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和十二指肠疾病PPT课件
14
胃溃疡:
胃溃疡分型和特点
Ⅰ型胃溃疡(小弯部溃疡):50~60%,低酸型,胃小弯 Ⅱ型胃溃疡(复合性溃疡):20%,高酸型 Ⅲ型胃溃疡:20%,高酸型,幽门管或幽门前 Ⅳ型胃溃疡(高位胃溃疡):5%,胃小弯高位近贲门处, 穿透性溃疡,易并发出血和穿孔
15
二、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病理生理 部位:多见于胃小弯、十二指肠球部前壁 腹膜炎:化学性腹膜炎(初期) 化脓性腹膜炎(6-8h) (大肠杆菌、链球菌)
8
三、十二指肠的解剖和生理
①球部:长约4-5cm,为十二 指肠溃疡好发部位; ②降部:长约7-9cm,与球部 呈锐角下行,胆总管和胰 管的总开口处即位于其后 内侧十二指肠乳头,寻找 胆、胰管开口的标志; ③水平部:长约 10cm ,肠系 膜上动、静脉在横部的末 端前方下行 ④升部:与空肠相接,形成 十二指肠空肠曲,由十二 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 固定,是十二指肠和空肠 分界标志
18
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诊断 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胆囊炎 急性阑尾炎 胃癌穿孔
19
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外科治疗 (1)单纯穿孔修补术
优点:简便、时间短、创伤小、安全 缺点:部分病人因溃疡未愈需再次手术 适应症:穿孔8~12h,腹腔内感染及炎症严重者 全身情况差、有严重合并症者
胃、十二指肠疾病
1
第一节 解剖生理概要
一、胃的解剖
(一)胃的位置和分区:
位置: 胃位于食管和十二指肠之间,上端与食 管相连的入口部位称贲门,下端与十二 指肠相连接的出口为幽门; 分区:
上l/3即贲门胃底部U(upper)区 中1/3即胃体部M(middle)区 下l/3即幽门部L(lower)区
9
第二节 胃十二指肠溃疡 的外科治疗
10
一、病理和机制
溃疡病的病理:
病理
食道 胃底溃疡粘膜层
粘膜下层 肌层
十二指肠 溃疡
十二指肠
胃体溃疡
胃 胃窦溃疡
11
溃疡病的发病机制
溃疡病发病机制
幽门螺杆菌 H.Pylori Gastric acid 胃酸 Pepsin NSAIDS 胃蛋白酶 非甾体类抗炎药 损害因素
胃前支和后支至胃窦处的最后3-4支终末支进入胃窦, 呈“鸭爪”状,控制胃窦的运动和幽门的排空。
6
(六)胃壁结构
胃壁:从外向内分为浆膜层、肌层、 粘膜下层和粘膜层; 胃粘膜由粘膜上皮、固有层和粘 膜肌层组成, 粘膜层含有大量胃腺,胃腺的主 要分泌细胞: 1.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维持胃PH的主要成分; 2.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和凝 乳酶原; 3.粘液细胞:分泌含碱性因子的 粘液。 其它:G细胞:促胃液素;D细胞: 生长抑素;嗜银细胞和其它内分 泌细胞可分泌组胺、5-羟色胺和 其它多肽类激素;
2
(二)胃的韧带:
胃与周围器官有韧带相连接,胃凭借韧带固定 于上腹部 胃膈韧带 肝胃韧带 脾胃韧带 胃结肠韧带 胃胰韧带
3
(三)胃的血管
胃的动脉:源于腹腔动脉 胃大弯:胃网膜左动脉 胃网膜右动脉 胃小弯:胃左动脉 胃右动脉 胃短动脉:发自脾动脉 胃后动脉:发自脾动脉主 干或其分支 胃的静脉: 与同名动脉伴 行,最后均汇集于门静 脉
16
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临床表现 症状:病史、诱发因素(过度疲劳,精神紧张) 腹痛(突发、剧烈、持续、快速扩散) 休克状态(面色苍白、冷汗、气促、心悸) 全身中毒症状 其它伴随症状(恶心、呕吐、腹胀)
17
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体格检查
面容、体位、T、R、P、Bp 腹式呼吸减弱 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上腹部最明显) 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辅助检查 实验室(WBC计数升高) 腹部立位X线、CT(膈下新月状游离气体) 诊断性腹腔穿刺
胃 左 动 脉 胃 右 动 脉 胃 网 膜 左 动 脉
胃网膜右动 脉
4
(四)胃的淋巴引流
胃的输出淋巴结: 16组淋巴结。 根据引流方向: ①胃小弯上部淋 巴液引流到腹腔 淋巴结群 ②胃小弯下部淋 巴液引流到幽门 上淋巴结群 ③胃大弯右侧淋 巴液引流到幽门 下淋巴结群 ④胃大弯上部淋 巴结引流至胰脾 淋巴结群
7
二、胃的生理
运动和分泌两大功能
(一)胃的运动:容纳、研磨和输送功能;胃排空 的速度与食物的性质和量有关,也受神经和内分 泌激素的调节; (二)胃液分泌:正常人1500-2500ml;
基础分泌(消化间期分泌) :不受食物刺激,量少; 餐后分泌(消化期分泌): ①迷走相或称头相:主要通过迷走神经刺激; ②胃相:主导作用,主要是食物引起的物理性刺激; ③肠相:作用较弱,进入小肠后刺激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
保 护 因 素
溃疡形成
13
胃十二指肠溃疡不同的发病机制 十二指肠溃疡:
迷走神经张力过高→胃酸分 泌量过高 壁细胞多 胃排空过速:损伤十二指肠 粘膜 胃粘膜抵抗力缺陷,胃粘膜 屏障破坏→H离子逆向弥散→ 粘膜出血、糜烂→溃疡。 胃排空延迟→胃窦膨胀→胃 泌素分泌升高→胃酸升高→ 粘膜损坏→溃疡
5
(五)胃的神经
胃受中枢神经和内在自主神经支配,,自主神经存在于胃肠道粘膜下丛和环形 肌与纵行肌之间;胃的运动和分泌主要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
中枢神经: 交感神经: 来自腹腔 神经丛,作用是抑制胃 的分泌和运动功能; 副交感神经: 来自左、右迷走神经,促 进胃的分泌和运动功能; 左迷走神经:在贲门前面, 分出肝胆支和胃前支 (Latarjet前神经); 右迷走神经:在贲门背侧, 分出腹腔支和胃后支 (Latarjet后神经);
Bicarbonate Prostaglandins Mucus production Blood fl酸氢盐 前列腺素 粘膜上皮增生 粘膜血流
正常粘膜
12
溃疡病发病机制
侵 袭 因 素
H.Pylori Gastric acid Pepsin NSAIDS
Bicarbonate Prostaglandins Mucus production Blood flow to mucosa
(2)根治性手术(胃大部切除术)
优点:同时处理穿孔和溃疡 适应症:全身情况好、穿孔8~12h,腹腔内感染较轻 病史长、反复发作,内科治疗效果差 癌变可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