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以史诗般的笔触描述了在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大背景下,黄土地上
普通人的悲欢离合.作品问世即好评如潮,并获得了茅盾文学奖.重新回想这部书所概括的时
光,依然会发现从1978-1985年以来的岁月是那么令人神往.生活在那时的人们以劫后余生
的喜悦憧憬未来,用感恩看待刚刚过去的恶梦……简单、纯粹,一切都笼上了理想的光环.没有
咖啡馆没有浪漫的海滩风景,在那小小的西北黄原城里,在那无名花草盛开的小土坡上,依然
能成长出传奇般的爱情.这爱情曾让十几年前的一代人为之动容.然而,在寒假里,我翻阅路遥
的《平凡的世界》时,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终于,我发现,它的一些感情已在不知不觉中潜入
了我的心灵深处.
孙少平,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之前最大的理想也不过是想跳出农村,去寻找一个新的世
界,用当时的话来讲,便是做个城里人.关于城乡这种区别,如今的人看来可能有些可笑,但在那
年那月,却是很难迈过的门槛.尽管不算伟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轻视孙少平的理想.凡
是能够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理想的人,总
是叫人尊敬的.更何况,在寻找的过程中,孙小平已不仅仅是对理想简单追求.确切地讲,他
寻找的是一个真正的生活,寻找的是一个平凡人心中更高尚的灵魂.原来一个平凡的人也可
以达到一种令人仰望的高度.
孙少安,一个也曾经是像他弟弟一样有很多梦想的人.但在艰难的生活中,他终于选择了
扎根土地.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生活的执着和热情,并终于也得到了灵魂的满足.两兄弟,
两种不同的人生,却是同一精神.
田小霞的出现,给了少平的生活更加丰富的内容.关于她的章节,我都会一遍又一遍的通
读因为有他出现的时候,总会让人觉得生活充满了阳光,有了她,我们的少平就算生活再苦也
还是幸福的.而她的牺牲,却把那缕阳光多走了,少平的悲痛与彷徨让我再次潸然泪下,田小霞
是少平的一个梦,破碎但深情、酣畅却桎跛的梦.她的牺牲,让我认识到这就是生活,它是残酷
的,天有不测之风云,就算再好的人,上天也不会100%的保证她的生命会有不测.
那么少安和润叶呢?他们服从了命运的安排,最终走上了不同的人生轨迹,与一个自己不
曾爱过的人过起了柴米油盐的日子,他们相互扶持,紧紧依靠直到老去.还有润叶和李向前、润
生和郝红梅、孙兰花和王满银,他们都是被生活拉在了一起,也许这种平平淡淡的生活中的感
情不像现在都有些青春偶像剧中所演的那样轰轰烈烈,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他们彼此都
从对方那里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
纵观《平凡的世界》全书,字里行间流淌的全是浓浓的爱意,对土地、对父老乡亲的深厚
情意,有亲情、友情、爱情.少安与润叶的爱情,少平与晓霞的爱情,润生与红梅的爱情,少平与
金秀的爱情,润叶与福堂的亲情,晓霞与福军的亲情,李向前与李云登的亲情,少平与金波的友
情,少平与师傅的友情,润叶与晓霞的友情……《平凡的世界》中使用最频繁的一个词语是:
亲爱的.亲爱的大地,亲爱的双水村,亲爱的父亲,亲爱的弟弟,亲爱的朋友,... 总之,所有人世间
的真情都在这里一一的展现.
这部小说给我最大的教育意义则是一种对农民的深刻理解.现代城市年轻人可能很难真
正理解农民.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想法,农民曾经过的日子,农民的现在和未来.但是间接知识也
能够带给我们启示和触动.这就是《平凡的世界》 .小说能够深刻的反映农民的生活和喜怒
哀乐,读完这些小说从某个意义上说我们也经历过了那个时代,也曾在田中挥汗如雨.这些书
的现实意义在于对中国的现状,在于对历史的延续,在于对未来的展望和我们年轻人自身的
提高:对人性的理解,对中国的理解,对构成中国大地那一片片生命陆地的人们的理解.
枕边常放一本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近10年来,每年我都要读一两遍.每次读后.
掩卷深思,心中浮浮沉沉.可以说,正是因为这本书,让我对人生有了最初的理解.从这本书里,
我看到的是世间的真情,平凡但是真挚,我们的生活就是如此.如果说,大多数人是平凡的,但每
一个平凡者的背后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故事.从书中主人公孙少平、孙少安的成长历程来看:
人,最难战胜的是自我.然而,如果超越了自我的束缚,克服人性中最懦弱的本性,那么自卑也会
变为坚强.
这里面的事情真的很平凡,平凡得让我感觉到他们都好像是发生在我的身边.本书以一
个名叫双水村的陕北山村为对象,以孙少平、孙少安兄弟两人的命运为主线,以孙家及村子周
围的人群的生活为半径,深刻的反映了我国1975年到1985年之间农村社会的发展变迁;深
刻勾勒出了社会大环境下农村青年的成长轨迹.书中涉及的一个个人物:经验丰富的村支书
田福堂、鞠躬尽瘁的县革委会主任田福军、善良淳朴的部田润叶、活泼激情田晓霞、敢爱敢
恨的金波等,其中任何一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性格形象极为饱满,细细品味,仿佛景是生活在
我们身边的一个个熟悉的身影.他们是有性格的,身上也有瑕疵,但他们通过对命运的抗争,但
是却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即使是书中那个不务正业的王满银,也是可爱的,我们也能从他身上
看到社会中的另一类人群.
