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庙安乡特 色 农 业 产 业
发
展
规
划
二○一四年三月五日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
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庙安乡特
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一、规划的背景
宣汉县庙安乡地处位于宣汉西南部,是达州市高效农业基
地、达州市30强进步乡之一,也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示范乡,距达
州市21公里、宣汉县城23公里,交通便捷。目前,全乡通车里
程达90余公里,有4条出境公路,即庙磐路、庙东路、庙洋路、
庙天路。2014年完成了对庙磐路的拓宽,正在进行其它三条路的
拓宽;对全乡实现了100%的村、100%的社通水泥路。庙安乡乡域
区位优势明显,平均海拔700米,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适宜
种植水果。
二、农业产业概况
庙安乡辖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总人口约7000人,是典型
的山区农业乡。近年来,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庙安乡
党委、政府的具体操作下,宣汉县庙安乡不断探索经济发展道
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抓了西瓜、脆红李、梨等特色产业,
特别是2011年以来,脆红李产业在全乡得以突破性发展,已成为
全乡的特色支柱产业,2013年,全乡脆红李销售收入突破300万
元,创历史新高。2014年全乡脆红李扩种3000亩,15万株,连
片种植猕猴桃500亩,为做大做强水果产业,组建成立了庙安乡
水果专业合作社,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作用,在
庙安水果专业合作社的努力下,庙安水果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
册,并正在进行有机食品认证,成为展示庙安的平台与名片。与
此同时,庙安乡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认可,给庙安乡带
来了水保工程项目,依托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招商等
办法建乡村酒店、露营地、绿林居拟把庙安乡打造成为“春观
花、夏品瓜、秋摘果、冬赏雪”和“山乡李海、瓜甜心醉”的
“巴山特色花果山、乡村旅游体验区”。
三、规划目标
加大特色农业产业建设项目的推介、宣传,发挥特色农业产
业龙头项目的幅射、示范作用,进一步转变农户的经营理念,丰
富庙安特色产业种类,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农
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规划的期限、范围和建设内容
规划期限:2014年至2017年。
规划范围:庙安乡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
建设内容:
1、特色种植业。扩种脆红李2000亩,,种植黄瓜2000亩,
种植西红柿3000亩,优质小麦育种4000亩,种植脱毒马铃薯、
红薯2000亩,大路蔬菜2000亩。
2、经济林。规划种植107杨树3000亩,种植花卉、苗木
1000亩。
3、中药材。规划种植金银花1000亩,种植牛蒡1200亩,种
植菊苣1000亩。
4、高产粮。种植高产小麦、玉米55000亩。
5、养殖业。建设连片经营养殖小区1-3处。
六、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
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农民
增收、农业增效、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特色农
业基地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以项目为载体,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逐步建立起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体系。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进创新一切有利于发展思维
体制和机制,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特色农业,走循环、高效、可
持续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生态高效的原则。依托苑庄的生态优势,重点发展
经济效益高、环境污染少的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
展。
2、坚持市场取向的原则。充分考虑市场因素,瞄准现实和
潜在两种需求,立足多样化、优质化,重点发展市场占有率高、
市场前景广阔的特色优势农产品。
3、坚持特色竞争的原则。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农业
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深度挖掘地方特色农产品,突出重点,优
中选优,走特色化、差异化竞争之路,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优
势农业。
4、坚持科技创新的原则。在汲取继承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应
用现代科学技术设备,现代的市场营销管理进行创新和发展,转
变农业增长方式,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优势农
产品内在品质,提高特色农业产品的优势和经济效益。
5、坚持统筹发展的原则。把特色农业发展纳入全镇国民经
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全面提高整个区域发展的协调程度,坚持
规划目标的适当超前性,规划措施的可操作性,加大对各类资源
要素的整合力度,实现优化配置。
6、坚持体制机制创新的原则。不断完善农村经营制度,消
