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共享研究

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共享研究

DOI:10.3969/j.issn。1001-8972.2013.01.053 

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共享研究 

赵凯慧李敏 

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 

摘要 本文首先提出图书馆隐性知识共享的必要 

性,然后对图书馆隐性知识进行分类,最后 

对图书馆隐性知识从组织层面和技术层面提 

出共享策略。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共享 

前言 

隐性知识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科学 家波兰尼在1958年提出的,他将人类的知 

识分为“codified knowledge”和“tacit 

knowledge”,即能够以书面文字、图表和 

数学公式表达的显性知识,与虽然知道却不 

易系统地、完整地表达的隐性知识,同时他 

指出“隐性知识比言传知识更基本”…。本 

人认为,图书馆隐性知识是指存在于图书馆 

内外的,为主体所知的却不易与主体分离的 

难以共享和保存的知识,它对个人或组织的 

发展具有巨大作用,其主要内容具体包括个 

人经验、专长、图书馆文化以及团队精神等 

等。 隐性知识对于图书馆来讲是非常关键 

的知识,它们往往比显性知识更完善,更具 

有创造价值,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和创新更 有赖于他们固有的隐性知识。通常一个图书 

馆内部的隐性知识是显性知识的三到五倍之 

多。如何挖掘图书馆内部的隐性知识并促进 其显性化是知识管理中非常关键的一环,也 

是图书馆知识管理亟须解决的瓶颈。 

1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分类 

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TK)可以分为 

图书馆员工内部的隐性知识,图书馆之间隐 

性知识,外部环境的隐性知识。而这些隐性 

知识又包含很多小类,如图l所示: 

图1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的分类 

2高校图书馆隐陛知识共享的策略 

2.1从管理层面提出方案 

2.1.1改变传统的组织结构 

传统图书馆的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式的, 

上级和下级之间领导分明,很难面对面交 

流,这就阻碍了隐性知识畅通式的传播和交 

流,为了克服这方面的困难,我们有必要从 

组织层面改变图书馆的结构模式,如开展学 习型组织建设、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变革、实 

