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农村道路通达工程实施方案—1 —为了切实加强我市农村道路建设,为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交通基础条件,按照“政府主导,分层负责;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养并重,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十一五”时期全市农村公路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网络,推进农村公路“联网畅通”工程,把农村公路修建到规划的集中居住点,农村公路在“村村通”的基础上实现“村村连”,加大农村公路桥梁改造力度,充分发挥农村公路的建设效益。
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200公里(其中通乡公路775公里,通村公路2425公里),完成危桥改造650座。
2015年全市农村公路建设的具体目标是:在完成一轮剩余通村公路的基础上,切实加快通乡公路的建设,进一步加大桥梁改造力度。
新建、改建农村公路606公里(其中通乡公路315公里,通村公路291公里),新改建桥梁169座,完成投资5亿元。
二、实施步骤以贯彻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农民群众实际需求出发,按照先一轮后二轮、先通后畅的原则,统筹安排,有序推进。
用两年的时间(2015~2016年),完成775公里的通乡公路建设,构筑好农村公路主骨架;在此基础上,再用三年的时间(2017~2020年),重点推进集中居住点的道路建设及部分断头路的建设。
坚持路桥同步改造,加大桥梁改造力度,至“十一五”期末基本完成农村公路桥梁改造任务,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建设效益。
—2 —三、主要任务(一)完善规划。
各地要在充分听取各乡镇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和谐社会发展需要、农民群众出行需要、小城镇建设需要等因素,对现有的“十一五”通村公路规划进行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将农村公路规划到每个集中居住点,使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各级交通部门要按照“稳步增长、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原则,高质量开展县道网规划编制工作。
要对路网节点进行深入的研究,综合考虑道路现状和远期发展的需要,合理选定县道路线,确保全市县道总量扩张、标准提升。
确保2015年6月底前完成规划编制,12月底前完成所有报批手续。
(二)广泛筹资。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关键是落实好筹资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减轻农民负担。
“十一五”期间,全市农村公路计划投资24亿元,按现行标准可争取省补资金10亿元,其他资金需地方筹集。
各地要继续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财政投入,建立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较为稳定的投资来源。
同时积极探索加大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投入的有效渠道,统筹考虑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的建设资金,推行“以路养路”政策,将建设干线公路缴纳的重点公路工程营业税及收费公路营业税等用于农村公路发展;利用冠名权、绿化权、路边资源开发权等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吸引企业等社会力量投资农村公路;鼓励企业和个人捐赠等。
逐步形成公共财政框架下,政府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渠道农村公路投资新机制。
(三)严格管理。
各县(市)交通局要切实加强农村公路的管理,—3 —组织好通乡公路建设,认真执行方案审批制、招投标制、质量监督制、开工报告制、中间检验制、试验检测制、督查巡查制、质量通报制、整改回访制、竣工验收制和内业资料标准制等制度,积极推进一片一领导、一乡一监理、一镇一现场、一路一把关、一月一点评、一路一档案的“六个一”管理模式。
要认真履行行业监管职责,做好县(市)域内所有农村公路的质量监督、进度控制和交竣工验收等工作。
在质量管理方式上,要灵活多样,讲求实效,要发动农民群众参与质量监督,可以聘请农民质量监督员,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切实把好农村公路工程质量关。
(四)建养并重。
严格贯彻国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和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认真总结近年来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经验,抓紧制定全市农村公路管养办法,落实养护责任、明确资金来源、培育养护市场,建立机构精干、权责明确、运转协调、监管有力的管理养护体制,实现农村公路正常化、规范化养护,为促进广大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长期有效的交通保障。
四、保障措施(一)健全组织。
各县(市)人民政府作为农村公路建设责任主体,应建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农村公路建设指挥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实施,组织落实好配套资金,并做好相关的保障工作。
根据工作需要,指挥部可设立专门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农村公路的日常管理工作。
各县(市)农路办管理人员必须达到8人以上,其中技术人员不得少于6人。
农村公路建设实行分级负责制,项目法人由各县(市)人民政府担任,县(市)交通局、乡(镇)人民政府受项目法人—4 —的委托履行各自的职责。
原则上,县乡、乡际两级农村公路由各县(市)交通局负责实施,乡村公路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实施。
县(市)交通局、乡(镇)人民政府作为农村公路建设的实施主体,也应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指派专人专职负责农村公路的建设工作。
(二)强化监督。
农村公路建设应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制,除了路基、农涵工程使用农民投工投劳建设的,可不进行公开招标外,桥梁工程、路面工程必须进行公开招标。
通乡公路由县(市)交通局负责组织,通村公路由各乡镇负责组织,交通部门参与。
工程招标必须在县级及县级以上招标市场进行。
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对招标活动进行全过程的监督。
要继续认真执行农村公路建设纪检巡查制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完善农村公路纪检巡查工作市、县定期自查、互查制度。
