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7 年福建省金融运行报告

2007 年福建省金融运行报告

2007年福建省金融运行报告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内容摘要]2007年,随着国家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支持力度的加大,福建省经济呈持续向上的良好发展势头。

城镇化、工业化推动投资率不断提高,住、行等消费水平的提高带动消费逐步升级,外经贸结构逐渐调整优化。

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农业和服务业发展得到加强。

闽台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

能源、原材料、燃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加大等因素促使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金融部门认真落实宏观调控政策,银行业经营转型加快,证券业对经济的影响力和支持力度明显加大,保险业对社会保障能力继续增强,融资结构初步改善,货币政策环境面临新变化。

2008年,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加快,三次产业结构、工业行业结构调整优化步伐将加快,产业竞争力将进一步提高。

但国际经济运行放缓以及一系列调控政策的累积效应可能使投资、消费、出口增长放缓。

金融部门将认真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强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整、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目录一、金融运行情况 (1)(一)银行业规模效益提升,改革创新进程加快 (1)(二)证券业发展活跃,服务经济发展功能增强 (3)(三)保险业持续发展,经济社会保障面拓宽 (3)(四)金融市场交易活跃,直接融资比重提高 (4)(五)征信体系建设加强,金融生态环境改善 (5)二、经济运行情况 (5)(一)总需求比较旺盛,投资拉动作用较强 (5)(二)总供给较快增长,二产主导地位突出 (6)(三)价格总水平上升明显,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7)(四)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 (8)(五)综合能耗继续降低,生态环境改善 (8)(六)房地产市场高位运行,调控效应逐步显现 (10)三、预测与展望 (10)附录: (12)(一)福建省2007年经济金融大事记 (12)(二)福建省2007年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13)专栏专栏 1 能效贷款助推节能减排 (9)表表 1 2007年银行类金融机构情况 (1)表 2 2007年各类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分季度的流动性比率 (2)表 3 2007年各利率浮动区间贷款占比表 (2)表 4 2007年证券业基本情况表 (3)表 5 2007年保险业基本情况表 (4)表 6 2007年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表 (4)表 7 2007年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表 (4)表 8 2007年非金融机构融资结构表 (5)图图 1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变化 (1)图 2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变化 (2)图 3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变化 (2)图 4 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及外币存款利率 (3)图 5 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5)图 6 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率 (6)图 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率 (6)图 8 外贸进出口变动情况 (6)图 9 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6)图 10 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率 (7)图 11 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者价格变动趋势 (7)图 12 财政收支状况 (8)图 13 商品房施工和销售变动趋势 (10)图 14 主要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变动趋势 (10)一、金融运行情况全年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保持快速发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以下简称“海西”)建设支持力度加大,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促进三业加强合作,融资结构逐步改善,征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金融生态环境改善,金融跨市场产品创新对银行业经营和货币政策影响值得关注。

(一)银行业规模效益提升,改革创新进程加快银行业体系扩大1(见表1),存贷款业务继续增长,中间业务发展迅猛,效益大幅提高,利率上行,改革加快。

实现利润225.3亿元,增长74%;中间业务收入增长90.7%,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较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分别较年初下降40.9亿元和1.5个百分点,实现“双降”。

表 1 2007年银行类金融机构情况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

1.存款增长放缓,波动性加大。

企业和居民证券类资产多元化及对物价上涨预期影响了金融机构新增资金来源,存款呈现增长波动幅度大、活期化趋势增强、在企业(居民)存款与同业存款之间转换的特点(见图1)。

年末人民币存款增幅同比下降8.3个百分点,月度增量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达852.6亿元;年末人民币定期存款2余额占全部存款余额的比重为26.1%,同比降低4.7个1农村信用社以统一法人联社为主的产权制度改革导致全省银行类金融机构法人个数减少。

2不含通知存款。

百分点;同业存款和储蓄存款分别新增263.3亿元和234.1亿元,分别比上年多增104.5亿元和少增343亿元。

但上述因素对农村影响比城市小,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存款新增额与上年基本持平。

受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外币存款年末余额负增长16.2%。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

图 1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变化2. 贷款增长较快,结构变化明显。

由于供需两旺,全年贷款运行呈增长较快、期限中长期化、投放前高后低的特点,银行业存贷款变化特点给流动性风险管理带来较大挑战(见图2、图3)。

人民币各项贷款年末余额增长25.1%,受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拉动影响,中长期贷款年末余额和增量分别占各项贷款年末余额和增量的比重为53.5%、68.6%。

分类别看,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快速增长52.8%,增量占比达34.8%,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基础设施3、制造业、采矿业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4.7%、21.5%、32%。

