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长丰县柘塘中学 刘成才
内容提要: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水平较低,学生写作现状为:写作热情不高、写作练笔较少、
课堂作文教学效率低下、课外阅读量较少 。改进措施为:以人为本,激发写作热情、引导
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给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提供时间和空间。
关键词:农村 作文教学 现状 措施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织部分,然而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水平仍然较低,这值得每一位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正视与反思 。
一、农村中学生写作现状分析
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再加上学生自身的因素和其他外部因素,学生缺乏生活感悟,
无话可写和缺乏情趣动力等,再就是教师对作文教学的重要地位认识不足而缺乏系统的指导
和训练,造成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水平不高。
(一)写作热情不高
在农村,有不少学生写作兴趣不高。在写作过程中没话可说、不会思考、缺乏生活
的体验、 缺乏丰富的情感,所写的文章千篇一律。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教师方面的原因
大致有二:1.教师命题的随意性大,内容陈旧或脱离学生实际,训练形式单一 ,激不起学
生写作的冲动。2.教师不注意去培养学生观察、记录生活的能力。
(二)写作练笔较少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然而在教师的灌输
下,学生肯花功夫写的还是不多。究其原因:一方面写作实践活动过少,学生用来写作的自
由时间太少,许多语文教师往往两三星期才安排一堂作文课。另一方面学生的写作基本功不
够扎实,语文素养也相对低下。有许多时候,学生并不都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 而是有
了要写的事和情而不知道怎样去写,怎样去抒发。这是因为他们缺乏应有的作文基本功的训
练。
(三)作文教学效率不高
据调查与观察,平时的课堂作文教学对学生的写作影响与教师的期望值并不成正
比,这反映出平时的写作教学效率不高。原因有:一方面写作教学的无序性。课堂教学没有
完整的教学体系,缺少应有的具体计划和明确的目标要求。另一方面,教师对写作基础知识、
技能的讲解过少,学生没有基本的写作常识。另外, 由于缺少精心的批阅,更缺少生动活
泼富有成效的评讲与交流,不注重激励,学生不能充分享受到成功的愉悦,久而久之,就会
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四)课外阅读量较少
农村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民家庭,由于经济以及观念等原因,家中的藏书极少,也没
有能力买书,课外阅读只能在学校课余时间里进行,因此,他们的课外阅读量很少,知识性
的积累也少得可怜。一方面落后地区的文化氛围不及大城市浓厚,另一方面读书风气丧失、
繁重学业挤压造成农村中学生不喜欢读书。较少的阅读量和知识储备很难保证写作教学的顺
利进行,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得到提高。
-
综上所述,目前农村中学生写作兴趣不高、写作(自由练笔)数量较少、阅读量偏低、知
识储备不多,课堂作文教学效率低下, 反映出当前农村中学写作教学中确实存在着不少的
问题。
二、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思索与改进措施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作文教学应当充分关注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情感发展,
把精力放在兴趣的培养与激发上,放在勇于表达、乐于表达自己见解的环境建设上,放在学
生认识水平、思维能力、审美情趣的提高上,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有所提高。
(一)以人为本,激发写作热情
确立“以人为本”的作文教学指导思想,就必须关注学生的思想。人是本,是根。作
文的根本出发点是人,应该从人本出发,所谓作文教学从人本出发,就是在作文教学中既重
视作文写作主体的作用,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他们写作积极性,又注意培养他们的写
作素质和能力。中学作文教学的目标、要求、方法、写作实践都要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生活、
思维、心理、能力的实际,使他们面对写作感到有话可说,有文可写。因此,从学生实际出
发,让学生去写想写的事、去说乐意说的话,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与创造欲望。
(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我们必须转变作文教学的观念,把学生引向丰富多彩的生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关注社会,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人生体验。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发生在身边的“异彩
纷呈”的“事件”。像环境保护、西部开发、素质教育、农民负担、腐败现象、升学就业、
青少年犯罪、庸俗文化的泛滥、社会风气的恶化、贫富悬殊的加剧、精神家园的丧失,乃至
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幻等等。
深入生活是开拓学生写作天地的有效途径。只有深入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学生的情感才会
激发,学生才能抒自然之情,写自在之趣。例如,五月份我校举行了以“孝敬父母、感恩父
母”为主题的活动,活动的形式有演讲、朗诵、征文、读书报告会、看影视剧等,学校还要
求每一个学生为自己的父母做一次饭、洗一次衣服、洗一次脚、写一封信、唱一首歌,我布
置了一篇以“感恩父母”为话题的作文,有一位学生写《我的父亲》,父亲是位油漆工,夏天
傍晚父亲还在大门外,自己老远能闻到爸爸毛巾上那种汗味加上特殊的味道。每当这时,自
己会马上迎上去,替爸爸解下搭在自行车上的毛巾,帮爸爸清洗,写出了爸爸的辛苦和自己
对爸爸的感激和爱,很真切,很朴实。
(三)给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提供时间和空间
(1)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阅读强度,多积累,增强学生语言感知能力。
农村中学生在读书与积累方面是非常欠缺的,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多阅读多积
累。一是要扩大阅读面,多阅读一些名著、古诗以及报刊时文等。阅读时间可以这样安排,
①从教学课时中抽出一至二课时专门进行阅读。②利用课外活动、周末给学生安排一定时间
的阅读作业,让学生自由阅读。二是对教材中规定的基本篇目以及语文读本,指导学生反复
进行阅读,加深理解,增强分析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语言感受能力。
背诵是知识积累的必要手段。教师除了指导学生背诵大纲规定的篇目外,还要帮助学
生识记一些课外名篇。在每学期开始,我都要求每一位学生设立一本积累本,进行知识积累,
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综合评价。要达到预期效果,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
的实际筛选一定量的名言、名句、名篇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理解并识记;另一方面教师又要
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及时识记一些自己认为好的、感触深的语句或语段。
(2)积极倡导自主作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引导学生多写。
农村中学生的作文训练,大多是一个学期训练七至八次大作文,训练量很有限 。我
的办法是,以课外自主自由练笔为主,学期初提出目标和写作总量,中间每两周收看和及时
交流一次,期终进行总结和评价奖励。学生可以记身边的所见所闻,可以描写自然界的各种
事物,也可以抒写内心的喜怒哀乐。课堂作文教学的时间,我更多地是用来讲评与交流。
经常历练(多写)是使写作成功,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在“多写”训练
中,必须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要让学生多写随笔,让学生的写作跟紧时代步伐,贴近社
会生活。
(3)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写作与阅读相结合。
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如学完《大连丸上》 后可布置学生把它改编成短剧;学完《项
链》可为玛蒂尔德设计一个故事结局等。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读写积极性,我尝试进行专题
读写活动,即围绕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如“我的偶像”、“十八岁的困惑”等,在这些活
动的推动下,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不少同学注重了思考,也重视了摘抄积累。
阅读量的扩大,拓展了同学们的视野。
总之,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教师要恰当指导,科学训练;学生
要多读博览,深入生活,勤于练笔,方能较快的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