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微创治疗方法选择
发表时间:2015-02-03T10:52:29.9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7期供稿作者:赵双林李骞
[导读] 自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共收治5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VP组,PKP组及手法复位PVP组。
赵双林李骞
(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外二科云南昆明 6502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椎体成形手术方式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
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共收治5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VP组,PKP组及手法复位PVP组,三组采用不同椎体成形手术方式,观察记录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耐受情况,并对三组术前、术后的VAS评分和JOA评分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三组手术时间和耐受率从低至高均依次为PVP 组、PKP组以及手法复位PVP组,三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治疗前后比较中,治疗后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
结论:PVP和PVK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操作简单,创伤较小,术前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和体质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微创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7-0232-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自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共收治5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VP组,PKP组及手法复位PVP组。
PVP组共23例患者,PKP组共16例患者,手法复位PVP组共11例患者,三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手术方法
三组按照不同椎体成形手术方式分为PVP组、PKP组以及手法复位PVP组,均行双侧穿刺注入骨水泥。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耐受情况,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制定的临床疼痛的测定视觉模拟标尺法(Score VAS)对三组患者手术前后腰背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比较,参照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手术疗效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前及术后改善情况进行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三组数据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基本情况
三组手术时间及耐受率比较从低至高依次为PVP组、PKP组以及手法复位PVP组,三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细见表1
表 1 三组手术时间以及耐受率比较
注:同组与术前比较,*P<0.05
3 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三组治疗后VAS评分和JOA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
三种手术方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疼痛症状、腰背痛症状及功能障碍均有显著的改善,而三种术式相比较,其治疗效果相似。
结合我院的治疗经验,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一般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和体质进行选择,对于单纯的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压缩程度小于1/3,骨折椎体个数在两个以内,若患者的体质较好,手术耐受性尚可,可选择采用双侧PVP手术方式;对于椎体压缩程度介于1/3与
2/3的患者,可采用后凸畸形矫正更好的PVK手术方式;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可采用正脊复位与PVP结合治疗[1];对于体质较差和高龄患者,均建议采用手术时间较短的PVP手术方式,已达到较好的手术耐受和较高的复位疗效。
目前临床关于PVP和PVK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具有较多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探索,其可以有效恢复脊柱正常生理功能,操作简单,创伤较小,不失为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
参考文献
[1]郭锦明,章东明,刘俊等.牵引复位结合PVP治疗老年创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5) :434-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