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命题与教师专业成长

命题与教师专业成长


2006年8月下旬,首次接受新课程培训
2006年8月下旬起,开始学着撰写文章 2006年12月, 首次在杂志上发表文章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年第12期)
苏格拉底死了
——我的忏悔
编者按149字
正 文 个 字
1158
●个人简历 (荣誉与职称)
2010年,获蚌埠市历史学科带头人称号
2010年,获蚌埠市专业技术拨尖人才称号 2012年,获安徽省特级教师称号 2013年,获蚌埠市中小学名教师称号 2014年,获江苏省特级教师称号
命题与教师专业成长
江苏省昆山中学 沈为慧 南京市教研室 2016.12
●个人简历(学习与工作)
1983—1985年,在安徽省怀远县常坟中学读书
1985—1987年,在宿州师范专科学校读书
1987—1998年,在安徽省怀远县常坟中学工作 1998—2013年,在安徽省怀远三中工作 2013年— ,在江苏省昆山中学工作
2014年,获江苏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
2014年,获苏州市姑苏教育人才称号 我所获得的荣誉已超出自己的水平 我适时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已有荣誉
【附】发表的试题评析文章
1.歧义重重的邮票题材试题(2007.11)
我把自己的思考 写下来、投出去
2.新材料 新情境(2008.9) 4.“长城”题商榷(2008.12)
3.材料选择题中的“史料分析”与“历史语境”(2008.11) 5.材料解析题中的“材料”与“问题”(2009.2) 6.引用材料要注意其准确性(2009.3)
7.材料间应保持内在的一致性(2009.4)
8.电影台词题商榷(200Biblioteka .6) 我无比珍惜 师友的指导与提携
9.史料缺陷与论从史出(2009.8)
二、文献的选定
建议:归纳近年高考题所用的文献
思考:命题者使用了哪些主要文献 这些文献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015年江苏第21题)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 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 材料一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015年江苏第22题)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 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 材料一、材料二 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2015年江苏第23题)生产流水线是美国工业生产组织形式 的一种创新。 材料一 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材料二 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 材料三 杜君立《历史的细节》
(2015年江苏第24—A题)“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 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震撼和反思。 材料一 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 材料二 松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学集》
(2016年江苏第21题)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 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 材料一、材料二 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2016年江苏第22题)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先驱对中国传统 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材料一 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 材料二 李新《中华民国史》 (2016年江苏第23题)1946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 自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 “冷战”产生了影响。 材料一 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 材料二 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27.“雅典民主政治”题的教学启示(2013.12)
●交流设想
《命题与教师专业成长》 “命题”只是路径 “成长”才是目的 重策略,轻技巧 重分析,轻操作
就“命题”而言,“过程”比“结果”重要得多 就“成长”而言,“过程”与“结果”重要得多
一、视角的选择
二、文献的选定
三、材料的选取
五、命题与成长
四、设问的提出
【附】发表的试题评析文章
19.中考试卷与课程标准的契合性研究(2011.3)
20.2011年中考历史试题“红黑榜”(2012.3)
21.遨游史海 慧眼钩沉(2012.4)
22.中学历史教学应返璞归真(2012.8)
23.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历史试题“红黑榜”(2012.9) 24.2012年中考历史试题“红黑榜”(2013.3) 25.“胡佛反危机”题的教学启示(2013.8) 26.研习历史地图试题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2013.11)
一、视角的选择
建议:归纳近年高考题的命题视角 思考:命题者是如何观察该问题的 已经从哪些角度命制过试题
(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 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 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建议:归纳近年高考题的命题视角 思考:命题者是如何观察该问题的 已经从哪些角度命制过试题 成长捷径: (1)自己动手一道一道试题查找 (2)自己动手一字一字输入电脑 (3)自己动脑一题一题进行分析
(2016年江苏第24—A题)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 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材料一 华莱士《俄国》 材料二 莫斯《俄国史》 (2016年江苏第24—B题)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代表 着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 材料一 卢嘉锡《中国科学技术史》等 材料二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2016年江苏第24—C题)二里头遗址发掘推动了夏史研究。 材料一 (二里头遗址重要遗存分布图) 材料二 袁行霈《中国文明史》 (2016年江苏第24—D题)奥斯维辛集中营具有警示意义。 材料一 巴尔纳维《世界犹太人历史》 材料二 徐新《纳粹屠犹研究在中国》
【附】发表的试题评析文章
10.视野与认识:回到现场看历史的意义(2009.8) 11.“国联与联合国”题商榷(2009.12)
12.试题设计如何考查和培育学生的价值观(2010.1~2)
13.发挥开放性试题的诊断、导向和激励功能(2010.4)
14.文学资源入题须谨慎(2010.5)
15.“论从史出”应避免简单化倾向(2010.6) 16.基于历史课程标准的材料解析题设计探索(2010.7) 17.历史试题中的材料问题研究(2010.9) 18.从试题亮点中找寻教学指南(2010.9)
(2015年江苏第24—B题)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 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 袁行霈《中国文明史》
(2015年江苏第24—C题)克里特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头。 材料一 纳吉《对称、非对称和迷宫》 材料二 马丁《古希腊简史》
(2015年江苏第24—D题)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牵连。 材料一 曾晓华《从西安到平遥》等 材料二 王星明《徽州古村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