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城市规划设计分析的方法与表达技巧
城市规划设计分析的方法与表达技巧
图底表达
抽象表达:提取要素,概括主要,辅以分 析元素。
如图2-10,图面均衡是这类底图必须要注 意的问题,否则会导致整个图面失重,过 多的复杂元素表达反而会破坏这种和谐, 因此与设计无关的要素均可省略。将平面 行政地图处理成透视的效果也是不错的尝 试,当然这种面的元素必须要有线性的组 合才能协调整个图面效果(图2-11)。
图底表达
表达色彩 简单直白 图面颜色同系构成渐变、异系变异冲突 弱化背景,突显分析元素
9
图底表达
规划方案
表达形式
一种是以用地空间布局为主的规划方案的色块图作为图底,应用于总体规划、控制性详 细规中。如图2-13,图底使用连续的面,以此衬托分析要素。
另一种是以建筑空间布局为主的规划方案的线图作为图底,应用于城市设计、修建性详 细规划中。如图2-14,以规划方案的CAD线条做图底,可以很容易的提炼出对分析内容有影响 的因素。
整体表达
元素的组合
有序组织
各元素组织繁简有别。
需要突出强调的元素选择比较复杂的表达方式,其余元素从简处理,只起到衬托的作用。 线型的连接符号和面状的修饰符号有时候则可以省略(图2-64 )。
局部夸张
突显分析主题
图2-65中,对规划区内公共服务设施点和绿地形态进行了夸张放大,不仅 吸引眼球,也传达了其辐射能力和服务范围。
突显重点区域,一般运用在城市设计局部地段的空间分析中,可将周围 底图变成灰色。
绿色可以代表开敞空间,黑色同样代表建筑实体,弱化周围的其他要素。 灰色可以成为很好的过渡,使整个底图不过于突出,同时反衬出所要表达的 区域(图2-58 )。
图底分析
留白
图底表达时,恰当的留白才能取得良好 的效果。
图2-59城市居住用地的形态演变分析中, 使用深蓝色为背景,将研究范围留白作为底 图,以褐色表示居住用地为“图”;而在图260规划方案肌理分析中,使用白色为“底”, 以黑色表示规划地块,以强有力的对比反映 出规划区肌理。
整体表达 色彩的搭配技巧
加大重色衬托
重颜色的衬托会使图面 效果显得稳重,同时突显分 析图面表达内容
提炼复色组合
整体表达
虚实透明结合
剖析——分析内容的提炼 明确表达内容
规划类型
剖析——分析内容的提炼
分析内容
设计思路 过程—理念表述
反思现状
设计思路
突出特色
体现设计中 各类元素的组织 特征,并通过鲜 明、美观、简洁 的表达方式反映 在图纸上(图3-14)。
城市规划设计分析的方法与表达
目录 体会 图解 剖析 展现 回味
规划分析的概述 分析元素的表达 分析内容的提炼 分析工具的运用 分析案例的解读
1.1 分析图的特点 1.2 分析图的分类
2.1 图底表达 2.2 图面表达 2.3 图底分析 2.4 整体表达
3.1 明确表达内容 3.2 体现设计思路 3.3 实例剖析
实例剖析 前期—客观描述
底图采用“线+面” 深图配浅字,浅图配深字
底图尽量淡化,使用黑色线条形成明显骨 架,通过对比鲜明的亮色形成点、面元素。
市级功能节点,城市主次干路,城市主 要水系以点、线、面等元素展现于图面
城市发展轴线、城市绿化轴线用粗线展现,并以 颜色区分,而对于各功能分区,则用浅灰色予以 表示,使得发展轴线更加突出。
可对影像地图的深 度处理,如图2-8,将影 像地图去色后,用明亮 的线条勾勒要表达的元 素,既能清晰可辨,又 不至于太过突兀。
图底表达
行政地图
表达的形式
具象表达:保留主要,适当突显 由于行政地图所包含的信息相对比较全面,点线面混杂穿插,所以需要重点强调的区域主要用颜色来进行
区分,主要道路(如高速公路)可以适当突显(图2-9 )。
图2-39中空间结构分析的特殊功能带表达方式较为典型,两图的共同 特征是,将线元素加宽,形成介于线与面之间的符号形态。图2-39A为街 区生态走廊的表现,首先将轴带穿越地区的建筑形体处理为线框形式,在 反映空间关系的同时弱化底图;其次,将轴带填充绿色体现生态特征,并 加入修饰符号来强调轴带的特殊功能,如“雨云”和“昆虫”。图2-39B 为街区通风示意图,本图运用图底关系,将沿街面处理为色带,反衬街道 空间,同时以“聚集点”的形式表现线性的气流通道,两种线元素由此达 到虚实结合,等级关系明显且较为生动。功能带的等级次序。如主体功能 发展带及核心周边绿化走廊,
图底表达
表达颜色
以色块为图底的表达,弱化图底元素、强化分析要素,突显表达内容。 图2-15将建筑填充为深灰色块,建筑围合的空间、街道则统一为白色,在这种灰白色调的基础上,公共活动空间(如滨水、 操场等)使用明亮的黄色块表现,由此衬托出公共空间规划的结构形态。 以线图为图底的表达,重点是对线型颜色的选择,使图底线与分析线清晰,具有条理性。 如图2-16,以住区规划方案线图为图底,分析要素根据等级不同,分别采用明度递减的色彩(黄一深蓝一暗绿一灰)逐渐向 图底色彩靠近,并利用规划肌理体现了层次性。
图2-34适合于范围较大的区位交通分析。图中简单地勾 勒出主要道路的走向和位置(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密度 较高的城市干道和支路基本不作交待。不同的道路类
