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成药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用药

中成药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用药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用药【引经据典】:黄芪汤,增液汤,生脉散,地黄丸(知柏/六味)【个人组方】如下:黄芪、防己、知母、茯苓、生地、麦冬、丹皮、白术(可加甘草,桂枝以调和)一、糖尿病中医记载糖尿病在中医上属于消渴病范畴,历史上的几部医书均有记载。

在《黄帝内经》中称之为消瘅。

①根据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历代医籍中尚有鬲消、肺消、消中等不同的名称。

在《内经》中的消渴病散见于第十四篇,对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则及预后等都分别作出了详细的论述。

②之后,辨证论治出自于《金匮要略》;证候分类始于《诸病源候论》;体系形成于唐末,为后世医家研充消渴病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二、病因病机糖尿病的致病因素多种。

认为主要是由于素体阴虚,五脏柔弱,复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导致肾阴亏虚,肺胃燥热;病机重点为阴虚燥热,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延日久,阴损及阳,阴阳俱虚;阴虚燥热,耗津灼液使血液粘滞,血行涩滞而成瘀;阴损及阳,阳虚寒凝,亦可导致瘀血内阳。

尤其与嗜酒、喜食膏腴和过度精神紧张有关,三者综合发病的患者较多。

不论情志、房劳、厚味、嗜酒等因素,其造成消渴病的主要病理机制为积热伤阴,阴虚火旺,耗损肺、脾、胃、肾诸脏,热伤肺阴,肺液干涸,敷布失职,多饮而烦渴不止;邪伤胃阴,胃火炽盛,消谷善饮,肌肉消瘦;热邪伤肾,肾阴亏虚,精气不足,固摄失权,精微不藏,多尿而频,或有甜味,或如脂膏。

以上三者虽然发病原因不一样,但是病是相同的,最后损伤肺、胃、肾阴液,而致成本病。

三、辨证论治1、如证见燥热内生;长期过食甘肥,醇酒厚味,以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易致消渴。

亦有意欲长寿,或快情纵欲,长时服用温燥壮阳之剂,或久病误服温燥之品致使燥热内生,阴津亏损,发为消渴。

常用处方有:白虎加人参汤(石膏30g、知母9g 、甘草3g 、粳米6g、人参)、玉女煎【处方】生石膏9~15克熟地9~15克或30克麦冬6克知母牛膝各4.5克【功能主治】清胃滋阴。

治水亏火盛,六脉浮洪滑大,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烦热干渴,头痛牙疼,失血。

现用于急性口腔炎、舌炎,三叉神经痛等属于胃热阴亏者。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温服或冷服。

如火盛极者,加栀子、地骨皮之属,多汗多渴者,加北五味14粒;小水不利或火不能降者,加泽泻4.5克,或茯苓亦可;如金水俱亏,因精损气者,加人参6~9克。

【备注】方中石膏,知母清阳明有余之火为君;熟地黄补少阴不足之水,为臣;麦门冬滋阴生津为佐;牛膝导热引血下行,以降炎上之火,而止上溢之血为使。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增液汤【处方】元参30克麦冬24克(连心)细生地24克【功能主治】增液润燥。

治阳明温病,无上焦证,数日不大便,其阴素虚,不可用承气汤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口干则与饮令尽。

不大便,再服。

【备注】方中重用元参,养阴生津,清热润燥为君;麦冬滋液润燥,生地养阴清热为臣。

三味相配,共奏激液润燥之功。

【摘录】《温病条辨》卷二麦门冬汤、消渴汤、玉泉丸、玉液汤、千金黄连丸、增液承气汤、竹叶黄芪汤、五味消毒饮等。

2、如证见五志化火;长期过度精神刺激,情绪紧张,五志过极,火热内生,灼阴伤肺而失治节;亦有忧愁思虑,情怀不畅,心气郁结,郁而化火,心火亢盛,致心脾精血暗耗,肾阴亏损,水火不济,发为本病常用处方有:防己黄芪汤【处方】防己四两,黄芪五两,甘草(炙)二两,白术三两。

【炮制】右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风湿相搏,客在皮肤,一身尽重,四肢少力,关节烦疼,时自汗出,洒淅恶风,不欲去衣。

及治风水客搏,腰脚浮肿,上轻下重,不能屈伸。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枣一个,同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不计时候,服讫盖覆温卧,令微汗,瘥。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卷六十五:玉液汤【处方】天南星(炮)半夏(汤洗七遍,去滑)各30克【制法】上二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去痰涎,利胸膈。

治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5片,同煎至100毫升,去滓放温,食后、夜卧细细呷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页首《医学衷中参西录》卷二:玉液汤【处方】生山药30克生黄耆15克知母18克生鸡内金(捣细)6克葛根4.5克五味子9克天花粉9克【功能主治】益气养阴,生津止渴。

治消渴。

【用法用量】水煎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甜物。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卷二{宜采用方二,天南星有毒,一旦炮制不精细,可能会使患者中毒}生脉散(现在可用生脉饮代替)生脉散【别名】生脉汤(《丹溪心法》卷一)。

