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课程建设报告

现代汉语课程建设报告

现代汉语课程建设报告 《现代汉语》课程建设报告 《现代汉语》在我校的本科教育课程体系中,是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语言文学专业以及对外汉语辅修专业的必修课程;与此同时,该课程还是本校进行第二语言教学专兼职教师、汉语教学志愿者及相关专业工作者培训过程中的必设课程;目前,该课程还是国际汉语教师培训必开的课程。 为适应专业整体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满足完善本校“本—硕—博”人才培养模式的客观需要,做好现代汉语课程建设工作无疑是十分必要而迫切的。随着我国加快汉语走向世界的进程,需要培养和培训大量国内外汉语教师,建设好这门课也是当前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迫切需要。 一、目前课程建设情况 1(课程发展沿革 在北京语言大学,《现代汉语》课程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北京语言学院英语系“中文教研室”设立后开设的一门课程。本校的老一代知名学者如赵金铭教授、刘月华教授、崔永华教授等都曾经为该课程的设立、实施与发展付出过大量的心血。1985年北京语言大学语言文学系成立,该课程正式成为本系对外汉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1987年后,该课程由崔希亮教授、程娟教授等主持课程的建设工作。进入到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郑贵友、施家炜等后续骨干力量也相继投入到该课程的建设中来。曾被学校列为第一批重点建设课程。 经过二十多年来的不断的发展,以该课程为原点,横向里先后生发出《汉语语音学专题》、《现代汉语词汇学》、《汉语语法学专题》、 《汉语文字学专题》、 《汉语修辞学》、《语用学》等中外本科生专业选修课程;纵向里先后生发出《句法语义》、《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现代汉语词汇研究》以及《汉语篇章语言学》等中外研究生专业选修课程,这在客观上使得该课程获得了科学、稳固的专业定位,到目前为止,该课程已经具备科学、成熟、有效等特点。 2002年,该课程被录制成教学课件,用于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远 1 程网络教学,因教学效果良好而广受自学者好评。 2.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现代汉语》是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语言文学专业以及对外汉语辅修专业的必修课程;同时,该课程还是本校进行第二语言教学专兼职教师、汉语教学志愿者、国际汉语教师及相关专业工作者培训时的必设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开设、学习,使学生对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分析问题的基本技能都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把握,为今后从事与汉语言相关的教学、研究工作,为进一步的专业深造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3(课程的特点 1)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解释 ( 《现代汉语》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教学设计上,要求学生对课程所承载的内容有深入、细致的把握,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努力对该课程所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一个清晰、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识、多角度、多侧面地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在具体讲授时,既从不同角度讲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同时,也尽量说明这些概念、理论的实际操作、运用的方法。 (2)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地采取引导的方法。在讲授过程中,通常是先列举特定的现象,然后进行各种提示性的询问,调动、引发学生对与该现象相关的种种思考;然后,在加以指导性的解释或阐述,这样做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引导学生对特定问题进行合理的、正确的分析和思考,提出正确的意见或者建议;在每个整体内容讲授完毕后,都尽量选择、布置一定数量的、与该部分内容相关的练习,目的是通过操练,使学生对讲授过的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这一过程,使学过的知识变为实际应用能力。我们通过类似上边谈到的各种训练,使学生逐步具备一定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所有这些,都会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得到很好的展现。 2 (3)重视课程内容的适时调整和更新 在教学设计上,本课程规定的指导性教科书是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但每个教师在具体讲授时都各自按照自己一套内容讲授,并及时通过召开教学研讨会,组织任课教师交流教学体会等方式,确定、引进新研究成果以调整、更新教授内容,从而尽量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4(教学内容 (1)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信息量大,符合学科要求,知识结构合理,突出了基础性和先进性;在打好学科知识基础的同时能及时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课程内容经典部分与现代部分的关系处理得当,与相关课程的贯连也有统一的安排与规划,为后续课程的开设及实施提供了方便。 (2)课程内容的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关系处理得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 (3)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设计的实践项目能一定程度上地满足学生的培养要求;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一定成效。由于课程充分注意到了系统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统一,学生上课兴趣盎然,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程度较高,师生互动效果明显。 5(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重视布置与讲授内容相关的练习,努力做到讲练结合。每个整体内容讲授完毕后,都尽量选择、布置一定数量的、与该部分内容相关的练习,目的是同过操练,使学生对讲授过的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这种巩固、加强的过程,使学过的知识变为实际应用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引导的方法。在讲授过程中,通常是先列举特定的现象,然后进行各种提示性的询问,调动、引发学生对与该现象相关的种种思考;然后,在加以指导性的解释或阐述,从而完成对某特定知识点的整个教授过程。 3 (3)将特定的知识内容的讲授与学生对与之相关的文献阅读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唤醒、相互印证。在学生入学伊始就把印制好的专业阅读书目单子发给每位新入学的学生;在每个章节讲授之前,就将与之相关的参考文献布置给学生,使学生将阅读相关文献所获得的某种知识感验同教师的讲授结合起来,从而对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的知识、感受加以固化或修正,进而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和技术作为辅助性教学手段,到目前为止,大多数教师都备有并使用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辅助和支持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6(教学效果和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我校是国内最早开设本科对外汉语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作为对外汉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自开设后至今的二十年多年来,一直在全国同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国外大学没有与之相应课程)。在这二十多年期间,在我校,有为数可观的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登上了现代汉语本体教学与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的殿堂;与此同时,我们也正是以本课程为专业基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汉语教学与研究的人材。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外汉语教学事业——尤其是随着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每年都有不少来自全国各地高校、世界各国的进修生、专兼职汉语教师来我校学习《现代汉语》课程,可以认为,本课程已经逐步成为北京语言大学最成熟、最有吸引力的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任课教师教学效果良好,已经得到专家和学生的好评(连续3届学生评估都在90分以上),其中多位主讲教师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或全校优秀教学奖一、二等奖。 7(教师团队与梯队建设 目前这门课已经形成了比较理想的梯队,由四名教授、三名副教授、两名讲师和一名助教组成,有利于课程的不断建设与完善,我们这个教学团队教师的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很强,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全部为博士(含在读):其中,从事语音研究的2人,从事词汇研究的2人,从事语法研究的4人,从事语义、语用研究的2人;40—50岁6名,30—40岁2名,20—30岁2名。本课 4 程的任课教师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发表了较多的有关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论著和论文;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结合课程的实用性强的特点,在课程中增加了语言调查与实践的内容,将理论知识与语言实际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8(网络建设和实践教学建设 本课程已进行了初步的网络课程建设,录制了部分教学录像,配备了课程简介、教学大纲、课程讲义、参考文献、思考练习题、试题和语言调查与实践指导等内容,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本课程安排有专门的语言调查与实践活动,将本课程所学内容与语言调查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语言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未来课程建设计划 本课程拟从以下5个方面考虑课程建设。 1(课程内容的完善更新 课程内容将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不断完善更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师生讨论、学生主题发言、分析语言实例、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2(实践教学建设 本课程安排有专门的语言调查与实践活动,但目前只涉及现代汉语词汇部分的内容,尤其集中在新词语和流行语方面的调查研究,计划在今后的课程中进一步增加语言调查和实践的比例(如语音调查、方言调查、语法意识调查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语言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师梯队建设 目前已经建立起一支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的梯队,今后将进一步 5 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让他们更多地承担教学任务。进一步加强教学团队教师的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 4(课程体系建设 从对外汉语专业教学角度,全面建立《现代汉语》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完整体系。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的课程,因而,与很多课程密切相关:从历时的角度上看,该课程与古代汉语相接;从共时的角度看,该课程与《语言学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