纵观《平凡的世界》全书,字里行间流淌的全是浓浓的情意.对土地、对父老乡亲的深厚
情意,有亲情、友情、爱情、激情.少安与润叶的爱情,少平与晓霞的爱情,润生与红梅的爱情,
少平与少安的亲情,少平与兰香的亲情,少平与师傅的友情,……《平凡的世界》中使用最频繁
的一个词语是:亲爱的.亲爱的大地,亲爱的双水村,亲爱的父亲,亲爱的弟弟,亲爱的朋友,... 总
之,所有人世间的真情都在这里一一的展现.
《平凡的世界》三卷,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可以毫不客夸张的说,这部小说已经成为记录中
国农村的史书.作者路遥在类似于创作手记的《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记述了这一艰难的过程.
《平凡的世界》创作于《人生》发表之后,当时有一种论断,即《人生》是路遥文学创作史上
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度.然而,正如路遥所说的“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为了取悦于当代,而更重要
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待.如果为微小的收获而沾沾自喜,本身就是一种无价值的表现.最
微小的作家常关注着成绩和荣耀,最伟大的作家常沉浸于创造和劳动.劳动自身就是人生的
目标.人类史和文学史表明,伟大劳动和创造精神即使产生一些生活和艺术的断章残句,也是
至为宝贵的.”是的,路遥通过《平凡的世界》证明的这一点,与其说《平凡的世界》是作者路
遥历尽千辛万苦创作出的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不如说这是一部作者通过长期的社会底层小
人物命运的关注、以一个优秀作家的强烈社会责任感,用心血泣成的一部可歌可泣的社会历
史的反映.尽管这部作品也有一些文学评论家所批评的地方.但这,也正如书中田福军对于老
作家黑白反映合作化的小说《太阳正当头》所作出的评论:“黑老,有一点是肯定的,以后的人
们绝对不会怀疑你当年的讴歌完全出于真诚.至于你当时的认识判断,那不可能超越时代的
局限性.这种现象古今中外的大作家也不乏其例.我好象记得列宁在评价列夫·托尔斯泰时,也
指出了他在这方面的局限性.但列宁并没有因此而否定托尔斯泰,反而称赞他的作品是俄国
革命的一面镜子.我是外行,胡说八道!不过,你的《太阳正当头》的确细致地描写了当时农村
的社会生活,这一点就足以使以后的读者仍然要读这本书.我认为,不能因作家对当时的生活
做出不准确的认识和结论,就连他所描写的生活本身也丧失了价值.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
是托尔斯泰……”,此话虽出自于书中人物之品,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路遥的文学观.《平凡的
世界》展示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给后人关于一个时代的如实记录.即仅仅只有这一点,已经
注定了这部作品的伟大.
书中展示的时代距今已经过去近三十多年了.这三十年间,正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三
十年,我们的国家、中国的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富裕了、国力提高了、以
前难以想象的生活方式现在都已真真切切的发生了.在今天看来,路遥所描述苦难已被多数
人所不解.也许,作者路遥都没有想到这一点.但是,作者在作品中展示的面对生活的重压所展
现的坚韧不拔的性格、对未来充分乐观的精神状态以及在艰难中人物不断与命运抗争的斗志
却深深感染了我,也使得读者在遭遇挫折与困苦时充满了向上的、不屈不挠的生活态度.我们
绝大数人是平凡的,但是只有努力了,就无愧于这平凡背后的不平凡的人生.书中的小人物都
是平凡的,然而这种平凡后的脚踏实地的努力,不正是我们这个社会和国家不断向前发展的
源源不竭的力量源泉吗?
好的作品,总能鼓舞人们不断向前进步!是的,《平凡的世界》就是这样的一部好的优秀作
品.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大满足的时代,没有经受太多的苦难,然而我们的世界也是平
凡的.我们每一天过这平凡的生活,做着平凡的事情,演绎着一幕幕平凡的戏剧.擦亮我们的眼
睛,仔细瞧一瞧,哪一位是孙少平呢?
也许,正如有的人所说,现在是一个充满浮躁的社会.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不正是由
于社会的进步和多元化呈现出的一种状态吗!作为一个步入工作和走向社会时间不长的年轻
人,这部作品中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回味的地方.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
种力量它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是信念
的力量,善良隐忍的中国人,总是有一种信念的力量在支撑.我想,作为年轻人来讲,只有脚踏实
地工作、以饱满的热情生活、以感恩的心态回馈社会,才是书写我们这个平凡或不平凡人生
应有的态度.也许,我们对于平凡与不平凡的理解多种多样,但是我也坚信,我们面对苦难,却总
是能团结一致,同舟共济.这也相信,没有一种力量能阻止我们前行的脚步,也总有一种力量能
让我们不断前进!
今后,《平凡的世界》将继续伴随我,不管是失意落魄,还是辉煌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