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意识流小说阅读指导 课件 (共29张PPT)

意识流小说阅读指导 课件 (共29张PPT)

Back
意识流小说的艺术技巧
1、内心独白 2、内心分析 3、时间和空间蒙太奇 4、诗化和音乐化
Back
意识流小说作家作品
1、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 《追忆似水年华》带有自传性质,它以主人公马赛
尔怀念和追忆逝去的青春年华为主线,展现了一幅19 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上层社会的图景。
2、乔伊斯《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长达1000多页,构思新颖,结构独特,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Back
作家作品——詹姆斯•乔伊斯
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
二十世纪英国最富有创造性、影响最
大的意识流
大师,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
一个穷公务员家庭,
早年在耶稣学校学习,
中学毕业前就与从小所受的
天主教宗教信
仰决裂,厌恶都柏林庸俗无聊的
社会生活,
Back
意识流小说的艺术特征
1、意识流作家主张表现人物内心真实,展示人物的主观感受、 印象和各种意识流动过程,注重显示人物的潜意识,尤其热 衷表现异化人性、变态心理、扭曲性格、白痴意识。
2、跳跃无序的自由联想。自由联想最能表现出人物意识流 动的自由性特征,最能表现人物“心理真实”的自由展示 过程,所以意识流作家首先把“自由联想”作为自己
镇的一个叫康普生的大户人家里,这个家族曾在历史上 显赫一时,出过将军和议员,但如今却已败落。全书共 四个部分,分别为康普生家族最后一代三个儿子的自述 和以最后一个家族女奴为主人公的作者叙述。
4、伍尔夫《到灯塔去》 《到灯塔去》是英国意识流小说大师弗吉尼亚·伍尔
夫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
4、多层次的意识结构。意识流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可以有三种形式。 其一,单一式意识流。这种意识流小说的结构形式,常常以一个人物的意 识活动为中心和端点,有时成单线式行进,有时向四周辐射式地铺散开去 的方式,展开自由联想与内心独白。其二,交叉式意识流。交叉式意识流 结构形式所表现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意识流动状况,而是交叉地同时描写 几个人物的意识,形成多线索的复杂交叉意识流程。其三,复合式意识流。 交叉式意识流所表现的多人意识,是各想各的,人物之间虽具社会关系, 有一定联系,但意识的流向毕竟是沿各自方向流动。复合式意识流则是不 同的人想同一件事,意识的展开,有一个共同关注的焦点,犹如“异床同 梦”。
作为独树一帜的意识流小说经典作家,乔伊斯注重表现人物内心 真实,展示人物的主观感受、印象和各种意识流动过程,尤其注重 显示人物的潜意识。作者用大量的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时序颠倒 等手法,将过去、现在与未来融合在一起,表现异化人性、变态心 理和扭曲性格,使意识流成为现代文学创作独特的思维模式和不可 或缺的艺术手法,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规模宏伟,寓意深刻。小说共18章,描述的是1904年6月 16日早上8点到深夜2点45分的18个小时内,中学历史教 师斯蒂芬·迪达勒斯、报纸广告推销员利厄波尔·布卢姆和 妻子莫莉三个都柏林人活动经历和完整的意识过程。
Back
意识流小说作家作品
3、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喧哗与骚动》的故事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杰弗森
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我都是早早就躺下了。有时候,蜡烛才灭,我的眼皮儿随 即合上,都来不及咕哝一句:“我要睡着了。”半小时之后,我才想到应该睡觉; 这一想,我反倒清醒过来。我打算把自以为还捏在手里的书放好,吹灭灯火。睡着 的那会儿,我一直在思考刚才读的那本书,只是思路有点特别;我总觉得书里说的 事儿,什么教堂呀,四重奏呀,弗朗索瓦一世和查理五世争强斗胜呀,全都同我直 接有关。这种念头直到我醒来之后还延续了好几秒钟;它倒与我的理性不很相悖, 只是象眼罩似的蒙住我的眼睛,使我一时觉察不到烛火早已熄灭……
意识流小说
——流动的意识,流动的思想
意识流小说
形成基础 艺术特征 艺术技巧 作家作品
意识流小说的形成基础
意识流思潮的产生是以近代哲 学心理学为基础的。“意识流” 概念原属心理学范畴,最早提出 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威 廉·詹姆斯(1842-1910),他 在《心理学原理》(1890)中指出: “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 流动的。用一条‘河’,或 者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此 后,我们再说起它的时候,就把它叫做思想流、意 识流或者是主观生活之流吧。”
最基本的、也是主要的思维模 式引入文学创作。与传统的 “自由联想”所不同的是,意 识流自由联想不仅仅表现理性 意识、显意识的联想,还表现 潜意识、下意识的思绪,联想 具有更大的跳跃性,各种意识 无秩序地、随意地闪现。
Back
意识流小说的艺术特征
3、絮语不止的内心独白。内心独白作为一种最主要的思维和表现模式, 在意识流创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成为了意识流的代名词。意识流所表现 的“内心独白”,侧重于真实呈现人物的意识流动状态,它往往不是思维 的结果,而是意识本身的过程。从朦胧迷离的梦呓,支离破碎的断想,生 命冲动的狂热,到清醒的理智思想,相互渗透,连成整体,表现出不受逻 辑思维限制的特征。意识流作品的内心独白,往往不是几句或几段,而是 整篇或绝大部分篇幅。欣赏意识流小说,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就是倾听人 物絮语不止的内心独白。