型主要靠颜色对比来体现差别。如高速公路使用红色表示, 国道用黄色表示,省道用蓝色表示等。
图面表达
功能带的表达
虚实结合,线型完整流畅
图2-38,通过对线元素加宽形成“带”的形式,表现功能带的等 级次序。如主体功能发展带及核心周边绿化走廊,由于在各自范畴内 均处于主导地位,因此选用较宽的线型表现。其中功能发展带以道路 为依托,应同时体现道路的属性,因此采用不同宽度、色彩的线相叠 加的形式;次级功能发展带主要控制产业的发展方向,等级较低,使 用明度低、宽度窄的线型。图中的商业发展带代表联系三大居住组团 并为之服务的商业集群,虽等级略低于功能主轴,但仍是方案的特色, 因此选用宽度略小但明度较高的自由线型予以表现。
图底表达 立体图底
表达形式 一种以城市空间设计中的实体模型表达
如图2-18,绘制时首先将三维的建筑模型处理为消隐边线的风格,从而使模型体量虚化;其次模型选择明度较低的灰白和灰绿作为主色调,不仅 容易强调黑白灰的变化,突出空间关系,同时也使模型自然而然地成为图底;最后采用黑色或明度较高的橙色,以引注或填充的形式,突显图底上 需要反映的设计元素。值得注意的是,运用立体图底的分析图可与平面图结合,以组图的形式表现设计思路,如本图左半部分的3张平面图,可作 为本组分析图的前言概述。
图底表达
另一种则是利用U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提建立真实的规划基地立体影像来表达。 表达过程中首先要对立体图底稍作处理,并将生成的影像地图处理为灰白色调,根据分析要素提炼诸如绿地、河流等必要基底元素。 重点表达的信息如生态绿地、组团中心等则以亮色调填充,并调整透明度,使之能够突显于图底,但又不遮挡图底信息,使它们能与 图底很好地融合。同时要注意图中分析元素的透视原理,否则会使图面错乱,失去原有的三维空间秩序(图2-19)。
如图2-7A,白色的 基地范围线在原始图 底的衬托下,比较醒 目;如图2-7B,以面积 不等的点的形式代表色的图底 中跃然而出,并强调 了场所间的区别;如图 2-7C,使用对比强烈、 明度较高的红、橙、 黄、绿、蓝和紫色调, 强调并区分了各片区 的形态与面积。
图面表达
线元素
轴线的表达
主轴线:以点画线、双线、组合线进行表示, 其颜色也多使用纯色(黑、红、黄、蓝)和明亮 的二级颜色 (绿、紫、橙);
次要轴线:采用不同的线性符号和颜色搭配, 但其醒目程度不应超过主轴线(图2-30 )。
图2-31线型单纯,蓝色的宽线条代表城市发展轴线, 不同的线型宽度,同时表现主、次轴线,同时使用 箭头表示其延伸方向。主、次轴线所串联的地块, 以暖色(红色、橙色)表现其功能,与轴线对比明显, 从而发挥作为图底的衬托作用。
4.1 手绘表达 4.2 软件表达 4.3 意象表达
5.1 攀枝花市城市新区概念性划 5.2 国内外分析图对比
体会—规划分析的概述
分析图的分类
按表达方式分类
体会—规划分析的概述
按阶段内容分类
图解—分析元素的表达—图底表达
影像地图
表达特点 信息量大,真实 直观、生动形象,
呈现实物实景, 色彩较为丰富
图面表达 表达实例
1.定性分析,选择表达元素 2.定量分析,确定表达方式 3.前后对比,体现设计特点
图底分析
色彩控制
对比
用互补的色彩分别作为图与底。如黑色、揭色、深蓝色、酱紫色、酱红 色、洋红色、墨绿色等深色与白色搭配能形成强烈的对比 。
单色 衬托
通过明暗、深浅来区分主次。绿地系统分析是单色系运用的典型(图257 )。
图面表达
道路的表达
较大的规划:采用线条颜色的变化进行区分; 较小的规划,采用各种线型、颜色或通过尺寸上的变化进行区分。
图2-33,不同性质的道路通过不同的线型、颜色、尺寸等加以区分。红
色的点划线表示城市主要道路;次干道则用黄色点划线表示,宽度仅次于主 干道;支路则采用绿色的细实线表示,这种线型和宽度上的变化使图面更具层 次性。外围的快速路级别和主干道相当,用宽度与主干道相同的蓝色点划线 进行表示,体现了功能、服务性质的差异。值得注意的是,道路分析中应强 调道路的方向性,因此箭头也是线元素表达道路时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面表达 面元素
没有底图衬托的情况下,使用纯色块的表达形式, 在底图的衬托下,功能组团成为画面的核心元素,对其形态的研究是绘制整幅图的重点。
图2-44为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分析图,在以周 边区域环境为底图的衬托下,面元素分为街坊、 水域、带状岸线空间和公共核心。其中以绿色条 纹填充的面域为城市公共核心,在形态和色彩上 均与周边灰色调面域有明显区别,从而显示其独 特性;水面岸线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仅仅重点表现岸线会使图面散乱,因此本 图采用重色彩水面衬托浅色岸线的手法,不仅很 好地展现了表达对象,而且使得大面积深蓝色水 面与绿色条纹面域相互制衡,保证图面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