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石油大学60学时地球地质勘探最全答案1、动校正时如果速度取小了所产生的后果是校正不足。
(错)2、Dix公式主要适用于水平层状介质。
(正确)3、偏移处理后的最终成果显示在深度域则为深度偏移。
(正确)4、侧面反射波可以用二维深度偏移的处理方法加以消除。
(错)5、Widess模型是用于讨论横向分辨率的一种典型模型。
(错)6、闭合就是正交测线的交点处同一界面的铅垂深度相等。
(错)7、用反射波的t0时间与叠加速度计算的深度就是界面的法线深度。
(错)8、自激自收时间或零炮检距时间,是反射波时距曲线的顶点。
(正确)9、水平层状介质的叠加速度就是均方根速度。
(错)10、共反射点必定是共中心点。
(错)11、视速度大于等于真速度。
(正确)12、在水平层状介质中,地震波沿着直线传播一定用时最短。
(错)13、时距曲线就是波的旅行时与波的传播距离间的相互关系。
(错)14、形成反射波的基本条件是上下两种介质的速度不相等(对)15、入射角大于临界角产生不了透射波。
(正确)16、多次覆盖的统计效应一定优于组合的统计效应。
(错)17、随机干扰的相关半径可以从随机干扰的振动图获取。
(错)18、共激发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曲率随着界面埋藏深度或t0时间的增大而变陡(错误)19、激发点和观测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测线称为纵测线(正确)20、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包括重力、磁法、电法、地震勘探、测井(正确)21、把追踪对比的反射波同相轴赋予具体而明确的地质含义的过程称为层位标定。
(正确)22、速度的倒数通常称之为慢度(正确)23、实现层位标定的基本方法有平均速度标定法、VSP资料标定法、合成地震记录标定法三种。
(正确)24、波动是一种不断变化、不断推移的运动过程,振动和波动的关系就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正确)25瑞雷面波的振幅随深度增加呈线性衰减(错误)26.简单线性组合只能压制沿测线方向的规则干扰波,而不能压制垂直或斜交与测线方向的规则干扰波。
(正确)27.多次覆盖的统计效应一定优于组合的统计效应(错误)28.静校正参数来源于低降速带的测定。
(错误)。
29.共激发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曲率随着界面埋藏深度或To时间的增大而变陡。
(错误)30.在第一菲涅尔带范围内的绕射子波是相互加强的(正确)31.在测线上同一点,根据钻井资料得到的地质剖面上的地层分界面与时间剖面上的反射波同相轴在数量上、出现位置上,是----- (错误)32.均匀介质就是各向同性介质(错误)33.地震资料的解释可分为构造解释、地层岩性解释、开发地震解释三个阶段(正确)。
34.进行三维地震勘探时,三维偏移数据体不会出现测线交点不闭合现象。
(正确)35.一个分界面情况下直达波与反射波的时距曲线总会相交。
(正确)36.在实际的地层剖面中,折射层的数目要比反射层数目少的多。
(正确)37.平均速度一定大于均方根速度。
(错误)38.已知地震子波w(t)和反射系数r(t)求取地震记录s(t)的过程为褶积模型。
(正确)39.品质因子Q表示的是地震波振幅在一个波长范围内的相对变化。
(正确)40.二维偏移可以消除侧面波(错误)41.震动传播的速度为波速,与质点本身运动的速度有关.(错误)42.从所用的域来看,偏移方法可分为时间-空间域和频率-波数域。
(正确)43.正弦波的视速度和视波长一般不小于它们的真速度和真波长。
(正确)44.偏移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有多种多样的方法,从所依据的理论来看,可分为折射偏移和波动方程偏移。
(正确)判断题共20题,100分1、实现层位标定的基本方法有平均速度标定法、VSP资料标定法、合成地震记录标定法三种。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是:B 2、从波动方程数值解的方式上看,方法可分为有限差分法、Kichhoff积分法、F-K(频率~波数)域法,有限元法。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是:B 3、共激发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曲率随着界面埋藏深度或t0时间的增大而变陡。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是:A 4、激发点和观测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测线称为纵测线。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是:B 5、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包括重力、磁法、电法、地震勘探、测井。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是:B 6、在实际的地层剖面中,折射层的数目要比反射层数目少得多。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是:B 7、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有多种多样的方法,从所依据的理论来看,可分为射线和波动方程。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是:B 8、正弦波的视速度和视波长一般不小于它们的真速度和真波长。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是:B 9、二维可以消除侧面波。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是:A 10、从所用的域来看,方法可分为时间~空间域(τ~p)和频率~波数域(F~K)。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是:B 11、振动传播的速度为波速,与质点本身运动的速度有关。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是:A 12、对于二维地震勘探而言,共激发点反射波时距曲线反映的是一段反射界面的情况。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是:B 13、直达波和折射波所对应的介质波速为其时距曲线斜率的共反射点倒数。