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坚果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坚果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坚果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坚果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可以预防疾病、提高免疫力。

近年来,我国坚果行业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强劲势头,规模已达千亿。

过去10年我国坚果产量增长了96%。

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坚果生产国,占世界总产量的10%。

报告对我国坚果产业发展情况和优势产区、国内坚果供需格局和趋势、国外坚果产业发展,以及我国坚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和剖析,提出了我国坚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坚果产业发展情况消费升级背景下,海内外坚果行业规模持续增长。

新鲜的坚果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及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含量均位居前列,可以抗氧化、预防多种疾病,提高免疫力。

全球坚果市场规模从2006年的136.8亿美元持续增长到了2018年的375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达到8.8%。

图1 2008-2018年全球坚果市场规模变化趋势(一)国内总体情况1.坚果行业产值持续增长近年来,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及电商红利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坚果行业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强劲势头,规模已达千亿。

过去10年,我国坚果产量增长了96%;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坚果生产国,占世界总产量的10%。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坚果产业总产值已达1378亿元,近10年的复合年均增长为15.4%。

图2 2008-2018年中国坚果行业总产值2.主要树坚果品类分布情况核桃、杏仁、腰果、榛子一起,并称为世界四大坚果。

——核桃。

核桃喜光,耐寒,抗旱、抗病能力强,适应多种土壤生长,喜肥沃湿润的沙质壤土,喜水、肥,喜阳,同时对水肥要求不严,落叶后至发芽前不宜剪枝,易产生伤流。

适宜大部分土地生长。

喜肥沃湿润的沙质壤土,常见于山区河谷两旁土层深厚的地方。

由于全国各核桃产区气候条件较为理想,在我国,核桃的种植遍及21个省份,但40%的栽种面积由丘陵和山地构成。

目前,新疆已取代云南成为我国最大的核桃生产地区,占全国总产量的50%。

其余栽种大省还包括陕西、山西、河北、甘肃和河南。

2019.09-2020.08我国核桃产量预计将达到100万吨(带壳),同比增幅18%。

但由于产量的增长压缩了利润空间,不少核桃果农开始转而栽种回报更为丰厚的坚果品类如夏威夷果和碧根果,预计我国的核桃栽种面积将有所下降。

品种方面,中国的核桃品种多达50多种,多数为本土品种,Chandler、Hartley等进口品种在栽种上的占比较小。

——杏仁。

杏仁主要分布于河北、辽宁、东北、华北和甘肃等地。

山杏生于海拔700-2000m的干燥向阳、丘陵、草原。

东北杏生于海拔400-1000m的开阔的向阳山坡灌木林或杂木林下。

野杏主产于中国北部地区,栽培或野生,尤其在河北、山西等地普遍野生,山东、江苏等地也产。

杏分布于在新疆伊犁一带有野生。

——腰果。

腰果又名槚如树、鸡腰果、介寿果。

常绿乔木,树干直立,高达10米。

腰果是一种肾形坚果,无患子目漆树科腰果属。

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炒菜,也可作药用,为世界著名四大干果之一。

腰果果壳坚硬,里面包着种仁,甘甜如蜜,含有较高的热量,其热量来源主要是脂肪,其次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

腰果适应性极强,是喜温、强阳性树种。

耐干旱贫瘠,具有一定抗风能力。

以海拔400米以下生长为宜。

原产于巴西东北部、南纬10°以内的地区。

16世纪引入亚洲和非洲,现已遍及东非和南亚各国。

世界上腰果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有印度、巴西、越南、莫桑比克、坦桑尼亚。

在我国,腰果主要分布在海南和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也均有引种。

海南省乐东回尖峰岭的乐东腰果场是我国第一个腰果场种植园,占地3000余公顷。

乐东黎族自治县素有“天然温室”、“热作宝地”、“绿色宝库”、“腰果之乡”、“旅游胜地”之美称,是全国最大的腰果场基地和得天独厚的南繁育种基地。

——榛子。

在“四大坚果”中,榛子不仅被人们食用的历史最悠久,营养物质的含量也最高,有着“坚果之王”的称号。

土耳其是榛子的主要生产国,其榛子产量占全球榛子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榛子的主要生产国还有西班牙、意大利及美国;亚洲、欧洲及北美洲的温带都有榛树生长,我国东北、山西、内蒙古、山东以及河南等地也都有榛子分布。

2019年9月-2020年8月,我国的榛子产量预计约为4万吨。

全国种植面积在240万亩(16万公顷)左右,主要集中在黑龙江、辽宁、吉林、山东、河北省。

品种以本土和欧洲的杂交品种为主。

——巴旦木。

主要产地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以及我国新疆等地。

新疆主要产在天山以南喀什绿洲的疏勒、英吉沙、莎车、叶城等县。

我国巴旦木的栽培历史已在1300年以上。

2019年8月-2020年7月,我国巴旦木产量预计约为4.5万吨(去壳),同比轻微上扬。

栽种面积预计在94.5万亩(6.3万公顷)左右。

我国95%的巴旦木产自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莎车县,新疆莎车县更是享有“巴旦木之乡”的美誉。

目前,莎车县已建成近百万亩的巴旦木基地,农民纯收入的50%来自以巴旦木为主的特色林果业,通过提质增效、技术提升,实现增产增收。

由于农业投入不足、管理手段落后等原因、巴旦木的生产效率较低。

新疆所出产的巴旦木无法同市场上Nonpareil、Monterey、Carmel、Independence等主流进口品种相竟争。

——夏威夷果。

夏威夷果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坚果品种。

国际坚果及干果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20季(2019/09-2020/08),中国的夏威夷果产量预计约为3万吨(带壳),同比增长近40%,全国栽种面积约240万亩(16万公顷),其中云南占比93%、广西占比7%。