深入查找工程管理和质量监督的漏洞,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建设程序、招投标、征地拆迁、材料采购、资金管理等重要环节的管理和控制,全面完善双合同制度。
努力实现“工程优质、干部优秀”,为农村公路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
附件:1.**农村公路“十一五”规划建设任务分解表2.2015年**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分解表—5 —附件:**农村公路“十一五”规划建设任务分解表—6 ——7 —农村教育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农村教育培训工程主要包括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农民培训两个方面的内容。
现根据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一)目标任务:1.从2015年秋季学期起,对全市农村地区(不包括县级政府所在地学校和区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收学杂费;继续对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在完成“六有工程”的基础上,扶持经济薄弱地区农村中小学添置理化生实验设备、体育、艺术教育器材、图书资料等,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
充实、完善7个职教中心建设。
2.2015年扶持如皋、如东、海安3个县(市)职教中心建设,使其能起骨干示范作用,成为当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和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资助北三县3398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每人每年资助2000元,连续资助三年,学生毕业后由学校推荐就业,努力实现资助一个困难学生,帮助一个家庭脱贫;建设2个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3个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加快培养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急需的技能—8 —型人才。
(二)主要工作1.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收学杂费。
全面贯彻省政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收学杂费实施办法》,各县(市)、区教育、财政部门认真测算当地享受免收杂费的学生数和所需经费。
除省补经费外,县财政在预算内足额安排免收学费后所需经费,确保学校正常运转。
2015年秋季新学期共安排专项补助资金6550万元,其中省财政安排3650万元,县(市)财政安排2900万元。
2.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两免一补”。
做好“两免一补”对象的遴选工作,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免尽免,应补尽补,优先资助孤儿、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农村低保户子女、革命烈士子女、少数民族家庭和残疾人家庭子女。
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两免一补”制度,2015年秋季新学期实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杂费后,继续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一免一补”(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交课本费、家庭经济困难的住宿生给予生活补助)。
做好省政府为我市提供的68749套(北三县42684套、南三县26065套)免费课本分配、发放工作。
建立新学年资助学生档案。
2015年秋季新学期共安排专项补助资金2576万元,其中省财政安排1502万元,县(市)区财政安排1074万元。
3.继续支持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
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
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农村初中理化生实验设备等仪器设备的实际配备情况,按省定配备标准实施装备。
组织仪器设备和图书的招标采购,做好仪器设备的安装和图书的配送工作。
制定农村初中学校建设实施方案。
—9 —对各地中小学建设情况进行督查验收。
2015年向省争取专项补助经费1745万元。
4.支持县(市)职教中心建设。
指导经济薄弱地区制定县职教中心建设发展规划,积极向省教育厅和财政厅申报县职教中心专项经费资助项目,指导各项目学校按批复预算和项目规划组织实施。
2015年争取省财政专项补助经费600万元,县级财政根据上级要求落实配套资金。
5.积极争取职业教育助学金。
根据省控制指标,进行专题部署,指导有关县市严格按政策规定做好职业教育助学金资助对象遴选。
做好职业教育助学证发放工作,资助对象凭国家和省级重点职业学校通知书领取助学证,报到时凭证免交学费,省教育厅按回收的助学证拨付经费。
今年省新安排我市职教助学1830名学生,同时对2014年784名职业教育受助对象进行第二年连续资助、对2004年784名职业教育受助对象进行第三年连续资助,共安排职教助学金678.6万元。
6.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
进一步完善我市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和内容。
积极支持各职业院校申报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努力争取我市国家级、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以及数控技术应用、汽车维修技术、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建筑技术、纺织服装、医药、现代化工、现代农业、现代物流、商贸服务等专业的实训基地得到优先资助。
各受助学校按规划和批复的项目预算组织实施,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采购实训设备。
2015年争取省财政专项补助经费600万元,县级财政根据上级要求落实配套资金。
(三)保障措施—10 —1.加大财政投入。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农村中小学免收学杂费后形成的公用经费缺口由财政全额安排,用好省财政对困难县的补助。
各县(市)区财政要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担、以县为主”的原则,将本级应承担的“两免一补”所需经费全额纳入年度财政部门预算。
2.加强经费管理。
严格按规定对项目建设进行考核,确保专款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