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是:B 14、地震资料二维解释包括连井解释、剖面解释、平面解释三个环节。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是:B 15、从使用的速度函数来看,可分为时间和深度。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是:B 16、速度的倒数通常称之为慢度。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是:B 17、产生折射波的界面埋藏越深,盲区越小。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是:A 18、波动是一种不断变化、不断推移的运动过程,振动和波动的关系就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是:B 19、从输入资料的性质上看,方法可分为叠后和叠前。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是:B 20、地震资料的解释可分为构造解释、地层岩性解释、开发地震解释三个阶段。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是:B《地震勘探原理》课程综合练习题第2章地震波运动学理论一、填空题(1分/空)1、根据波面的形状可以划分波的类型为:球面波、柱面波、平面波。
(3空)2、密度和速度的乘积称为波阻抗。
(1空)3、反射线反向延长与从震源向分界面所作垂线的交点称为虚震源。
(1空)4、波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路线,满足所用时间为最短的条件称为费马原理。
(1空)5、波从震源出发,传播到测线上各观测点的传播时间t与观测点相对于激发点(坐标原点)距离x之间的关系称为时距关系。
(1空)6、在水平界面情况下,从观测到的波的旅行时中减去正常时差Δt,得到x/2处的t0时间称为动校正。
(1空)7、正常时差与x2成正比;与v2、t0和h成反比。
(2空)8、由激发点两侧对称位置观测到的来自同一界面的反射波的时差称为倾角时差。
(1空)9、所有波中最先到达检波器的第一波峰时间称为初至时间。
(1空)10、各接收点的地震波属于同一相位振动的连线称为同相轴。
(1空)11、形成折射波的基本条件是入射角等于临界角、两介质波速不等(下部大于上部);形成反射波的基本条件是两介质有波阻抗差。
(3空)12、反射波、直达波和折射波时距曲线的关系分别是(1)直达波时距曲线是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渐近线。
(2)折射波时距曲线与反射波时距曲线有两个切点(3)直达波与折射波的时距曲线有一个交点Xp,在X<Xp区间内,直达波为初至波,在X>Xp的区间,折射波为初至波,而直达波为续至波,反射波总是最后接收到。
(3空)13、频谱分析中,研究振幅与频率间的关系称为幅频特性;相位与频率间的关系称为相频特性。
(2空)二、判断题(准确的打 ,错误的打 )(1分/题)1、自激自收时间或零炮检距时间,是反射波时距曲线的顶点。
( )2、共反射点必定是共中心点。
( )3、形成反射波的基本条件是上下两种介质的速度不相等。
( )4、波面是静止的、等时的和等相位的。
( )5、视速度大于等于真速度。
( )6、在水平层状介质中,地震波沿着直线传播一定用时最短。
( )7、时距曲线就是波的旅行时与波的传播距离间的相互关系。
( )8、形成折射波的基本条件是入射角等于临界角。
( )9、入射角大于临界角产生不了透射波。
( )10、一个分界面情况下直达波与反射波的时距曲线总会相交。
( )三、名词解释(3分/题)1、反射定律:反射线位于入射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透射定律 :透射线位于入射平面内,入射角的正弦与投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介质一与介质二两种介质中的波速比。
3、惠更斯原理:在已知波前面(等时面)上的每一个点都可视为独立的、新的子波源;每个子波源都向各方面发出新的波(称为子波),子波以所在处的波速传播,最近的下一时刻的这些子波的包络面或包络线便是该时刻的波前面。
4、最大穿透深度:回折波到达某一深度之后开始上拐,此深度称为最大穿透深度。
5、信噪比:有效信号与干扰信号的振幅或能量的比值。
6、视速度:沿测线传播的速度。
7、炮检距:激发点到地面个规则测点的距离。
8、振动图:在地震勘探中,每个检波器所记录的,便是那个检波器所在点处的地面振动,它的振动曲线习惯上叫做该点振动图9、地震子波:地震波传播到更远的距离(100m到几百米)后,振动图的形状逐渐稳定,成为具有多个相位、延续60-100ms的地震波。
四、简答题(6分/题)1、讨论时距曲线的实际意义是什么?A各种波的时距曲线上的特点是在地震记录上识别不同类型地震波的重要依据B如果采用自激自收方式,又各接收点地震道组成的地震剖面上,反射波同相轴形态与地下界面的形态是相对应的。
2、反射波时距曲线的主要特点有哪些?A曲线是双曲线B若为倾斜界面,双曲线极小值点总是偏向界面的上倾方向C反映了反射波旅行时和炮检距之间的关系。
3、折射波法在地震勘探中有哪些具体应用?A用于研究深层构造,如盐丘构造的探测B用来确定地表地层的特征,即确定低(降)速带和静校正参数第3章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一、填空题(1分/空)1、地震勘探中干扰波的类型主要有两大类:规则干扰和随机干扰。
(2空)2、规则干扰波是指具有一定主频和视速度,能在地震记录上以一定规则出现的干扰波。
如瑞雷面波、声波、浅层折射波、侧面波、工业电干扰、多次反射波等都属规则干扰波。
(9空)3、瑞雷面波的主要特点是频率低、速度低、频散和质点振动轨迹为逆时针椭圆。
(4空)4、陆上地震勘探的震源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炸药震源,二是非炸药震源。
(2空)5、地震信号的动态范围是指地震波振幅的强弱差别的变化范围。
(1空)6、测定低(降)速带主要采用浅层折射法和微地震测井法方法。
(2空)7、静校正是指对引起时距曲线畸变的地面表层因素的校正;静校正量只与表层因素有关,与深层因素无关。
(3空)8、在地震勘探的野外施工时,为完成施工任务而选取的激发点和接收点的空间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称之为观测系统。
(1空)9、多次覆盖是指对同一被追踪的界面进行多次观测。
(1空)10、从多次覆盖观测系统的综合平面图上可以得到共激发点、共接收点、共炮检距和共反射点四种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