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

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

优化环境创新举措推动我镇童装产业加快升级——关于“童装产业加快升级年”活动的调研报告近年来,织里镇党委、政府注重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童装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整个产业在金融危机中逆势上扬,蓬勃发展,童装产业不仅是织里的富民产业,而且逐步成为政府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

但总的来讲,离现代童装之都的目标差距较大。

需要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优化环境,创新办法,突出重点,做实工作。

一、我镇童装产业发展现状截止2009年11月30日,织里镇拥有童装类企业11468家,其中生产童装6780家、绣花1615家、印花475家、罗纹212家、敷料836家、面料917家,童装生产企业比去年同期增长23%。

预计09年全年产量4.2亿件,销售额12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和20%。

外来生产企业新增约1200家,总户数达到3800多家。

各项数据比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一)三年来的主要成效:1、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产业配套逐步完善。

一是两次规模浩大的童装企业创新创强大会向企业表明政府的产业政策,使在织里做童装的企业安心、放心、有信心,创业热情进一步增强。

二是投资巨大的织里中国童装城一期工程日渐凸现,将成为产业升级的强大引擎;三是南浔农村合作银行、万邦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行业的扩大,为中小童装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多种融资渠道;四是联托运市场彻底整顿,降低了流通成本,加快了物流速度。

2、品牌建设得到重视,产品质量逐年提升。

各级品牌合计已达33个,比07年翻一番。

今年新增省著名商标1个(妙萌);市著名商标3个(小猪嘟嘟、开米洛、石头剪子布);市名牌产品3个(妙萌、玲珑宝贝、誉尔赛)。

正在申报省著名商标的有7个,市著名商标的有8个;申报省名牌产品的有1个,市名牌产品的有5个。

童装质量经过三年整治有明显提高,去年一度泛滥的“黑心棉”现象绝迹;产品标牌标识的不规范现象得到有效改善;仿、傍名牌行为彻底根治;无照无证经营行为基本治理;对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认识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安全生产深入人心,社会责任明显增强。

经过3年多的综合治理和一年多的长效监管,童装生产企业的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消除,企业业主和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极大提高,消防安全事故大量减少,事故危害程度显著降低,安全生产成果得到巩固。

员工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夫妻房、空调房正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出现,工作时间、工资发放逐步制度化;依法纳税意识逐渐增强,纳税金额稳步增长。

4、内销市场风生水起,外销市场调整融合。

金融危机造成广东、福建大量童装生产企业的破产,给主攻内销市场的织里童装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国各地批发商云集,加速了织里童装产业在国内市场的开疆辟土的进程,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兴旺态势。

今年新成立的2家外贸公司,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信息优势和渠道优势,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调整,正在探索一条外贸公司和外贸加工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之路。

(二)目前的主要问题虽然受外部环境的有利推动,织里童装产业有着不俗的市场表现,但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有些问题还有逐渐恶化的趋势,主要表现:1、产业结构重心上移的趋势不够明显。

经历2006年的集中整治,上下分离解决了安全生产问题,但没有解决家庭作坊的模式,产业仍然维持一种“扁平式”的企业集聚。

绝大部分产品定位以面向内陆农村和批发市场为主。

就是被政府列为重点扶持的企业,大多数近两年做大、做优、做特、做新的动作不明显,没有快速带动整个产业的结构上移。

2、品牌推动型的增长优势没有完全形成。

织里童装历史上走的是以尽可能的少投入,低成本来抢占低端市场份额的低成本、低价格、低收益为特征的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

所以量的领先,并没有使织里童装成为我国童装市场的主流。

近年来随着硬件设施的投入、税收的增加,低成本的产业优势正在逐步失去。

而品牌推动型的增长优势没有完全形成。

3、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将日益严重。

近年来,“民工荒”在沿海地区愈演愈烈,下半年全镇至少缺5万民工。

原因在于:一是随着中西部的发展及生活条件的改善,许多民工留于当地而不愿外出务工;二是民工源不断减少,后续的年轻工人不太愿意从事服装制造业等高劳动强度的工作;三是逆势飞扬的织里童装业吸引了许多新的业主加入童装生产领域,迫使原本就不多的民工资源严重跟不上。

劳动力是织里的命根子,没有人也就没有了织里。

4、企业主艰苦创业意识需进一步提高。

部分童装企业业主虽然已经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小富即安、小进则满、怕吃苦思想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缺乏敢闯敢冒、做大做强、勇争第一的勇气和决心,很多企业趁目前资金充裕的机会大肆炒房地产或搞其他经营。

影响制约着童装企业的做大做强和产业层次的提升。

5、童装企业规范管理任务依然严峻。

由于童装产业准入门槛较低,从业人员面广量多,文化素质不高,加上部门监管力量薄弱,存在着消防安全、产品质量等较多隐患,也带来了治安管理、工商管理、税收征管等诸多困难。

存在着管理机制滞后于产业迅速发展的现象,目前都要靠政府“五位一体”办公室负责监管,按照目前的人员数量和监管素质,工作难度很大,需要进一步强化和规范。

二、转型升级是我镇童装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一)为什么要进行产业升级。

1、产业升级是实现诚信经营,打响区域品牌的要求。

织里现有童装类企业一万多家,但规模以上企业只有40家,大量的小型企业集中于狭小的价格区间拼抢有限的客户资源,质量问题难以保证,信誉问题受到伤害,严重制约了织里童装美誉度的提升。

