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阅读视野,提高写作能力
纪元中学 赖西湖
有人说,作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此话不无道理。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固然
重要,但作文的“诗外”功夫更不容忽视,因为只有扩大视野,增加生活的积淀,才会有感
悟、联想、分析、评判等认识能力的提高。
如今高考以“话题”作文为主,框限少,自主多。但是,不少学生面对“话题”却觉得
无“话”可说,或是无从说起,只能对着文题抓耳挠腮,最后硬着头忙忙碌碌写下去,又怎
能写出好文章呢?出现这种尴尬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阅读面不广,知识面狭窄,因此,
加强课外阅读才能提高写作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
读习惯呢?怎样才能通过真正有效的课外阅读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认为必须落
实以下三个环节:
一、 以读促写
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在语感上,而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素质的重要途径。
叶圣陶说:“吟诵的时候,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所谓的“书
读百遍,其义自见”及朱熹说的“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都说明了朗读是解读文
章的“催化剂”,通过吟诵,才能把理解的东西化为自己的语感。朗读时“眼、脑、口”三
管齐下,协同活动,增加了对大脑皮层的刺激,无疑有助于记忆,朗读更有助于写作,对课
外阅读中碰到的美文佳作,不可一目了之,应朗声吟诵。吟诵有利于改正语言不通、不合规
范的毛病。久而久之,受其熏陶濡染,学生作文中的“语言幼稚病”、“学生腔”即可在潜移
默化中得以摆脱,学生的文笔或许就会或浓或淡地带上大师名篇的语言风格和文学韵味;吟
诵还可以体会到文章谋篇布局的精妙之处,并自然而然地引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正如“熟
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笔者经常收集报刊杂志当中的一些时文美文,或选取一
些本班学生中的优秀习作,利用早读晚读及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品读文章佳段妙句,品味文
章的深远意境,品评文章的写作技巧,并经常作示范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以此来促
进学生的写作能力,效果颇佳。
二、 以抄练写
俗话说:“过目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又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甚至还说:“买书
不如借书,借书不如抄书。”此非夸张之说,而是有其心理科学依据的。高效的记忆应当是
在调动视觉、听觉的同时,还应调动“手”这一感官参与。而“抄”,是使用手、脑、眼多
个感官同时“打印”,才能获得理想的记忆。抄与读不同,它是一种“慢镜头”动作,能使
你充分感知文章遣词造句的妙处,琢磨文章的思路和技巧,拓宽自身的视野,丰富了自己的
语言。摘抄还是积累和储备语言材料、写作素材的必要手段,客观上也起到以抄练写的作用。
所以,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要指导其摘抄那些凸现特征的肖像和环境描写,活脱性
格、揭示灵魂的细节和心理描写,富有哲理、闪烁光采的格言精句,文采斐然的美言妙语及
报刊上的新闻轶事,体现时代脉博的新鲜材料等。对学生的摘抄本,教师要作定期的检查,
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交流互读,表扬好的,激励差的,形成摘抄习惯,更要指导学生“略糟
粕而菁英”,化“菁英”为己所用,从而悟出为文之道。
三、 以文仿写
书法家要从描红起步,更要不断地临摹碑帖,然后才能有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美术家
要不断地写生,还要临摹大量的名画,然后才能从事自己的创作。同理,摹仿性的借鉴是写
作的启蒙,是借他山之石,以攻写作这块璞玉的第一步。古人云:“下者偷其字,中者偷其
意,上者偷其气。”写作圣手、文学大家们尚且把仿写当作是练习写作的有效途径(鲁迅仿
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子夜》、《家》脱胎于《红楼梦》,冰心喜仿《三国演义》,富兰克林
更是以摹写佳作的方式而在写作上成名的),更何况学生呢?只不过名家们“偷”的是气,
是至高境界,作为学生,能从“偷字”到“偷意”,就已很不错了。时下流行的“创新”,特
别是作文当中的“创新意识”,若是脱离了模仿这一必经阶段,我想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
在课外阅读及练习写作过程中,实在不该摈弃模仿。
学习语言,是为理解,更为运用,仿写则是从理解到运用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的写作
能力得到提高,进行一定数量的仿写是必要的一步。这就要求学生为写而阅读。在时间有限
的情况下,不妨写什么样的文章,就选什么样的文章来读,当可立竿见影。最好能按“句、
段、篇”的顺序进行渐进式地仿写练习。仿形、仿神或神形兼仿,可因人而宜,因文而异,
初学者应以仿一法得一法为是。在高考备考当中,由于时间紧迫,要让学生从审题、立意、
谋篇布局以及作文思维等方面进行序列训练,显然是不现实的,为此,笔者选取了一些范文
给学生仿写,特别是刊物中同龄人的作品,或是同校同级同班学生的优秀习作,经过教师的
荐评,学生们会感到特别亲切,易于从中得到启发,或仿事例,或仿语言,或仿开头,或仿
结尾。为引学生上路,教师不妨在写作课上安排几次示范性的训练和讲评,一旦尝到了仿写
的乐趣,学生自会乐此不疲。需要指出的是,仿写只是练习写作的一个阶段,而不是最终目
的。
总之,只要教师精心备好课外阅读指导课,紧抓“诵读、摘抄、仿写”三环节,课外阅
读就会有理想的效果。假以时日,写作能力必有长进,面对作文,学生自会有话可说,有话
要说,不吐不快,不知不觉的爱上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