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帅府内容简介张氏帅府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巷46号,地处清沈阳故宫南侧,为一方形大院,是奉系军阀首领、东北军统帅张作霖及其长子张学良将军的官邸和私宅。
张氏帅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张氏帅府始建于1914年,占地3.6万平方米,是集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庞大建筑群,也是迄今为止东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名人故居。
张氏帅府又称“大帅府”、“少帅府”,为三进四合院,共有房舍74间。
在伪满时期,张氏帅府的建筑多被毁坏,园内杂草荒芜。
建国后,政府曾多次进行重建和修葺,现以大青楼和小青楼向游客开放,可参观的有著名的老虎厅、豪华的宴会厅、东北政务委员会以及张作霖起居室、张学良夫妇卧室、张学良办公室等。
由于张氏帅府曾是本世纪初东北地区的重要政治地区,在这里发生的许多事件都与我国的近代历史息息相关,因此这些房间都是我国近代历史上多个重大事件的“见证者”。
建筑特色——张氏帅府按照建造的时间和使用可分为东院、西院两部分,二者之间以院内的青砖墙为界,东院是帅府的早期建筑,包括四合院、小青楼、大青楼、关帝庙以及东墙外的赵四小姐楼等,西院则是后期建筑,在“九·一八”事变前尚未竣工,后由日本人继续建造。
张氏帅府的四合院是建筑群的中心,为三进式院落,坐北朝南,依次分别是砖雕“寿”字影壁墙、正南门、门房、过道门、传达室、电话室、卫士房、东西厢房,此为第一进;仪门(垂花门)、正房、东西厢房(张作霖下属八大处的办公之地),这是第二进;第三进院子中有张作霖夫人、姨太以及小姐们的起居室,还有祖先房、东西厢房(分别是会客室和办公室)。
小青楼和大青楼均位于东院。
小青楼楼高两层,为中国古式建筑风格;大青楼是张作霖议事和接待要员的地方,楼高三层,为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
一、历史事件20世纪20-30年代,张氏帅府中曾发生过多起震惊中外的事件:张作霖在此成为“东北王”;1928年皇姑屯事件中,张作霖在被炸伤后医治无效而最终死于小青楼中;张学良将军在这里宣布“东北易帜”、维护了祖国统一,并处决了杨宇霆和常荫槐……二、交通乘213、215、222、227、237路公车均可抵达。
由清沈阳故宫步行可到。
三、门票通票50元,其中包括有赵四小姐旧宅和沈阳金融博物馆。
张氏帅府讲解员的收费一般为5人以下80元/次,5人以上100元/次。
开放时间:8:30-18:00(4月15日-10月15日);8:30-16:30(10月16日-4月14日)。
一般从16:30停止售票。
沈阳张氏帅府“张氏帅府”又称“大帅府”、“小帅府”,是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及其长子,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
始建于1914年,占地2914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7570平方米。
由东院、中院、西院和院外的不同风格的建筑群组成,是我国近代优秀建筑群之一。
帅府中院为青砖结构的三进四合院,是1914年张作霖刚当上北洋军阀陆军27师师长时开始兴建的仿王府式建筑。
该院坐北朝南呈“目”字型,共有11栋57间,建筑面积1768平方米。
一、影壁四合院正门南侧有一座起脊挑檐的影壁,刻有“鸿禧”大字的汉白玉板镶嵌在影壁正中,沈阳张氏帅府正问两侧各立着一对抱鼓石狮和上马石。
当年,四合院朱漆大门彩绘着秦琼、敬德两位门神画像,内侧门楣上方悬挂着"护国治家"的大字牌匾。
一进院东厢房为内账房,西厢房为承启处;东耳房是厨房,西耳房为库房;东西门房分别为电话室、传达室和卫兵室。
