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税收的宏观调控职能与税收中性

论税收的宏观调控职能与税收中性

论税收的宏观调控职能与税收中性
摘要:税收既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和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又是国家直接掌握的对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

税收中性是税收不应干扰和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税收的宏观调控职能与税收中性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税收的宏观调控职能税收中性辩证关系
一、税收的宏观调控职能
(一)税收的宏观调控职能概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既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和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又是国家直接掌握的对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

税收职能是指由税收本质决定的、内在于税收分配过程中的功能。

税收的宏观调控职能,是指通过一定的税制安排,影响社会经济运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稳定发展的功能。

这种职能主要是通过控制需求总量、调节供给结构以及纠正外部性来实现的。

价格是资源配置的基方式,税收作为决定商品价格的一个重要变量因素,可以根据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判断进行适时的调整,影响供求的变动,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达到推动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目的。

(二)税收的宏观调控职能内容
税收调控可以“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政府通过运用税收这个宏观经济调控手段,来实现对“看不见的手”支配下的资源配置的优化,完成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控制和引导。

税收控制体系成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一项基本的内容。

1.税收引导资源配置
高效地配置资源或者说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通过对现有的社会经济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以达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质上是对社会劳动进行科学分配和高效使用。

税收调节积累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宏观税率的高低是调节积累与消费比例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税收引导资源在各产业之间的配置,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税收调节资源在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分配,通过确定合理的宏观税率,调节财政收入的比重。

2.税收调节收入公平分配
收入差距的日益增大,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税收通过调节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分配,能够抑制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促进收入公平分配。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国家通过统一税制、公平税负、加强征管等措施,影响企业的税收负担及利润水平;从个人的角度来说,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的设定、宽免额的计算、累进税率的方式,都对收入的公平分配起到了推动作用。

3.税收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西方对经济增长是否稳定主要有五个衡量标准:经济增长率、物价上涨率、失业率、利率和汇率。

税收在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主要在于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之间的平衡。

如通过消费税来控制人们的消费行为,通过调节税负的高低影响企业的收入,通过累进税制减少经济波动带来的影响等等。

(三)税收的宏观调控职能特点
税收是一种将经济手段、政治手段与法律手段集于一身的一种特殊的宏观调控手段。

博朗和杰克逊央曾说:“由政府筹措的税收不仅用于满足支出,而且还有经济稳定收入再分配和资源配置的目的”,而马斯格雷夫也主张:“税收既是满足政府支出需要的一种形式,又是对经济有独特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凯恩斯则主张:“政府运用政策干预经济运行,而税收政策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西方经济学家的税收调控论。

二、税收中性
(一)税收中性概述
税收中性作为一种思想,其起源可追溯到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亚当·斯密的理论。

他在著作《国富论》中提出,“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的经济政策是税收中心原则产生的理论基础。

19世纪末,税收中性原则首先由英国新古典学派的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正式提出。

他利用供需曲线和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指出税收可能给纳税人带来“额外负担”,影响市场机制运行的“中性”。

1所谓额外负担重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征税一方面减少纳税人支出,即导致纳
1杨杨:《浅议“税收中性”》,时代经贸,2008年6月,第6卷,总第106期。

税人经济利益受损,同时税收增加了政府部门的支出,即增加了社会经济效益,如果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损失大于社会经济利益的增加,就产生了超额负担;二是由于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格,减少了消费需求和劳动力需求,减少了社会消费,增加了失业规模,从而对消费和生产带来不良影响,这就是发生在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

2
(二)税收中性的特点
S·罗森认为:“一般对税收外负担的分析,是在假定经济中除正在考虑的税之外,没有其他扭曲因素。

但在现实中,在开征一种新税时,已经有其他扭曲因素,如垄断、外部影响和已经苛政的其他税。

”也就是说税收中性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绝对的税收中性是不成立的。

三、税收的宏观调控职能与税收中性
税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利用税收这一经济杠杆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调节的一种宏观调控行为;税收中性是一种古老的税收理论、原则,其核心内容是指税收不应干扰和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税收的宏观调控职能与税收中性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对立却又不可分割,只有充分的认识到它们的这种辩证关系,才能使税制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一方面,税收的宏观调控职能与税收中性是对立的。

税收的宏观调控职能强调的是税收对经济的干预,而税收中性则主张减少税收对经济的影响。

另一方面,税收的宏观调控职能与税收中性是统一的。

税收调控强调的是从宏观角度来协调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宏观经济效率;税收中性强调的是从微观机制入手,通过设置能使额外负担与效率损失较小的税种结构来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通过对那些不可避免的税负进行公平分配来减少对市场经济的扭曲程度,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

3
参考目录:
1.《1999年全国税收理论研讨会观点综述》杜萌昆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税收宏观调控问题》安体富
3.《论经济增长中的税收宏观调控》侯明,杨树臣
2孙婧麟:《税收中性理论发展综述》,世界经济情况,2007年5月。

3邓子基、邓力平:《税收中性、税收调控与产业政策》,财政研究,1995年,第9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