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异常毒性检查

异常毒性检查

关于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修订稿)的讨论(续)(2007-11-18 13:59:42)
标签:知识/探索 分类:药品安全性检查

检查限值的设定

一、异常毒性检查:
本法系将一定量的供试品溶液注入小鼠体内,规定时间内观察小鼠出现的死亡情况,以判
定供试品是否符合规定。供试品的不合格表明药品中污染了超过正常产品毒性的剧毒杂质,
临床用药将可能增加急性不良反应。

(一)、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异常毒性检查法。
(二)、设定限值前研究:参考文献资料数据并经单次静脉注射给药毒性试验确定该注射剂
的小鼠急性毒性数据(LD50和LD1及其可信限)。有条件时,有不同实验室用不同供试品
和动物来源进行试验求得的LD50和LD1数据。静脉注射速度0.1mL/秒,观察时间为72小时。

(三)、设定限值:异常毒性检查的限值应低于该注射剂的正常产品的毒性最小致死剂量,
一般应高于人临床一次公斤体重最大剂量。考虑到实验室间差异、动物反应差异和制剂的差
异,建议限值至少应小于LD1可信限下限的1/3(建议采用1/6) ,或小于LD50的1/4(建议
采用1/8)。如药品半数致死量与临床体重剂量之比小于20时,可采用LD1可信限下限的1/3。
静脉注射最大剂量0.8ml/20g体重仍未见毒性反应或死亡,可以此作为检查限值。注射速度
可按常规速度(0.1mL/秒),如有特殊要求可在限值中注明。

一般采用静脉注射给药,特殊品种采用其他适宜方法,应说明理由并在正文中字明。
讨论:
1.确定异常毒性检查限值时,应避免因药品正常毒性出现的假阳性。据文献报告,实验室
间同一药物静脉注射LD50有差异但相对较小(同种系小鼠一般不超过1倍)。由于异常毒性
检查观察时间为48小时,因此,限值设定前必须进行以一定注射速度静脉单次给药观察72
小时急性毒性试验(常用昆明种小鼠),求得LD50和LD1及其可信限。如用14天的结果,
有的药品因LD50变小而降低限值水平。

小鼠急性毒性数据(LD50和LD1及其可信限),可采用2组以上动物(每组10只)进行试
验,结果用简化机率法(顾汉颐法)或点斜法计算LD50和LD1及其可信限(参考周海钧著
“药品生物检定”和孙瑞元著“定量药理学”)
异常毒性检查限值至少应小于LD1可信限下限的1/3或应小于LD50可信限下限的1/4,以
避免供试品由于正常毒性出现个别小鼠死亡而判断为不合格品,如采用LD1可信限下限的
1/6(或LD50可信限下限的1/8)则更可靠。而限值剂量过小则将减小检出异常毒性物质的
灵敏度,因此,一般应不小于该限值为宜。如由于LD50值较小而使限值剂量较小则灵敏度降
低;而临床剂量较大,即使杂质含量相同体内毒性杂质摄入量会增大,故LD50与临床剂量比
值较小的药品限值应严格至LD1可信限下限的1/3,以提高检出灵敏度。

2.经对我国药典和日抗基数十个品种的数据统计,异常毒性限值与LD50间缺乏相关性,如
药典(2000版)28个品种中异常毒性检查限值/LD50的比值分布为1~1/3(6),1/4~
1/6(4),1/7~1/12(6),1/13~1/24(7),1/25~1/50(5),其中1~1/3的6个品种有可能由于
供试品的正常毒性而容易出现假阳性(如链霉素、头孢哌酮),而比例太大者则因灵敏度低可
能出现假阴性。日抗基(1971版)30个品种的比值分布分别为1~1/3(3),1/4~
1/6(12),1/7~1/12(2),1/13~1/24(5),1/25~1/50(8),可见当时异常毒性检查限值/ LD
50

的比值分布分散性较大,缺乏相关性。至于限值与临床用量的关系也缺乏相关性,26种抗

生素异常毒性限值与临床剂量之比值1以下(5),1~6(9),7~12(2),12~50(5),50以上(5),
其中比值小于1的5种药品中4种LD50与临床剂量之比小于10,另1种则由于限值剂量过
低所致。可见用临床剂量作为推算异常毒性限值尚缺乏依据。

在确定限值时,如能大于临床剂量一定倍数则更加安全,一般认为,按动物和人之间毒性
反应的差异为10、人与人之间差异为10计算,安全性限值应至少大于临床体重剂量的100
倍以上。另外,药品按2g/kg剂量静脉注射小鼠不出现死亡,可作为急性毒性试验的最大安
全剂量,该剂量也可作为检查限值。就多数药品而言,很难达到上述限值。

关于安全性检查新方法的研究:
通过刺激性检查法、细胞毒性检查法、升压物质检查法和其他新检查方法的研究,希望在
“指导原则”中能介绍新的检查方法,以此为注射剂设置新的安全性检查项目提供参考。

一.刺激性检查法:
1.在国外药典和国内医疗器械标准中,有刺激性检查方法记载。在药品不良反应中有刺激
反应(局部炎症、疼痛、静脉炎、肌肉萎缩、局部坏死、神经损伤等)的报告,其中有的是
药品自身的毒性,但不能排除由污染刺激性杂质和质量问题所致。在药品质量标准中,目前
尚未见注射剂设刺激性检查项目。

2.化学药品和中药材中有刺激性的成分颇多,有的抗生素和中药注射剂的剌激性经试验在
中重度以上,如再污染强刺激性物质,有可能产生重度剌激性(如组织坏死、神经损伤)不
良反应。如能对各生产厂的同品种注射剂进行刺激性的比较将有助于发现相关质量问题。
3.在新药研究中,常用的刺激性试念方法有眼黏膜刺激法、家兔背部皮内刺激法、家兔肌
肉刺激法、小鼠腹腔刺激试验法和家兔静脉血管刺激试验法等刺激性试验方法。这些方法作
为常规质量检验方法尚需要深入规范化研究。其中小鼠腹腔刺激试验法有望成为用动物少、
简便、灵敏、重现性好的刺激性检查法,值得研究。

二.细胞毒性检查:
1.药品的不良反应多数由其细胞毒性引起,不同药品对不同细胞有程度不同的毒性。国内
外已利用大量不同种类细胞株作为药物毒性试验的重要工具。

2.作为质量检验方法,细胞毒性试验方法各国均用于医疗器械安全性生物学评价,在美、
欧、日等国药典均有检查方法收载,认为其灵敏度高于其他安全性检查法。因此,该方法也
有可能用于药品安全性检查,尤其对检出某些具有潜在细胞毒性和刺激性的物质有特殊意
义,随研究的广泛和深入,细胞毒性检查法作为动物试验替代方法将会有较大的发展领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