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1供需差别大:
岗位增36%学生增130% 。
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
从2001年至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
2选材要求高:
应届生就业不吃香。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
一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每年招收的1000名员工中,只有40名是大学应届毕业生;一印刷有限公司的代表说,“尽管我们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我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3专业相同的人多:
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认为,对于近年来盲目上马、目前就业较困难的专业,应坚决按教育部规定,区别具体情况减少或停止招生。
4薪酬逐年降低:
市场只给1700元/月这次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北京和上海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5骗子,假招聘铺天盖地:
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许多骗子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弱点进行坑蒙拐骗。
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
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
6缺乏工作经验:
教授多“教练”少调查显示,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占63%。
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缺的是良好心理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大学里有的是教授,缺的是“教练”。
7怕吃苦,爱面子:
许多企业反映,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比较爱面子,怕从事底层的工作被朋友亲戚看不起,人际沟通能力差,比较自私,因此不愿意接收应届大学生。
8频繁跳槽:
大学生就业后稳定性差,是造成企业不愿意接收大学生的另一重要原因。
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流失率在30%以上的达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0%。
甚至像联想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也认为他们为大学生高流失率“交的学费太高
二、据调查,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几个比较突出问题。
1、就业率呈下降的趋势。
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取消统一分配派遣,实行自主择业
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2、就业渠道不畅。
据调查,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对就业的信息不了解或了解很
少。
他们呼吁学校、政府人事和教育主管部门对联系企业和用人单位,多提供就业信息。
另外,信息网站缺乏全面、具体的信息,很多就业信息迟缓,影响毕业生就业。
3、实践与理论缺乏紧密联系。
大学毕业生反映,现在很多企业单位都要求大学
毕业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有动手的能力。
但是,现在的一些高等院校,注重了知识的学习护士了实际工作技能的锻炼和提高。
4、就业观亟待改变。
在被调查的大学毕业生中,仍有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陈
旧,期望值过高,不是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而是凭空想象,一步到位,理想化。
再就是攀比、讲条件,从而出现就业难。
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应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有关人士指出,为了促进大学生更好就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加大就业宣传力度。
要让大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市场、了解需要怎样
的人才,政府、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指导、培训,不能盲目地追求就业率。
2、扩大就业渠道。
搞笑扩招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
要意识日程。
只有大力发展经济,不断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渠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各级党委、政府要制定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扶持政策,从人才管理、职称评定、岗位流动等方面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以有利于促进大学毕业生和就业为前提,充分发挥他们在科技创新、现代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作用。
大力挖掘就业信息,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地突进和平台。
各级政府人事、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等单位要多加强联系、协调,共同办好“人才信息网”,注意经常搜集、更换、发布各类人才信息,努力实现人才信息网上招聘工作。
同时,要不定期召开人才招聘会,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三、我们应当怎么做?
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要转变就业观念,确立符合实际的就业期望,先就业后择业。
要认真做好个人就业推荐材料的准备。
(一)当代大学生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到基层去,到艰苦地区去。
到国
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到基层工作,充实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基层单位,从事教育、卫生、农技、扶贫、公、检、法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奉献!(二)毕业生就业要面向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以及服务行业,这些行业人才需要量很大。
(三)毕业生要充实各级各类教师队伍,到国外就学,就业,参加“专升本”继续学习,鼓励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和自主创业。
(四)毕业生就业找工作方法: 1、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园供需见面会” 2、参加网上招聘会活动 3、毕业实习与就业结合,争取实习结束后为单位所聘用。
4、发挥家长和社会力量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