除影响和束缚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积极探索促进农业增
效、产品增值、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增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活
力。
(三)发展目标
按照以长养短、以长促短的发展目标,以短期产业发展为重
点,以长期产业发展为目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加快产
业转型,促使全镇农村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七、总体布局
根据庙安乡的气候、土质、地理特征、农业生产条件等,对
全镇特色农业产业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特色
农业产业带。
(一)特色经济林产业带。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
发展特色经济林种植带。
1、规划发展107杨树种植3000亩,主要分布在毕村、演
马、尹村、田村等村。
2、规划发展花卉、苗木种植1000亩,在大秦村、白西、小
秦村、前苑村实施。
(二)特色种植业产业带。通过区域化布局,调整优化结
构,以庙安乡前小秦2000亩蔬菜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以辣椒、
黄瓜、西红柿、脱毒马铃薯、红薯等特色种植业为重点的绿色、
无公害、高效农业,建设绿色、高效农业示范带,使特色农产品
全部达到无公害生产标准。
1、全镇规划辣椒种植2000亩,在小秦村、官庄村实施。
2、规划黄瓜种植2000亩,分布在前小秦村、官庄、王庄
村。
3、规划西红柿种植3000亩,2012年起每年种植1000亩,
分布在前小秦、后小秦、王庄村。
4、规划优质小麦育种4000亩,在王庄村、中演马实施。
5、规划脱毒马铃薯种植2000亩,2012-2015年实施,主要
分布在朱村、周村、后小秦村、官庄村、大秦村。
6、绿色大路蔬菜2000亩,主要在演马村实施。
(三)中药材种植加工业产业带。
1、规划菊苣种植1000亩,每年种植200亩,在中演马实
施。
2、规划金银花种植1000亩,2012-2016年在后小秦村实
施。
3、规划牛蒡种植1200亩,2013-2016年实施,分布在郑楼
村、大秦村 。
(四)养殖业小区产业带
依托畜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强化品种改良,扩大规模养
殖,加强饲养技术培训,积极扶持种养大户,进一步壮大地方农
户养殖规模,提高养殖质量,进一步推动我镇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主要在镇西南部高村附近建立集中的畜牧养殖小区。
八、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实行“统一协
调,分工负责”制。加强组织协调,定期检查和评审考核规划实
施情况。做好宣传工作,积极引导全社会主动参与规划实施。
(二)努力增加农业投入。大力引导社会投资,充分发挥市
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适当运用经济的、政策的手段,积极
吸收社会资本参与我镇特色农业产业建设,推动我镇特色农业产
业健康发展。
(三)优化农业发展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
充分发挥政府在特色农业产业建设中的能动作用,为特色农业产
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四)狠抓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抓好辣椒、黄瓜、西红柿等
特色产业建设项目,以无公害蔬菜种植为龙头,积极推进公司加
农户的生产模式,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五)大力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在坚持土地承包期长
期不变的前提下,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农户
土地承包权入股等办法,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积极推进农
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六)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中介组织。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
的基础上,鼓励农民自愿依法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
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以资金、技术、实物等入股,依法兴办
各类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帮助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按照法
律、行政法规成立各种行业协会。
(七)完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扩大龙头企业的科技带动
作用,通过 “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组织+农户”、“企业+
协会+基地”模式,积极扶持宣汉县新丰苑蔬菜有限公司、宣汉县
圣苑蔬菜种植合作社、苑丰蔬菜种植合作社,发展庙安乡中药材
种植加工协会,在规模生产中提高科学种殖水平,推动现代化农
业建设。提供高效设施农业建设全套服务体系,建设产品产—加
—销产业化服务体系,确保高效设施农业产业化进程。
(八)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推进产业经营,选择组织形式和
利益机制,都要充分尊重农民和企业的意愿和经营决策权。引导
企业和农民增强法制观念和契约意识,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办
事,规范和保障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
庙安乡特色农业种植规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