通往二进院的大门是一座雕刻镂花的门楼,称垂花仪门。
二、仪门张作霖接待重要客人,就在此门举行欢迎仪式,故称仪门。
一进院正房中间为堂屋,三进院是内宅。
二三进院间有侧门回廊相连,并有角门通往东院帅府花园和大小青楼。
三进四合院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古典建筑,又有东北辽南民俗风格,门廊柱的油饰彩绘独具特色,窗下墙身的砚石浮雕堪称一绝,墙上砖雕细腻生动,檐枋木雕巧夺天工,是研究民族建筑和民间习俗的珍贵艺术资料。
东院由大、小青楼和帅府花园等组成。
帅府花园建有假山、花坛、雨路、亭台水檄、荷池和隧道。
帅府东北角建有关帝庙。
西院的七座红楼建筑群,是1930年由张学良规划并筑好地基,“九·一八”事变后建成的。
此外,在帅府院外的东部和南部,还有赵四小姐楼、边业银行和帅府办事处(俗称“帅府舞厅”)等建筑。
院内外组合成优美的建筑和环境艺术体系,交相辉映。
三、小青楼小青楼在东院,坐北朝南二层楼。
上下各五间,中开门,前檐出廊,青砖青瓦,为中国古式建筑,是帅府的早期建筑之一。
1928年6月张作霖由北京返回沈阳,在皇姑区附近被炸伤后,医治无效死于小青楼下。
四、大青楼大青楼位于东院北部,张作霖1925年晋升为东北边防督办后在此商议军事机密、制定重大决策和接待中外要员。
赫赫有名的“老虎厅”就在一楼的东北角,它因陈设有东边道镇守使汤玉麟送的两只老虎标本而得名。
杨宇霆、常荫槐就是在这里被张学良处决。
大青楼是三层楼,坐北向南,多边形,砖混结构,欧洲哥特式建筑,青砖墙体,白色水泥抹边线,黑白相映,显得格外醒目、素雅。
楼下台明高约一米左右,南面和东侧各有一个“八”字形垂带,九级台阶。
一楼正面辟门三处,中为半圆形上亮过道门,两侧为半圆形群体组合门。
正视二楼平台与三楼的两个突出半圆体阳台。
都是水泥花格,上曲装饰三角纹,半圆形,瓶式栏板,廊柱,圆形柱头等。
五、其他东院东北角有三间平房,传说是张作霖的家庙,据张学良之弟张学铭讲,此房不是家庙,而是关帝庙。
张作霖崇拜关羽,在沈阳共建三处关帝庙(另两处在风雨坛和大南门外)。
在东墙外路东,有一座几何形单体建筑,即赵四小姐楼,这是张学良专门为赵四小姐修建的寓所。
西院有楼房6座,原是为张氏各子准备的寓所,“九·一八”事变前尚未竣工,后由日本人继续建成。
解放前,“帅府”名为中央图书馆奉天分馆,实际上先后被日本奉天第一军管司令部和国民党市党部及接收大员等占踞,院内建筑多被毁坏,杂草丛生,无人问津。
六、遗迹保护解放后,辽宁省图书馆及辽宁省文联、作家协会等文艺团体在这里办公,帅府成为文化活动中心。
帅府的产权,根据党的政策,几十年来,一直归张学良将军所有,使用单位按规定缴纳房租,房产部门代收、代管。
人民政府曾多次拨款进行大规模维修,使这一建筑群保存完好。
20世纪20--30年代,张氏帅府中曾发生过多起震惊中外的事件:张作霖在此成为“东北王”;皇姑屯事件发生后,“大帅”身负重伤,死在帅府;张学良将军在这里宣布“东北易帜”、维护了祖国统一,并处决了杨宇霆和常荫槐。
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维修这一建筑群,将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七、历史变迁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为保护张氏帅府这座重要历史遗址,1985年将其列为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又公布为辽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并先后拨出巨款将其修复。
1988年12月“张学良旧居陈列馆”在此成立,为向世人展示其丰富的历史内涵,陆续举办了“千古功臣张学良将军业绩展览”、“帅府文物展览”、“帅府复原陈列展览”以及为张学良将军八十八岁寿辰、九十岁寿辰举办的祝寿书画展等等多种形式的陈列。
目前已接纳海内外观众数百万,成为海内外著名的观光胜地。
