌模型 家庭 学校 社区
——宏观系统的变化会影响到外层系统,并进而
影响到儿童的微观系统和中层系统。
——分析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不能仅停留在微观
系统,而应该在各个系统互相联系和作用中评估
3、角色冲突(role conflict)
——角色组是指一些人由于占据某一特定社会地位而 有多种角色关系的互补。
——角色冲突通常有两种形式:
角色间冲突,一个人同时要扮演两种以上的角色。 角色内冲突,两个以上的个人或团体对同一角色的不 同期待。
第二节
心理理论
震惊之余,我们决定家访。从四(3)班学生中了解到,韩磊 父母曾双双吸毒贩毒,母亲五年前被判处死刑,父亲刚刚刑满 释放,开一个小店艰难度日。到韩磊家,韩磊很有礼貌,他年
迈的奶奶止不住激动,在没有固定经济来源的情况下,是她独 自拉扯韩磊长大。韩磊没上过幼儿园,小学头两年连学费都交 不起。韩父眼含泪水,为自己没尽到做父亲的责任,也因为从 来没有一位老师这样关心过韩磊。
4、国家主义的教育目的(十九世纪后资本主义国家扩张) 观点: ~在于早就忠孝于国家的国民。(德意日) 缺陷:可培育爱国意识,但误用可导致侵略野心。
第二节 教育学的相关理论 一、教育目的论(3)
5、民主主义的教育目的(二十世纪杜威的民主主义): 观点: 以建立民主社会为教育的目的。 1、自我的实现(self-realization); 2、人群的关系(human-relationship); 3、经济的效率(economic efficiency); 4、公民的责任(civic respensibility)。 评价:主张国民受教育的机会均等,一方面强调个体的 发展与实现,一方面重视群己的关系与个人在团体中 的地位与责任。 6、(思考)我国的教育目的
3、对学校社会工作的影响
『案例』 局外生存者:一个实习班主任的回忆
我带实习生赴一所城市小学实习的一个月,我和我的实习生一 样在学校里摸爬滚打,我担任四(3)班实习班主任。 刚到这个班,一个男生便引起了我和实习生的注意。他叫韩磊, 个子不高却坐在最后一排,衣着老旧,文具盒锈迹斑斑。老师 课上从不向他提问,他也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知道答 案)。他从不交作业,考试多半不及格,他“离群索居”,郁 郁寡欢,班上极少有同学与他交往。
观点:~顺应自然,以充分发挥儿童的能力。(1以学 生为教育的中心,2重视身体健康的教育、3、重视学 生个性的发展) 缺陷:忽视社会价值与不重视文化遗产
第三节 教育学的相关理论 一、教育目的论(2)
3、功利主义的教育目的(十九世纪斯宾塞的功利主义) 观点: ~在于预备将来完美的生活。(1身体的保健,2 谋生的职业,3做父母的准备,4公民的道德活动,5休 闲与娱乐) 缺陷:过分重视未来的社会需要,而忽略了学生现在的 成长;
第二节 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2)
2、人格发展阶段
阶段
年龄
名称
特征
快乐来自刺激嘴部的经验 乐趣来自刺激肛门德经验 快乐来自刺激性器官的经验 压抑或否认性方面的需求 性成熟,有性需求及生殖能 力
一 二 三 四 五
出生—18个月 口腔期oral 18个月—3岁 3岁—6岁 6岁—12岁 肛门期anal 性器期phallic 潜伏期latency
学生和我决定改变韩磊的处境,使他由一个“局外生存者”变 成一个为全班同学接纳的、与其他同学一样的学生。
分小组讨论:
如果你们是“我”,将如何帮助韩磊?
