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海 建 桥 学 院
__《整合营销传播》__课程教案
周次 1 第 1 次课 学时 2 教案设计人 尹卫华
章节名称 组织与管理
授课形式 理论课■ 案例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
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升学习自信心;认识一门新的课程,了解课程的大致内容,了解课程的
讲授方法和考核方式。
要求:学生要思考,联系学习过的课程,找到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联系。
本次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整合营销传播与其他课程的关联,整合营销传播的重要性
难点:整合营销传播与其他课程的关联,学习本课程的意义所在
教学内容提要及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
1.课程概况(10分钟)
2.市场营销理论回顾(30分钟)
(1)10PS
(2)促销理论
3.促销作为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存在的问题(25分钟)
4.整合营销传播之于企业的重要作用(20分钟)
5.整合营销传播相关的经典著作推荐(5分钟)
1、用提问、讨论等方式,
引发学生思考,回忆学习
过的市场营销课程
2、结合现实中企业的实际
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整合
营销传播的作用,以及学
习该课程的意义
3、通过市场营销课程回
顾,让学生认识到整合营
销与其他课程的关联
板书设计
困境 出路 整合营销传播(丹·舒尔茨,汤姆·邓肯)
课外复习、预习要求及作业布置
推荐参考教材
分配学习小组,预习第二章,准备讲课课件。
课后小结
周次 1、2 第 2.3.4 次课 学时 6 教案设计人 尹卫华
章节名称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嬗变
授课形式 理论课■ 案例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
目的:掌握营销传播观念的发展;理解传统营销传播的困境;了解整合营销传播的兴起。
要求: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联系实际案例理解理论知识
本次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营销传播观念的发展
难点:传统营销传播的困境
教学内容提要及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
1.回顾上节内容(5分钟)
2.营销传播观念的发展(100分钟)
(1)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
(2)营销观念
3.传统营销传播的困境(100分钟)
4.整合营销传播兴起的背景(65分钟)
1.通过图片、视频引入学生
熟悉的案例,新飞冰箱、
王老吉、万宝路、广告超
人等等,介绍传播观念的
演变;
2.通过讨论、提问强化对整
合营销传播的必要性的理
解。
板书设计
知名企业营销传播演变的过程。
课外复习、预习要求及作业布置
1.要求预习下章内容,利用课余时间了解企业营销传播的工作内容。
2.作业:结合实际谈谈微博营销在企业营销中的作用。
课后小结
周次 2、3、4 第 4.5.6.7 次课 学时 8 教案设计人 尹卫华
章节名称 整合营销传播方案
授课形式 理论课□ 案例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
目的: 明确整合营销传播的策略性规划流程,理解零基计划的基本含义与实施过程。
掌握SWOT分析和市场细分的具体操作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要求: 分组讲解第二章的内容。每组讲一节。要求制作课件,进行演讲。
本次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整合传播的工作流程
难点:零基计划、SWOT分析与市场细分
教学内容提要及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
1.回顾上节内容(5分钟)
2.每组进行讲解,控制在15分钟以内
3.老师总结(20分钟)
1.教师听学生讲,注意学生
讲课中的闪光点,以及需
要改进的地方。
2.教师对学生的讲解从内
容上、形式上进行点评。
3.教师对第2章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
学生演讲中的优点、值得改进之处、第2章内容框架及重点部分。
课外复习、预习要求及作业布置
复习本节内容,预习下节内容
课后小结
周次 4、5 第 8.9.10 次课 学时 6 教案设计人 尹卫华
章节名称 整合营销传播方案
授课形式 理论课■ 案例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
目的:理解有关营销传播模式的基本知识,掌握消费者品牌决策过程,领会整合营销传播过程中
的基于对象的营销传播模式及其内涵。
要求:结合消费者行为学理论理论,结合企业实际案例学习基于对象的营销传播模式及其内涵。
本次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消费者品牌决策过程、整合营销传播过程中的基于对象的营销传播模式及其内涵
难点:整合营销传播过程中的基于对象的营销传播模式及其内涵
教学内容提要及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
1.回顾上节内容,找到上一章节与本章内容的联系(5分钟) 2.营销传播过程与互动(100分钟) 3.消费行为及认知转变(100分钟) 4.基于对象的传播模式(65分钟) 1.用图解的方式解释一般传播模式和营销传播模式;
2.用案例讨论的方式,解
释营销传播中的干扰以
及干扰产生的原因;
3.用提问的方式引出基
于对象的传播模式
板书设计
案例、图例
课外复习、预习要求及作业布置
1.复习本节内容,预习下节内容
2.用认知反应模式、推敲可能性模式分析某广告效应。
课后小结
周次 6.7 第 11.12.13 次课 学时 6 教案设计人 尹卫华
章节名称 品牌与消费者关系
授课形式 理论课■ 案例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
目的:了解品牌在整合营销传播中的价值;掌握品牌认同理论;理解品牌关系的实质以及建立品
牌关系的前提所在;学会分析品牌现象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掌握品牌关系在整合营销传播中的
运用。
要求:与品牌管理课程相结合,与知名品牌的传播案例相结合理解和掌握课程相关内容
本次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品牌认同理论;品牌关系的实质以及建立品牌关系的前提;品牌现象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
品牌关系在整合营销传播中的运用
难点:品牌关系
教学内容提要及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
1.回顾上节内容,找到上一章节与本章内容的联系(5分钟) 2.整合营销的终极追求(100分钟) 3.品牌形象与品牌资产(100分钟) 4.建立稳定的消费关系(65分钟)
用案例、讨论、提问的
方式,解释品牌形象与
品牌资产、消费关系的
建立。
板书设计
品牌形象、品牌资产、消费关系图
课外复习、预习要求及作业布置
复习本节内容,预习下节内容
课后小结
周次 8 第 14.15 次课 学时 4 教案设计人 尹卫华
章节名称 媒介形态与接触点
授课形式 理论课■ 案例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
目的:理解接触的概念以及其对企业营销传播的重要意义,了解计划内信息与计划外信息的各自
特征及区别,掌握各媒体形态的特征并能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合理的媒体选择与组合。
要求:关注各种类型的营销传播模式,了解用了哪些媒介形态,分析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接触点。
本次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接触的概念以及其对企业营销传播的重要意义,计划内信息与计划外信息、各媒体形态的
特征、选择与组合
难点:接触的概念、计划内信息与计划外信息
教学内容提要及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
1.回顾上节内容(5分钟)
2.媒介形态的发展变化(50分钟)
3.品牌接触的多种途径(60分钟)
4.有效管理不同接触点(60分钟)
5.总结(5分钟)
1.通过列表、提问的方式
让学生对媒介形态进行回
顾。
2.以建桥为例,解释品牌
接触的多种途径。
板书设计
课外复习、预习要求及作业布置
复习本节内容
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