践社区和知识社区的成立、知识讨论与交流 

小组、知识型团队的创建、图书馆知识管理 

系统的形成、知识性组织文化氛围的培养 

等。 

2.1.2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 

图书馆的激励机制主要是促进图书馆内 

部员工的隐性知识交流,主要的激励机制包 

括物质激励法、责任承包制激励法、晋升制 

激励法、培训激励法、环境激励法等。 物质激励在所有的激励机制当中还是 

排名首位。依照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知识型 

员工具有较高的能力水平,其隐性知识共享 

和投资可以为图书馆带来更多的剩余收益, 

而自身又承担了部分风险,应该获得一个较 

高水平的报酬补偿,并保证tE ̄l,1分配的公平 

性、合理性。现在很多企业及事业单位已经 

实行绩效工资,个人在工作中的绩效决定年 

度收入,这种制度的改革有助于员工发扬自 

己的工作热情并发挥自身的隐性知识,保持 

终身学习的工作态度,使知识持续创新。 

责任承包制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 

图书馆管理人员按小组分配工作任务,将任 

务承包到小组的管理方法可以促进小组成员 

隐性知识的交流,为了达到共同的工作目标 同事之间会毫无保留的将个人拥有的隐性知 

识分享给小组的其他成员,这种相互交流隐 

性知识的工作作风使得小组的任务可以快 

速、简洁、JflY,J]的按期甚至超前完成。 

晋升机制、晋升阶梯机制、技术等级体 

系可以促进知识型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树立明 

确的目标,为了提高其工作和学习水平知识 

型员工通过主动学习、询问专家、内部交流 

的方式促进隐性知识的交流。 

持续培训和教育。知识型员工具有较高 

的学习能力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对他们进行 

经常性的培训,有利于他们积累相关方面的 

隐性知识,进而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同时图 

书馆对员工进行的培训往往具有很高的专用 性,能给图书馆带来较高的收益甚至战略竞 

争优势,从而使知识型员工的个人发展与图 

书馆的发展实现了统一。 

环境激励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首先 

图书馆的一切管理活动都要以创新为基础, 

知识型员工有个好的创新交流平台,这就使 

得交流成为一种自主性的活动。其次要有和 

谐的同事关系,相互尊重、积极沟通、合理 

分工、高效协作的团队意识直接影响到隐性 

知识共享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最后图书馆的 

硬件环境要布置合理,如建立信息共享空 

间、学习交流室、会议交流室等,良好的硬 

件环境可以促进员工内部、学生和员工之间 

及图书馆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2.2从技术层面提出方案 

2.2.1构建合理的隐性知识测评体系 

隐性知识测评,最早是由斯滕伯格 

(Sternberg)和瓦格纳(Wagner)提出, 

用来测试个人隐性知识水平的高低。我国学 

者郑兰琴、黄荣怀提出了有关个人发展的 

隐性知识结构,并以大学生为例,制订了与 

大学生个人发展相关的隐性知识测量工具, 

用来揭示隐性知识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105 。唐可欣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对TKIM进行 

了修订,她翻译了初始测验题,并考察修订 

了问卷信度和效度,进一步得到符合我国情 

况的TKIM量表,可以测查管理人员在管理 

自我、管理他人和管理工作时的隐性知识状 

况 。学者邢艳楠、姜艳萍从隐性产品知识 

和隐性流程知识两个角度出发,建立了个体 

隐性知识存量评价指标体系,对个体隐性知 

识存量进行测评 ,此方法可以测量出隐性 

知识含量最高的个体。李作学、王前等依据 

直观体验认知机制,提出了五个隐性知识评 

价指标,包括知识广度和深度、取向比类能 力、运用意象能力、隐性知识相对绩效、知 

情意向贯通能力,对员工隐性知识做出综合 

评价 。隐性知识的测评体系需根据本图书 

馆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制定,这样才能更加 

准确的得出图书馆员工隐性知识范围、内 

容、储藏情况,然后进一步的对隐性知识进 行转移。 

2.2.2构建知识库 知识库(knOwledge data base 

KDB),是知识的集合,是存储、传播知识 

的系统m 。图书馆知识库的构建包括图书馆 

联盟知识库的构建和图书馆内部知识库的构 建。知识库的构建内容包括知识来源层、知 

识存储层和知识应用层三个方面。两者的区 

别如表1所示: 

表1高校图书馆知识库分类及不同点 

. 煞镶内潍蛳识 嘲书馆联篮知戮 簿辫建 簿的鞫遣 

翱 ¨絮潲 BBS、罅窨、嫱 碰摄嘲移馆 膨 祧,游壤 

翱诌{存韶 撒网1孳德知戳 屡 网 慵 泌 库 

翱泌麟朋 铝黼 淑管理 曛掀黼 馆翘】澈 屡 错 特现 佟 

2.2.3构建知识地图 

在构建知识地图时,首先将抽取的隐性 

知识加以归类,然后划分知识单元,对知识 

单元进行描述、连接,最后与知识库通过计 

算机技术建立连接。图书馆知识单元的描述 

包括属性、关联、注释等方面,它需要专业 

技术团队对本馆的知识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才 行。 

参考文献 

[1】冷晓彦.企业隐性知识管理国内外研究述评 [J].情报科学,2006,24(6):945 【2】郑兰琴,黄荣怀.与大学生个人发展相关 

的隐性知识测量工具的研 J】l开放教育研究 2005(3):47 49 [5]唐可欣.管理人员隐含只是量表TKIM的初步 修订【D】.【硕士学位论文】.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心 理学院 2004 【4】邢艳楠,姜艳萍.一种基于语言信息的个体 

隐性知识存量综合评价方l法【c】.现代工业工程 与管理研讨会(MIEM’06)论文集:2006,270- 

273 【5】李作学,王前,齐艳霞.员工隐性知识的 

识别及模糊综合评判【J】.科技管理研究, 2006(5):1 79-1 82 【6]王方华.知识管理论[M].山西:山西经济出版 社.1 999:21 5 

作者简介 

赵凯慧女.1 982年3月出生,硕士研究生 2007年于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现任湖南农业 大学图书馆馆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