八、相关事件杨常事件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后,时隔7个月零6天.即l929年1月10日,张学良在张氏帅府老虎厅处死杨宇霆、常荫槐。
它既是张氏帅府中的大事。
也是震动中国时局的一个重大事件。
杨常其人杨宇霆字邻葛,辽宁法库人,卒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第八期。
初任奉天兵工厂副官,之后职务虽有变动,但“总参议”、兵工厂督办两职始终未变.东北三省军政人士均称其为“杨督办”。
杨督办自视甚高,择字邻葛,自诩才华出众与诸葛亮相似。
其为人确是干练,张作霖对其宠信并非一般.言听计从,甚至将个人名章交其掌管。
常荫槐字翰襄,吉林省梨树县人,卒业于奉天法政专门学校法律系。
一直在黑龙江省任事,曾任许兰洲的参谋长.1925年任军警执法处处长,后兼任京奉铁路局局长。
在第一次直奉战争期间,常被指派往来总部办理事务,经常和杨宇霆打交道,过往密切。
张学良与杨、常之间的矛盾张学良将军与杨、常间的矛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杨字霆从第一次直奉战争至奉军第三次进关参战,他一直处在奉军核心地位,是左右东北军政的总参议,甚至和张作织一块起事的元老,诸如张作相、吴俊升等都没看到眼中。
何况小字辈的张学良。
杨宇霆目中无人,埋下了张、杨矛盾的根苗。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以奉军失败告终。
张作霖总结失败原因,决心整顿李军。
进设陆军整理处,以孙烈臣为统监,姜登选、韩麟春为副监,张学良为参谋长。
同时决定以张学良的陆军第二旅和郭松龄的陆军第六旅为试点。
奉军经过这次整顿后.以正规军校的毕业生代替了行伍出身的下级军官。
整军过程中,逐渐形成以郭松龄为首的“陆大派”(代表陆军大学和保定军官学校、东北陆军讲武堂出身的中下级军官)。
因此郭松龄是张学良将军的左右手,所以陆大派得到张学良将军的善视.另一派足以杨宇霆为首的日本“士官派”,这一派人数虽然较少,但是居上层幕僚军官较多,能量甚大,有参与决策的机会。
两派平时尚可相安无事,一遇到麻烦,双方矛盾却尖锐地显露出来。
这种矛盾突出表现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取得胜利后,奉军论功行赏不均.造成后来郭松龄在滦县通电反奉的原因之一。
原来这一仗,是以姜登选为首、韩麟春为副的第一军和以张学良为首、郭松龄为副的第三军组成联军对直作战.第三军主攻直军据守的山海关主力,攻守之战异常艰苦激烈;姜、韩的第一军在山海关侧翼九门口另辟战场,而其参战部队又是从第三军临时调拨的部分军队,形成两个战场均有第三军将士参战,奉军取得胜利,实质是郭松龄出力最多。
战后,第二军李景林被委任为直隶军务督办.第四军的张宗昌为山东军务督办,杨宇霆、姜登选分别任江苏、安徽两省的军务督办。
张学良、郭松龄竞置于功劳薄外,张学良是者帅的亲儿子,倒无可厚非,郭松龄不晋一职不加一级,显而易见秉事不公。
郭松龄反奉以失败告终,但是张学良将军所率第三军的武器装备损失、军队士气受挫。
加之郭松龄被杨宇霆进谗言遇害.张学良将军和杨宇霆之间的鸿沟无疑加深了。
奉系张宗吕叛变,杨宇霆起到了支持作用。
张宗昌在滦州被国民革命军击溃后,即率残军要退到关外。
对此,奉方一致反对,因为东北情势需要休养生息.而且正在酝酿易帜,加上张宗昌平素所为,奉方多不满意,因此决定拒绝张宗昌出关。
张学良乃派杨宇霆率兵去迎击张宗昌。
杨出兵前曾问及张学良:“如果捉了张宗昌怎么办7”杨的意思如捉了张押回来,你张学良把他放了做人情,岂不陷我于不义之地.因此要问个明白。
张学良和张宗昌曾磕过头,拜过把子,杨这一问,张很难作答。
当时袁金铠在旁.极力主张“杀”。
杨乃问张是不是照袁金铠的意思办,张点头答应。
杨宇霆出兵后果然活捉了张宗昌。
因为张宗昌没有想到奉方会真的打他,张被俘后,杨对张说,“汉卿叫我杀你,你赶快跑吧!关外不是你的庇护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