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铁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

《钢铁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

《钢铁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工作简况1.1任务来源中国是制造大国,制造业及其产品的能耗约占全国能耗的,而钢铁行业能源消耗约占全国能源消耗的,占工业能源消耗的,是名副其实的能耗大户。

受资源环境的影响,绿色制造成为解决国家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也是钢铁行业实现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钢铁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选择。

工厂是绿色制造的主体。

《中国制造》将“全面推动绿色制造”作为九大战略重点和任务之一,明确提出要“建设绿色工厂,实现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

对绿色工厂进行评价,有助于在钢铁行业内树立标杆,引导和规范工厂实施绿色制造。

目前,国家标准《绿色工厂评价通则》()已经正式发布。

由于各行业差距大,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在评价通则下设重点行业评价导则,钢铁行业作为第一批行业评价导则率先立项。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厅科〔〕号文要求,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河钢集团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等单位负责起草《钢铁企业绿色制造工厂评价导则》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编号为。

原立项时,尚未发布,年月日发布稿中对各行业绿色工厂名称进行了统一规定,统一为××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后经多次召开专家研讨会,对该项标准名称进行了统一讨论,一致同意按照通则要求,建议将标准名称统一为《钢铁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

1.2工作过程年上半年,应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要求,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起草了《钢铁企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行业标准项目建议书。

年月底,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专家论证会议,对项目建议书进行了专家质询,同意报送该标准的项目建议书。

年月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工信厅科〔〕号文下达了年第三批行业标准制定计划,《钢铁企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作为重点标准项目成功立项。

年底年月,完成了标准起草小组的征集和组建工作,召开了标准起草小组内部启动会议,编制了《<钢铁企业绿色制造工厂评价导则>标准编制工作方案》,对标准的工作进度、任务分工、调研计划等进行了安排。

项目组首先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调研了解到,目前国际上尚未有国家发布绿色工厂评价相关标准。

国内绿色工厂相关标准中,标准立项时尚未有任何绿色工厂标准发布,但国家标准《绿色工厂评价通则》已经立项,部分行业标准如《电子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合成氨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已经立项》。

年月日,国家标准《绿色工厂评价通则》正式发布,为国内外首个绿色工厂评价导则国家级标准。

截止本征求意见稿发布时,尚未有其他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正式发布。

本标准编制团队,也参与到绿色工厂评价通则的编制工作,钢铁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的编制工作保持和国标通则的一致性,是本标准编制的最重要依据。

随后,起草小组开展了第一批次绿色工厂的调研工作,工作组分别奔赴安徽马钢、广西柳钢、山钢集团莱芜分公司、邢台钢铁、敬业钢铁、邢台德龙钢铁、河钢集团唐钢分公司、河北新金钢铁等十余家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收集了标准编制所需的资料,并按照标准的评价要求对企业进行了初步评价。

年月,标准工作组在北京召开了标准草案的第一次研讨会,对标准的框架和主要内容进行了讨论,随后标准工作组进行了修改完善。

标准研讨会上专家所提意见主要集中于三条:一是需要按照最后发布的通则要求,并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具有钢铁企业特点的绿色工厂主要评价要求;二是由于钢铁企业生产流程特殊性、产品多样性和工艺复杂性等因素,评价导则应当聚焦于钢铁企业绿色工厂评价的特性要求,可以不包含具体评价指标值;待评价导则编制完成后,可再继续编制钢铁企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应包含所有相关指标的具体评价值;三是标准内容要经过多家钢铁企业调研,反复听取企业和各方面专家的意见。

年月月,标准工作组根据专家研讨会的意见,首先对标准条款再次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之后再次奔赴钢铁企业进行现场调研,分别奔赴了河钢集团邯钢分公司、河钢集团石钢分公司、西宁特钢、新余钢铁、方大钢铁、广西盛隆钢铁、安阳钢铁、中天钢铁等十余家钢铁企业,对本标准草案中所提的指标体系及评价要求进行了验证和修改完善。

年月年月,标准工作组再次在北京召开了标准研讨会,对标准的主要条文再次进行了讨论,使之更加符合钢铁行业特点。

工作组在实地调研、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起草,并完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的编制说明。

本次标准研讨会上专家所提意见主要集中于两条:一是评价导则重点应聚焦于所评价的内容和具有行业特点的评价特性要求;二是要进一步细化评价的方法,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三是评价分值需要分到具体评价要求中等。

标准编写工作组根据专家的意见,组织编写成员对标准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年月,国家标准《绿色工厂评价通则》()发布。

工信部随后组织了各行业标准研讨会,要求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进行衔接,并加快编制进度。