云南种植的夏威夷果品种主要来自于澳大利亚(又称澳洲坚果),尤为适合在高海拔地区域进行栽种。

广西则多为本土研发品种,较适应在湿热的低海拔地区进行生长。

(二)优势产区情况1.新疆——全国林果主产区新疆是全国林果主产区。

近年来,新疆深耕特色林果产业,林果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尤其是南疆四地州,通过实施“一县一品”,南疆的特色林果已成规模,一大批林果贮藏、保鲜和加工龙头企业落户天山南北。

产业链不断完善,各种业态不断叠加,助推广大农牧民走上了靠技术增收致富之路,特色林果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幸福果”。

有着“瓜果之乡”美誉的新疆,林果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林果种植面积的13%,是全国林果主产区。

数据显示,2019年,新疆林果种植面积超过2167万亩,林果业收入占全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左右,在南疆部分县市占比更高达45%以上。

近年来,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南疆林果的“金字招牌”愈发闪亮。

借助独特的气候和资源优势,环塔里木盆地的千万亩特色林果已成规模,南疆各地通过实施“一县一品”,让特色林果成为南疆农民增收致富的“幸福果”。

——杏。

英吉沙县种植色买提杏有百余年历史。

当地产的色买提杏品质优良,营养丰富,有着“冰山玉珠”美誉,2007年被认定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020年,该县投入超1亿元大力扶持杏产业提质增效,建立了标准化生产体系,杏子总产量超过4万吨,比2019年提高了28%。

——巴旦木。

巴旦木是世界四大干果之一,而作为我国的巴旦木主产区,莎车县具有发展巴旦木产业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且种植巴旦木已有百年历史。

近年来,莎车县把发展特色林果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号工程来抓,目前已建成近百万亩巴旦木种植基地,农民纯收入的50%来自以巴旦木为主的特色林果业。

——核桃。

中国的核桃在新疆,新疆的核桃在和田,和田是中国最早种植核桃的地区之一,也是有名的"核桃之乡"。

2007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绿色食品核桃标准化生产基地,核桃种植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据和田地区林业和草原局介绍,2018年底和田地区核桃总面积为171.94万亩,2019年核桃总产量预计可达27.6万吨。

2020年为促进林果业提质增效,建设了年交易量达35万吨的核桃交易中心,通过举办“和田味道·直播助农”活动,强化“线上线下”消费模式,拓宽林果产品销售渠道。

随着林果产业化经营步伐的不断加快,一大批林果贮藏、保鲜和加工龙头企业落户天山南北。

和田地区和田县巴格其镇是和田地区的核桃主产区,盛产薄皮核桃。

2018年7月,和田县立足当地核桃资源优势,引进新疆果业集团入驻。

2.云南——澳洲坚果主产区澳洲坚果(Macadamiaintegrifolia),又称澳洲胡桃、夏威夷果,为山龙眼科澳洲坚果属乔木果树,原产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东南部和南威尔士州北部的沿海亚热带雨林中,属南亚热带常绿树种,素有“干果皇后”、“世界坚果之王”的美誉,是目前世界上经济价值较高的一种名贵食用干果,含油量在坚果中首屈一指,果仁营养丰富,含油量70%左右,蛋白质9%,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维生素B1、B2和氨基酸。

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所以它不仅有调节血脂血糖作用,还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心脏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病。

同时,对提高脑细胞活性、增强记忆力和思维力均有明显效果。

特别适合孕妇、儿童及老年人食用。

澳洲坚果其经济价值、药用价值、食用价值都很高。

除制作干果外,还可制作高级糕点、巧克力、食品配料、食用油、药用油、化妆用品等,国际市场一直供不应求。

澳洲坚果已有150多年的发展历史,近20年来已成为全球栽培面积和产量增长最快的果品之一。

1981年由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开始澳洲坚果的引种试种,随后省热区办和农垦总局分别于1988年和1991年两次从广东引进种苗2100余株,在河口、思茅、景洪、勐海、瑞丽、永德等市县海拔330-1340米的不同生态环境下进行适应性试种,1994年经对试种点进行全面调研后认定试种成功。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亦于1984年和1990年自国外引进澳洲坚果种子进行育苗试种。

早期引种试种成功为云南澳洲坚果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1994年,云南省并提出《三万亩澳洲坚果商品基地论证报告》和实施方案。

1995年澳洲坚果产业化开发项目通过省政府“18生物工程”指导小组的项目会审,正式列为云南省“18生物资源开发工程”项目,澳洲坚果的研究与开发全面进入实施阶段。

截至2019年底,云南省澳洲坚果种植面积近300000公顷,全省澳洲坚果龙头企业达39户、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

其中临沧市的澳洲坚果种植面积已超过260万亩,居云南首位,临沧坚果是云南省临沧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目前,云南省澳洲坚果以初级加工为主,开口壳果产品份额约占90%,果仁产品约占5%-10%,其他产品如油、糖果、点心、冰淇淋和化妆品等大约占1%-2%。

云南省澳洲坚果产业目前拥有云澳达、迪思、中澳农科、云垦等澳洲坚果企业品牌。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预测,全球市场澳洲坚果的果仁需求量在40万吨以上,而目前供应量仅有4.64万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