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润滑系统的检修》教案

《润滑系统的检修》教案

知识回顾
和学生一起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并解答其疑问
布置作业
布置相应的课后练习,巩固知识,更好的掌握所学内容
讲授新课
(9)机油方面,黏温性不好,冷车时机油压力正常,热车后机油压力低;机油液面低于规定值。
(10)机油滤清器堵塞或油泵发生早期磨损。
(11)限压阀弹簧过软、折断或调整不当。
(12)粗滤器后边的主油道堵塞。粗滤器装配不当,漏油。
(13)曲轴主轴承、连杆轴承或凸轮轴轴承间隙过大,造成机油流失过快。
(14)汽缸垫损坏,冷却液进入曲轴箱。
(2)转子端面与泵体高度间隙为0.03—0.07,极限为0.07mm。
(3)外转子和壳体间隙为0.10mm—0.12mm,极限为0.30mm。
(4)主、从动转子间间隙极限为0.12mm。
2)齿轮泵检查重点
(1)齿轮和泵壳的间隙0.05mm—0.10mm。
(2)齿轮端部与泵盖的间隙0.05mm—0.15mm。
(15)机油表或传感器失效。
(16)机油过脏,造成机油限压阀卡滞在泄油的一侧。
2)机油压力过低的诊断方法
(1)机油压力始终低,首先拔下机油尺,检查机油高度机油粘度,是否有水(有水机油会发白)和是否有汽油。
(2)检查机油压力表和传感器是否良好。检查主轴承、连杆轴承和凸轮轴轴承间隙是否过大。
(3)如发动机在运转中特别是刚维护完成试车时,机油压力突然下降,应立即熄火,检查润滑系统各部位有无泄漏,重点检查机油滤清器密封垫处。
(2)机油滤清器堵塞或油泵发生早期磨损。
(3)限压阀弹簧过软、折断或调整不当。
(4)粗滤器后边的主油道堵塞。粗滤器装配不当,漏油。
(5)曲轴主轴承、连杆轴承或凸轮轴轴承间隙过大,造成机油流失过快。
(6)汽缸垫损坏,冷却液进入曲轴箱。
(7)机油表或传感器失效。
(8)机油过脏,造成机油限压阀卡滞在泄油的一侧。
重点:机油压力异常的原因及诊断
机油泵的检修
难点:机油压力异常的原因及诊断方法
教学与教法
问答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总结归纳。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讲授新课
一、润滑系统维修概述
发动机工作时,零件间以很小的间隙做高速运动,如没有良好的润滑,剧烈的摩擦将会造成机件迅速磨损,高温还会使相对运动零件热膨胀,使配合间隙消失,减磨和金融化、黏接,活塞环卡缸等故障。因此,润滑系统性能对发动机工作影响重大。
《润滑系统检修》教案
课题名称
润滑系统的检修
授课时数
1课时(45分钟)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检修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能力目标:引导和鼓励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之具备汽车维修服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润滑系统检修的学习,树立学习信心,增强对本专业的热爱。
重点与难点
润滑油的更换及油号的选择
讲授新课
3)转子泵检查重点
(5)机油泵泵轴间隙为0.045mm—0.085mm,极限为0.10mm。
(6)转子端面与泵体高度间隙为0.03—0.07,极限为0.07mm。
(7)外转子和壳体间隙为0.10mm—0.12mm,极限为0.30mm。
(8)主、从动转子间间隙极限为0.12mm。
4)齿轮泵检查重点
(3)齿轮和泵壳的间隙0.05mm—0.10mm。
(4)齿轮端部与泵盖的间隙0.05mm—0.15mm。
五、润滑系统各阀门的检查
机油粗滤器的旁通阀、机油细滤器的进油限压阀、机油散热器的泄油安全阀等,使用中会出现弹簧变软或折断、本应关闭时阀门却密封不严等故障。如弹簧压力过大,使阀门无法打开。应注意清洁、检查和调整这几个阀门,必要时可换新件。
汽车发动机常采用压力润滑、飞溅润滑、重力润滑等相结合润滑方式。润滑系统的常见故障是机油压力过低或过高、机油耗损过多、机油温度过高和滤清器效能减弱等。
二、润滑油质量及压力检查
1.润滑油的更换
2.机油压力异常原因及诊断方法
1)机油压力过低的原因
(1)机油方面,黏温性不好,冷车时机油压力正常,热车后机油压力低;机油液面低于规定力传感器下游的主油道堵塞。
(4)新装发动机曲轴、凸轮轴装配过紧。
(5)机油过脏,造成机油限压阀卡滞在泄油的一侧。
三、发动机烧机油故障的诊断
四、机油泵的检修
机油泵常见的有转子式和齿轮式两种。检修重点为各部分间隙。
1)转子泵检查重点
(1)机油泵泵轴间隙为0.045mm—0.085mm,极限为0.10mm。
(4)汽车行驶中突然出现“镗、镗”的沉闷响声,机油压力由正常突然变得没有了,说明曲轴主轴承合金脱落(曲轴主轴承合金脱落造成主轴承和曲轴的间隙过大,使油压迅速降低),应立即停车修理,或空车低速开到最近的修理厂修理。发动机机油压力过高的主要原因
3)发动机机油压力过高的主要原因
(1)机油粘度过高(黏度级选用的不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