2、产业升级是实现品牌战略,扩张市场份额的要求。

近几年来,从市场占有率来看,虽然产量逐年增加,但市场占有率基本没有变化;从市场结构来看,在国内一线城市基本没有作为,二线城市影响有限,三线城市和广大农村市场是织里产品的广阔天地;从销售渠道上来看,通过批发市场销售还是多年来唯一的选择;从销售价格来看,还是低端童装的代名词。

3、产业升级是实现税收目标,承担社会责任的要求。

目前的税收体制,隐藏着产业提升的一个重要的不稳定因素。

大量中小企业以低成本的税收优势,肆意冲击市场秩序,扰乱市场价格,对规模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要抬高行业准入门槛,公平税负,逐步淘汰小、乱、差的童装生产企业,实现产业在更高层次上的健康发展。

4、产业升级是创建和谐社会,提升区域形象的要求。

和谐社会的根本就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童装产业是织里镇的“富民产业”,这个被称为“百姓经济”的产业使08年织里镇农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2%。

因此,加快产业升级,可以打破产业发展的瓶颈和桎栲,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和平台,促进童装产业在织里镇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为创建和谐社会夯实经济基础。

(二)产业升级要解决的本质问题。

产业升级主要是指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

产业结构的改善表现为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结构的提升;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表现为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

织里童装产业升级就是企业通过经营模式创新带来产业结构的改变,使整个产业从目前的中低档结构,升级到高中低均衡的产业结构,大量提高品牌企业和优势企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和数量,核心竞争力的中心上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产业升级的时机选择。

目前,金融危机造成广东、福建童装生产企业的大量破产,使许多原本在广东采购的客商转向织里来采购。

织里灵活的补货机制、快速的市场反应等等广东等地企业所没有的优质服务,获得了客户的认同。

而新客户的口口相传和广为宣传,进一步提升了织里童装的影响力。

如果说,织里童装多年经营积累的集群文化和产业优势是产业升级的内因的话,那么近来客户的螺旋式上升,是促进产业升级的外在推动力量,加上政府高效务实的规范管理,我们认为,织里童装产业升级的时机已经成熟。

(四)产业升级的主体。

产业升级的主体是童装生产企业及童装产业链企业,产业升级的引导者和管理者为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宣传者和推广者为全国各地的童装经营企业和煤体,接受者和认同者为最终消费者。

三、我镇童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措施2009年,在织里镇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童装产业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产业提升年”活动,经过一年的努力,整个童装产业出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为2010年织里童装产业的进一步加快升级打好了基础。

2010年的对策措施是:(一)加快完成产业结构布局升级。

一是发展几家超大型企业。

以今童王为龙头,加速企业的合作,选定3—5家老板素质好、产品质量过硬、市场口碑极佳、设计研发有保障童装企业作为超大型企业的后备力量,各方面政策给予重点倾斜,三年时间使他们迅速成长,成为整个产业的先导和标杆。

二是成立一批工贸合作企业。

充分利用新童装市场的信息平台鼓励企业成立多种形式的商业机构和商业合作组织,牢牢抓两头促中间,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现代经营模式,形成工贸一体的产业集群新模式。

三是引进一批知名企业。

利用织里童装产业集群效应引进一批有实力的国内国际知名童装品牌企业,引导实力不济,经营能力不强从事贴牌加工。

四是培育一批外贸企业。

以招商为突破口,市场为平台大量引进外贸经营户,由外贸经营户直接下单给企业,从而把外商引到织里,逐步形成通过市场整合产品销往国外的外贸经营体制。

现有的外贸企业培养成为外贸中介服务组织。

五是升级一批配套企业。

引导面料、辅料、砂洗,无纺、印花、绣花、罗纹等相关辅助产业提升产品和服务;加快物流行业升级、服务质量升级、流通范围升级;引导银行、电信等部门尽快引进新产品,创新业务,升级服务。

使织里里童装产业形成以3--5家超大型企业为龙头、以100家大型企业为先导、以1000家中型企业为骨干、以面广量大的小型企业为补充的新产业布局。

(二)积极促进创业理念升级。

一是开展“我做童装”参观活动。

组织企业向优秀企业学习,参观在市场上有足够的影响力的童装企业,与他们开展交流活动,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面对危机的态度、坚持童装事业的信心。

二是开展“我卖童装”调研活动。

组织企业调研全国各地的经销商、批发市场,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我们的工作;组织参加中国服饰服装博览会、广交会等面向国内外客户的大型展会,与国内外厂家同台竞技,从而看到自己的不足,解决自身的问题。

三是开展“我爱童装”培训活动。

组织管理、法律、设计、职业素质等为主题的专项培训;引导有进出口经营权企业和有意向从事外贸的企业参加省、市、区各类培训,学习国际贸易中快速适应国际环境,规避贸易摩擦,降低国际经营的风险的基本知识。

四是开展“童装与织里”学习活动。

广泛宣传政府为推动童装产业升级而制定的政策措施,深刻了解政府为推动童装产业的持续发展所做的努力,细心领会劳动合同法、税收、“三合一”整治、质量整治等措施等工作对织里童装健康发展的长远意义和深刻影响。

五是开展“党建与童装”发展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