年月,本标准根据评价通则进行了进一步衔接、修改和完善,形成提交专家研讨会的征求意见稿。

年月,标准工作组组织了《钢铁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征求意见稿)专家研讨会,会议邀请了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钢铁研究总院、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河钢集团邯钢公司、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青岛特殊钢有限公司、邢台德龙钢铁有限公司、天钢联合特钢有限公司等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大学、标准化院以及典型钢铁企业的代表。

与会领导和专家达成一致,基本同意本标准的结构、文本条款、评价内容等;专家一致认为:一是在评价导则阶段应主要侧重于提出评价要求,由于行业很大且不同类型企业很多,具体评价要求中不应给出具体分值要求和评分标,应删除附录中评价要求中每项具体分值;二是应进一步明确必选指标和可选指标;三是应将具体绩效评价指标和行业结合,提出符合行业特色的评价指标要求。

编制工作组根据专家意见,再次进行了仔细修改,形成本次征求意见稿。

1.3参编单位本标准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宝钢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冀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常熟市龙腾特种钢有限公司等单位起草。

2标准编制原则2.1编制原则()一致性原则评价总体结构与提出的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和通则要求保持一致,按基本要求、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与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绩效等个一级指标展开。

()定量与定性结合原则定量评价指标选取有代表性的、能反映“节能”、“降耗”、“减污”和“增效”等有关绿色生产制造的指标,,可以量化的指标宜采用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指标主要根据国家有关推行绿色生产的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政策、资源环境保护政策规定以及行业发展规划选取,不宜量化的内容,采用定性评价。

()行业性原则在通则的基础上突出钢铁行业的特性,提出符合钢铁行业的评价要求。

2.2编制本标准的目的和意义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工业总体实力显著增强,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工业大国。

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资源环境问题是制约我国向工业强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绿色发展的国际大趋势下,制造业需要把握好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方向,推行绿色制造,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促进工业平稳增长,打造制造业国际竞争新优势。

创建绿色工厂作为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的关键一环,是实施绿色制造工程的重点任务,也是促进工业各行业结构优化、脱困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

目前,支撑我国绿色制造体系尚不完善,关于绿色制造的标准和工作机制分散在能耗限额、取水限额、碳排放、管理体系等多个领域,未能统筹规划。

因此,从国内工业化进程和国际竞争格局来看,加快研究绿色工厂相关标准与工作机制,是当下亟需开展的工作。

前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开展了《绿色工厂评价通则》的编制工作,但具体到各行业,由于各行业的生产流程和加工工艺等差别很大,建设绿色工厂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评价标准差异也较大。

因此,制定各行业绿色工厂评价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作为规模最大、应用最广的原材料流程工业,钢铁产业最有潜力、也最有条件成为绿色发展的实践者、绿色工厂的建设者。

国内宝钢、河钢、首钢、马钢等企业几年前已经率先在这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主要包括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产业三个要素,其中绿色制造指的是生产过程的环保低碳,绿色产品指的是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产品的环保低碳,绿色产业指的是围绕三废利用、清洁技术而衍生出的产业。

应该说,钢铁行业在绿色发展实践已经走在前面,亟需一套绿色工厂的评价标准,评价企业创建绿色工厂的水平。

3标准主要内容3.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钢铁企业绿色工厂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及要求、评价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钢铁联合企业绿色工厂的评价,其他独立轧钢等类型钢铁企业绿色工厂评价可参照本标准。

3.2规范性引用文件考虑到标准间的协调一致,避免标准篇幅过大,本文件引用了下述现行标准:综合能耗计算通则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取水定额第部分:钢铁联合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钢铁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钢铁烧结、球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炼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炼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轧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生态设计产品评价通则电弧炉冶炼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评价导则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价导则绿色工厂评价通则建筑照明设计标准钢铁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年第号公告)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年]3.3术语和定义为在本标准中不引起歧义,保证标准中涉及到的关键术语具有明确的含义,本标准中引用的现行能耗限额、环境排放等标准中的术语,如综合能耗、工序能耗、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等。

另外,根据标准的需要,在该部分引用了通则中关于绿色工厂定义的术语。

3.4总则()评价原则本条确定了绿色工厂评价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出发点,共提了条原则。

一是一致性原则,评价总体结构与提出的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和通则要求保持一致,按基本要求、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与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绩效等个一级指标展开。

二是定量与定性结合原则,定量评价指标选取有代表性的、能反映“节能”、“降耗”、“减污”和“增效”等有关绿色生产制造的指标,可以量化的指标宜采用定量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