第一步是改变韩磊的课堂生存状况。我有意识的提问他。第一次
提问,同学们很惊讶,他自己也根本没有料到。他慢慢地站起, 低着头,回答不了。一片略带讥讽的嘻笑声传来,被我制止。
A涉及他人的强度;
D频度;
B优先;
C时间长短;
E接触次数
第一节 社会学的相关理论 一、行为偏差理论(3)
3、标签理论(label theory)
——从主观层面探讨偏差行为的形成。认为偏差行为 不全是个人行为品质所决定,而是他人应用规范及 用规范制裁违犯者的结果。 ——偏差者是那些武断的被标记为偏差的人,而偏差 行为是被扣上“偏差”这顶帽子的行为。 ——修正自我形象,导致“自我应验预言”
环境的塑造达到最大限度的可能的福利。
第四节 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 一、生态系统观点(6)
(二)生态系统理论:生活模式 基本思想: ——人能不断适应多变的环境,并产生交互适应;
第二节 教育学的相关理论 二、教育结构论(1)
1、宏观的教育结构论 ——认为教育体系不能摆脱社会、文化、政治及经济结构的影响, 教育体系必然与其它社会体系有所关联。 ——教育活动的进行必须协调这些不同体系,强化教育的结构,以 建立健全的教育环境。
2、微观的教育结构论
——重视教育关系的分析 ——就教育关系而言,在任何教育情景中,都有施教者和受教者的 存在,因此教育活动的结构就有一对多,一对一,多对一,多对 多等不同的交互关系。 ——在正规教育结构外,不能忽视非正规教育结构的影响。
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观点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 (概览)
增权/充权理论
抗逆力视角下的社会工作介入理论
第四节 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 一、生态系统观点(1)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人经历的问题是“生活
中的问题”,并非个人的“病态”和人格的缺陷 所致。 ——强调人、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三者之 间的关系。 ——两个流派:人类发展生态模式 活模式理论 生
其问题。
第四节 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 一、生态系统观点(4)
(二)生 活模式
学校 实 习 班 主 任 邻居
老师
同学
奶奶
——“生 态图” 来表达 “生态 系统” (图例)
韩磊
父
朋友
兼职工作 (潜在)
第四节 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 一、生态系统观点(5)
(二)生态系统理论:生活模式
——注重人的生命过程,个人对于健康、成长、发 展能力和压力释放有着内在的需求,人们通过对
——失范情境下的四种偏差反应方式:
创新(innovation)、仪式主义(ritualism)、
退缩(retreatism)、反叛(rebellion)
第一节 社会学的相关理论 一、行为偏差理论(3)
2、文化转移理论(cultural transmisson theory):
——偏差行为有时会形成一种次级文化规范,转移给社 会团体的下一代成员或新进成员。 ——桑斯兰德(Sutherland,Edwin)尝试解释偏差行为 的转移如何发生,认为犯罪行为是通过与他人(尤其是 亲密归属群体)的沟通而习得的。 ——偏差行为的转移受到若干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 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二、社会学习理论(1)
——论强调环境因素对个人的影响,认为个人可经
由强化、模仿和认同等学习方式形成或改变其社 会行为。
第二节 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二、社会学习理论(2)
1、观察学习的历程 注意-保留—付诸行动——诱导与增强 2、自我调试与自我增强 3、情绪和价值观念的学习 4、模仿行为的类化
渐渐的,韩磊身边有了一起玩的伙伴,甚至有同学送给他文具
盒。上课时,他开始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尽管没有成绩好的同 学那么果敢踊跃。日常交往中,他也多了些许与老师的亲近, 我清楚,韩磊“回来了”。但我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开 始。实习结束时,我很担忧:韩磊是不是又会回到那个被拒绝
的环境。
你觉得“我”担心的问题可以通过什么样 的方式方法得以解决?
随后几天,我有意降低提问的难度。几个回合下来,他终于能开
口了。我知道这是一个不小的胜利,同学们第一次在课堂上听到 了韩磊回答问题的声音。尽管不全对,但只要有对的地方,我和 实习老师就大声地表扬他。 一周过后,同学们似乎感受到老师对韩磊同学态度的转变。韩磊 自己也感受到了。他听课的状况开始改变,老师提问时,他不再 实习老师特地问全班同学“这一周谁的进步最大?”他的同桌马
第一节 社会学的相关理论 二、角色理论(2)
2、角色扮演(role-playing) ——强调在行动中扮演他人角色的重要性。
——米德认为儿童之所以肯接受行动的约束,遵守 游戏规则而与别人竞争,乃是他能取替别人的角 色,从角色扮演中考虑到整体的存在。
——心理剧和社会剧可视为角色扮演理论的实际操 作
第一节 社会学的相关理论 二、角色理论(3)
第一节 社会学的相关理论 二、角色理论(1)
1、角色期待(role-expectation)
——角色代表所期待于某一社会地位或身份具有者 的行为,亦即社会团体期待于某一特定类别的人 所应表现的行为模式。 ——任何社会角色对他人而言,都代表一套行为模 式,是他置身于社会生活中应该表现的行动。 ——一个人的行为表现不能符合其所处社会团体的 期待,则可能导致社会适应欠佳。
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开始跟上老师上课的节奏。周会上,
上说“韩磊!”这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这时的韩磊红着
脸不好意思,但窘态中分明透着一份喜悦。
接着碰到学校安排的一次大型义务劳动。实习老师安排韩磊担 任小组长。同学们发现他还挺能干。在实习老师组织的“才艺 表演会”上,韩磊经老师指点后的哑剧表演才能让同学们认识 了一个新的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