生活,家境窘困。乔伊斯长期健康受损,多年患眼疾,后致
双目失明。1941年1月13日病逝于苏黎世。
Back
作家作品——詹姆斯•乔伊斯
乔伊斯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完成于1905年,小说 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形形色色的都柏林下层市民平庸琐屑的生 活图景。1916年发表的半自传体长篇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 像》,是作者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转折的标志,是第一部用 意识流手法创作的小说。经过16年构思,7年写作,乔伊斯的代表作 《尤利西斯》于1922年发表,轰动了巴黎、爱尔兰。作为一部意识 流小说经典之作,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尤利西斯》一时成为西方 文坛评论中心。乔伊斯晚年在双目几乎失明的艰难中,经过16年辛 勤耕作,于1939年出版了他最后一部长篇意识流小说《为芬尼根守 灵》。
Back
作家作品——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追忆逝水年华》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文学创作 上的新观念和新技巧,小说以追忆的手段,借助超越时空 概念的潜在意识,不时交叉的重现已经逝去的岁月,从中 抒发对故人、往事的无限怀念和难以排遣的惆怅。普鲁斯 特的这种写作技巧,不仅对当时小说写作的传统模式是一 种突破,而且对日后形形色色的新小说流派的出现,也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节选:
Back
作家作品——詹姆斯•乔伊斯
Back
作家作品——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最大的艺术成就是意识流小说技巧 的全面推进和高度发展,一切意识流文学的艺术技 巧在这部小说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小说主要写 三个都柏林市民在1904年6月16日早晨八点到夜间 两点四十五分之间将近十九个小时内的活动和思想, 作品将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空间浓缩到1904年都柏 林一天的生活之中,以极为简单的情节和时空跨度 体现出最深厚宽广的意识流内涵,覆盖了都柏林生 活的每一个侧面,哲学、历史、政治、心理学都有 所触及,被评论者誉为“现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一本“现代派的圣经”。
Back
作家作品——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中人物意识流程的表现随内容性质的不 同,其语言文体风格变化多样。最后一章中描写莫莉半 寐状态,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已经模糊,对自己思想的控 制已经松弛,因而她的意识能够象行云流水一般不受限 制,没有停顿地自由驰骋。长达四、五十页不断行、不 带标点符号的意识流程中,具有不受思维制约、自由漂 浮、模糊不清、随意闪现的梦幻文体特点,成为了意识 流小说的精彩片断,同时也使作品蒙上了一层令人费解 晦涩难懂的色彩。在语言上,西方评论界认为《尤利西 斯》是对二十世纪英语语言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两部小说 之一,另一部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洛丽塔》。
Back
作家作品——马塞尔·普鲁斯特
1895年9月起,普鲁斯特开始撰写第一部三卷集小说《让·桑特依》, 描写主人公让·桑特依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生活,写了主人公敏感的个性, 对母亲的挚爱,同学间的友情,社会交往和恋爱经历,以及上流社会形 形色色的人物。但作品并没有写完,直到作者死后才由别人整理修改完 成。该小说堪称是普鲁斯特的不朽名著《追忆似水年华》的第一个版本, 其中的内容和《追忆似水年华》大致吻合,很多情节甚至原封不动地写 入了《追忆似水年华》。从1909年起普鲁斯特开始创作他的不朽名篇 《追忆似水年华》,并于1913年完成其中的三部《在斯万家那边》、 《在少女们身旁》和《盖尔芒特家那边》。1918年作品《在少女们身 旁》于新法兰西杂志社问世,1919年底该书获龚古尔文学奖。1920年 至1922年间,第三部《盖尔芒特家那边》和第四部《索多姆和戈摩尔》 出版。1923年,第五部《女囚》出版。1925年,第六部《女逃亡者》 发表。1927年,第七部《重现的时光》正式出版,至此,长篇巨著 《追忆似水年华》全部出齐。1922年11月18日,普鲁斯特因肺炎引发 了败血症,溘然长逝。普鲁斯特是法国小说领域内传统派向现代派过渡 的一座桥梁,他以艰苦卓绝的理论探索和艺术实践,为意识流小说的繁 荣和兴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Back
意识流小说的形成基础
詹姆斯的意识流理论,在弗洛伊德那 里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弗洛伊德 明确论述了心理内在层次及意识之流的 内涵,认为意识包含三个心理层次,即 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并更多关注于 主体的潜意识,认为人的意识是受潜意 识支配的,潜意识“是精神的实质”。 (弗洛伊德《释梦》)这为意识流文学表现潜意识内 容提供了理论基础。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理论中的意 识思维“绵延说”、“直觉说”和“心理时间”观, 又成了直接影响意识流思潮形成的哲学基础。
决心献身文学。1898年进柏林大学,专

语言和哲学。1902年毕业后赴巴黎学医,次年
因母亲病危而不得不返回家乡,在一家私立学校教书,并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