外币贷款下半年增长较快,年末余额增长45.2%。

经济发展薄弱环节继续得到支持,农业4贷款增量占比较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增加141.7亿元;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全年累放9295.2万元,为上年的2.3倍。

货币信贷调控效应初步显现,第四季度贷款新增额相比前三季度减少较多。

3含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4包括农、林、牧、渔业。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

图 2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变化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

图 3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变化3.经营转型加快,金融创新产品涌现。

金融市场发展、流动性过剩、真实利率较低及监管政策调整促使银行业跨市场金融产品创新加快,投资于国内证券市场、货币市场、黄金市场、实体经济及国际金融市场的各类理财产品发展迅猛,全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理财销售金额165.8亿元,为上年的7.9倍。

跨市场金融产品创新增强资金在存款、证券、信贷、信托等市场之间流动的同时,对货币供应总量和层次结构的监测和调控提出了新的挑战。

4.地方金融机构流动性比率5较高,总体上支付能力正常(见表2)。

城市商业银行流动性受存5流动性比率为流动性资产比流动性负债。

款波动影响较大,但其利用金融市场调节流动性的能力相对较强;农村金融机构由于存款来源相对较稳定,流动性比率波动相对较小。

表 2 2007年各类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分季度的流动性比率单位:%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银监局。

5.利率上行,金融机构议价能力增强。

金融机构上半年上浮利率贷款比重较低,下半年受资金日益趋紧影响,上浮比重提高,全年上浮比重较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见表3)。

固定利率贷款利率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短期贷款利率上升最快,年内升幅超过本年累计加息幅度。

各期限浮动贷款利率水平年内呈持续上涨态势,涨幅于三季度达到峰值。

大额美元存款利率与同期3个月的LIBOR 利率走势总体吻合(见图4)。

美元固定贷款利率持续走低,但年末抬高。

表 3 2007年各利率浮动区间贷款占比表单位:%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

图 4 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及外币存款利率6.银行业机构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提高。

兴业银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银监会确定福建省首批村镇银行组建试点工作在永安、建瓯两市开展;省内邮政储蓄小额贷款业务在闽侯县率先试点;省农业发展银行调整功能定位和完善运作机制,加大商业化经营力度;省农业银行按照“面向三农、商业运作”的市场定位,在泉州市、三明市启动面向“三农”金融服务试点;联华信托公司成功引入澳大利亚国民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成效明显,年末农村合作银行由上年的1家增至3家,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统一法人联社为主要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全部完成。

年末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平均资本充足率比2002年末提高13.9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6比上年末下降1.8个百分点。

(二)证券业发展迅速,服务经济发展功能增强证券业较快发展改善了社会融资结构,对增加企业融资渠道、提高竞争力起了重要作用。

1.证券市场交投活跃。

全年投资者新开户数为上年的9.9倍,股票、基金交易额为上年的5.6倍。

2.证券机构综合实力增强。

全省三家法人券商7净利润为上年的7.2倍,总资产、净资产、净6 按四级分类法。

7分别为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广发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和厦门证券有限公司。

资本分别增长49.1%、60.1%和272.6%。

兴业证券完成增资扩股,通过了创新试点类证券公司评审,并收购了华商期货公司。

3.上市公司融资功能增强。

省政府出台了《加快推进企业上市的意见》,全省上市公司已基本完成股改或启动股改程序。

共18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或再融资288.9亿元(见表4),近300家企业列入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或上市重点工作对象8,企业上市推动公司治理结构改善和产业产品结构升级。

4.证券公司创新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完成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后续整改的核查验收;全面推进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认真落实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动态监控;进一步规范证券经纪业务。

加强对期货公司客户保证金安全存管、风险控制水平监管。

表 4 2007年证券业基本情况表数据来源:福建证监局、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三)保险业持续发展,经济社会保障面拓宽随着保险体系不断完善,其降低经济运行风险和改善民生作用逐渐增强。

1.机构组织体系不断完善。

平安养老、国泰人寿、国寿财险、人民人寿、中银保险等5家保险公司经营主体相继进驻福建省,年末全省保险公司经营主体增至29家。

2.保险保障规模扩大。

实现保费收入增幅比上年提高7.7个百分点,全省保险深度、密度分别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和117.1元/人。

由于车险业务提取的未决赔款准备金大幅增长,其他非车险种如农业保险、船舶险、责任险赔款支出增加,以及2002年大量销售的5年期分红保险产品陆续到期,全年赔款与给付累计支出大幅增长8指被市、县两级发展改革部门列入。

53.8%,比上年提高43.3个百分点(见表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