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重症肺炎患者护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
方法:对80例小儿重症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促进疾病痊愈的最佳护理措施。
结果:82例患儿通过系统治疗与护理,平均住院时间7.4天;77例患儿临床治愈出院,5例患儿临床症状好转出院。
结论:特殊高效的护理方法可有效降低小儿重症肺炎的病死率,加快病情好转,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小儿重症肺炎护理干预分析
重症肺炎是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可高达21%。
合理高效的专业护理对提高重症肺炎患儿的治愈率意义重大。
2010年6月~2011年10月收治重症肺炎患儿80例,进行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心理疏导、制定合理治疗方案、人性化护理及对家属的健康宣教等所得护理体会整理如下,合理高效的专业护理对提高重症肺炎患儿的治愈率意义重大。
临床资料
2010年6月~2011年10月收治重症肺炎患儿80例,均符合who 推荐的小儿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年龄1个月~5岁。
其中女28例,男62例。
均具有呼吸频率改变、发热、咳嗽。
脉搏120~200次/分,体温37.5~40℃,呼吸30~60次/分,并发心力衰竭21例,嗜睡12例,喘憋发绀22例,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35例。
肺部闻及湿啰音。
x线检查见肺纹理增粗,片状阴影。
82例患儿通过系统治疗与护理,平均住院时间7.4天;77例患儿临床治愈出院,
5例患儿临床症状好转出院。
护理
基础护理:保持病房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室温20~24℃,相对湿度55%~60%为宜,2次/日用消毒液拖地消毒,每周用紫外线照射病室1次,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清洁口腔,预防口腔炎,药品和器材的性能及应用,随时做好治疗及抢救的准备工作;以预防交叉感染。
保持口腔清洁,定时翻身,检查受压部位皮肤情况,预防压疮发生,喂奶进食后多饮水,鹅口疮,促进食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呼吸道护理:患儿可抱起或置患儿半卧位,经常给予翻身更换体位,防止肺不张,以减轻肺瘀血,痰液黏稠予以超声雾化吸入。
雾化药物根据病情、医嘱而定。
为减轻不适,床头备好吸痰装置,痰液多无法咳出时予以吸痰,雾量宜小,成人1/3~1/2。
2~4次/日,每次15分钟。
雾化时要注意:暂停氧气吸入,患儿取半卧位或侧卧位,坐位、不能取仰卧位。
因仰卧位时胸廓活动度小,肺活量低,易出现呼吸困难,烦躁等。
雾化后即给予叩背排痰或者吸痰。
雾化过程如果出现频繁咳嗽、气促、呕吐等症状时要停止吸入及时给予氧气吸入,由于夜间呼吸道分泌物的堆积,晨起吸痰有助于改善通气。
如果患儿哭闹可采用间断吸入或患儿入睡后雾化。
如果患儿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紫绀,可疑痰液堵塞,应立即给予吸痰。
静脉输液:作为静脉给药的途径,肺炎患儿经常需要静脉输液。
输液时应注意:1保护好血管,穿刺时动作要轻、准、稳;2重症患儿常有水电解质紊乱,精确记录出入量;应尽可能经口摄人营养;
3严格控制点滴速度,避免滴速过快,回心血量增加,保持均匀滴入,滴速应控制在8~12滴/分,造成心脏负荷过大而致心衰,最好使用输液泵控制滴速,一般10~15ml/小时左右,维持液体24小时均匀输入;4在有二氧化碳潴留的呼吸性酸中毒时慎用碱性药物;准确掌握药量及液量,密切观察用药前、用药中、用药后反应及输液反应等情况。
5在应用不同药物时应注意配伍禁忌及降低药效问题。
健康指导:恢复期的患儿可配合理疗仪局部照射,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性分泌物的吸收。
对患儿加强营养,增强体质,护理加强患儿恢复期及预后指导,可有效预防患儿肺炎的反复发作,是临床护理的必不可少的重点之一。
进行体质锻炼,尤其加强呼吸运动锻炼,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患儿康复后应积极开展户外活动,改善呼吸功能。
让家长了解防治呼吸道感染的知识,避免带幼儿去公共场所,避免滥用抗生素,预防本病发生。
讨论
小儿重症肺炎是5岁以下小儿的主要死亡原因,发展快,病情重,其发病急骤,提早发现危险征兆,准确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以便及早处理,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因此在临床护理当中应充分认识小儿肺炎的发生、发展规律,熟练掌握护理当中各项操作程序及方法,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能够准确的判断患儿的病情,促进患儿病情的全面恢复,保障治疗的有效实施,是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方法,是儿科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的技术之一。
参考文献
1易慧,谢灿茂.重症肺炎临床及预后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56.
2金正花,魏丽,蔡淑芬.小儿喘憋性肺炎的治疗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2):33.
3周静.38例重症肺炎的护理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