【处方】麦门冬1.5克五味子7粒人参1.5克【功能主治】补肺益气,养阴生津。

治热伤气阴,肢体倦怠,气短懒言,汗多口渴,,咽干舌燥,脉微;久咳肺虚,气阴两伤,干咳少痰,短气自汗,脉虚者。

现用于中暑、小儿夏季热、功能性低热及其他发热性疾病而见气阴两伤者。

此外,还用于心力衰竭,休克等危急病症。

【用法用量】长流水煎,不拘时服。

【备注】方中人参补肺气,生津液,为君;麦门冬养阴清肺而生津,为臣;五味子敛肺止渴、止汗,为佐。

三药合用,共成补肺益气,养阴生津之功。

【摘录】《医学启源》卷下六昧地黄汤、降糖甲片、降糖合剂、自拟益气养阴汤等。

3、如证见肾阴亏虚;先天禀赋不足,肾脏素虚;或病后阴血亏衰,火旺阳亢,消灼阴津;或因房室不节,劳伤过度,伤耗阴津,肾阴亏损。

阴虚火旺,上蒸肺胃,遂致肾虚、肺燥、胃热发为消渴。

常用处方有:一贯煎【处方】北沙参10克麦冬10克当归10克生地黄30克杞子12克川楝子5克【功能主治】滋养肝肾,疏肝理气。

治肝肾阴虚,肝气不舒。

胸脘胁痛,嗳气吞酸,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弦细弱。

现用于胃溃疡、胃炎、慢性肝炎、肋间神经痛、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等属肝肾阴虚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渣温服。

口苦干燥者,加黄连。

【注意】有停痰积饮的息者忌服。

【备注】方中重用生地滋阴养血以补肝肾为君;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配合君药滋阴养血生津以柔肝为臣;更用少量川楝子疏泄肝气为佐、使。

共奏滋阴疏肝之功。

【摘录】《柳州医话》、知柏地黄丸【处方】知母40g 黄柏40g 熟地黄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60g 泽泻60g【性状】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带酸苦。

【炮制】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滋阴降火。

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中国药典》:六味地黄丸【处方】熟地黄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60g 泽泻60g【性状】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酸。

【炮制】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每100g粉末加炼蜜35~50g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

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页首《准绳·女科》卷四:六味地黄丸【别名】加味地黄丸【处方】熟地黄4两,山茱萸肉2两,山药2两,牡丹皮1两5钱,白茯苓1两5钱,泽泻1两,香附米(童便浸3次,炒)1两,蕲艾叶(去筋,醋煮)5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经事不调,即非受孕,纵使受之,亦不全美;肾经虚火致妊娠吐衄。

【用法用量】加味地黄丸(《济阴纲目》卷六)。

【摘录】《准绳·女科》卷四天花粉散、枸杞汤、大补阴丸、生脉散等。

综上所述:黄芪汤,增液汤,生脉散,地黄丸(知柏/六味)个人组方如下:黄芪、防己、甘草、知母、茯苓、生地、麦冬、丹皮、白术(可加甘草,桂枝以调和)四、、并发症(1)并发肾病及尿珞感染时肾病出现蛋白尿的患者,用白花蛇舌草、续断及大量黄芪治疗;尿路感染症见尿浊,尿频尿急尿痛者,用萆解、菖蒲、乌药、车前子、石苇等治疗。

(2)含并心脑血管病变的冠心病以养血活血化瘀为主,常用黄芪、当归、丹参、赤白芍、川芎、蚕茧、桃树胶、益母草等。

(3)脑血管意外半身不遂用补阳还五汤或血府逐瘀汤。

(4)疱疡痈时证见牙龈脓肿(胃火),久久不愈,甚则高热神昏用清热解毒之五味消毒饮、牛黄解毒丸。

(5)周围神经炎的患者,糖尿病性神经障碍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一般用牛车肾气丸治疗。

Ⅱ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老年患者,用沙参、天花粉、麦冬、玉竹、枸杞子、生地、知母、黄芩、黄连、丹参、泽兰、鬼箭羽等,另服指迷茯苓丸治疗。

感觉障碍,肢体酸痛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运动障碍,肌肉萎缩用人参白虎汤。

若四肢窜痛,皮肤灼热为络脉不畅,用四藤一仙汤(鸡血藤、络石藤、海风藤、钩藤、威灵仙)。

(6)糖尿病酮症,上消偏重用生石膏、天花粉、麦冬、玉竹、党参、知母、黄连、生地、石斛、沙参;中消偏重予调胃承气汤合白虎汤加黄连、天花粉获效;或用生地60~90克、川连1.5~3克、黄芪9~15克,内服能使酮体转阴。

(7)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出现雀目、耳聋等病症,肝肾阴虚者用杞菊地黄丸、石斛夜光丸、羊肝明目丸;白内障加丹参、阿胶;眼底出血用凉血止血的青葙子、谷精草、草决明、杞子、菊花、茺蔚子、大小蓟、田三七、云南白药等④。

五、治疗结果(定性)以上这些治疗能够使患者三多自觉症状消失,化验空腹血糖正常,尿糖阴性。

就能够算是基本痊愈了。

但是不能保证没有复发的可能,所以还需要患者自己控制饮食,多食豆类、乳制品、瓜果、粗粮,为自己拟订糖尿病饮食食谱。

除此之外应该多运动,对大部分人来说,每周三次力量训练是适宜的。

至于有氧锻炼,每周5次历时30分钟的锻炼比较合适,餐后一小时是最佳时间段,强度不宜太大,只要适合自己的运动就可以。

六、参考文献①黄帝内经素问[M]。

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②张锡纯著;河北新医大学《医学衷中参西录》修订小组修订; 医学衷中参西录[M]。

河北人民出版社,1974③胡春宇;糖尿病与消渴病关系诠释及糖尿病辨治理念的探索[D]。

中国中医研究院 2005④郑红;消渴病及其并病方药证治规律研究[D]。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