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韩国人眼中的中国

韩国人眼中的中国

宰贤 上海交通大学韩国籍博士生
继2010年超过日本后,去年中国G DP达到47.2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
长9.2%。不管愿不愿意,中国都已经与美国并称G2。包括《经济学人》在内的
西方媒体以及中国社科院都预测在2020年之内,中国GDP有望超过美国,成为
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最大经济体未必意味着最发达的经济体。届时中国需要依靠自身的软实力来
赢得世界的认可,为此,中国必须具有输出文化及价值观的能力,如此才能成为
与经济规模相符的强国。那中国准备好了吗?从我在中国生活的经历看,我所接
触到的中国人,有些缺点仍然比较明显。

其一,缺乏“团队精神”。相比于韩国人,中国人这个特征更加明显。足球
是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中国在足球上总是打不过韩国,与中国在个人项目上的
优异表现形成鲜明对比,这始终令我不解。我想,这也许是因为中国球员缺乏团
队精神,他们都倾向于单干,但足球恰恰是十分强调团队合作的运动。由于韩国
国家小并由单一民族组成,韩国人的团队精神似乎过于强烈,但这会在危急时刻
发挥关键性作用。

在我看来,中国人缺乏团队精神,进而导致缺乏主人翁意识,结果小到所工
作的企业、大到国家,较为缺少同舟共济的精神。这最终使得中国职工跳槽的概
率比亚洲其他国家更高,甚至使得当今中国兴起了富豪们的移民热潮。

其二,缺乏“服务意识”。这无疑是让我最不满意的,我甚至觉得中文里似
乎没有“服务”一词,这可能是计划经济时代留下来的弊病。银行、电信等垄断
企业也好,餐厅等服务型企业也罢,消费者都难以得到令人满意的服务。2008
年的一个星期天,我去了银行缴纳煤气费。那时排了约40分钟的队后,我才能
缴费,缴费却只需要15秒,非但效率很低,并且我根本没享受到热情的服务。

此外,我感觉很多餐厅的服务员实际是以不服务为目标而服务的。好的服务
员,你不招呼,她也会主动过来问你,因为她会观察着你。不好的服务员是你招
呼,她却听不见你,因为她不想听见。我在韩国坐高铁时不经意间发现,乘务员
一进车厢就低头,并且走出车厢之前再低头才离开车厢。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近年来,尽管中国铁路的硬件显著升级,但其服务水平并没有相对应地提高。

其三,缺乏“细节意识”。很多人以大方为男人的标志,但往往忽略细腻的
价值。眼下中国产品比以往进步了很多,不少产品未必逊色于进口货。然而,它
还是差最后一厘米。我总是觉得,中国服务也好,中国产品也罢,都不够周到、
不够体贴。以前,韩国产品在海外市场上与日本产品竞争的时候,也面临过同样
的问题。从外观上,韩国产品与日本产品没有太大的差距,但是日本企业比韩国
企业更讲究细节。这令消费者时常发现日本产品很细腻且周到,更切实地满足他
们的需求。这不到1%的差异往往使得消费者最终选择日本产品。
许多中国企业也在追求精益求精,在99%的程序上他们尽力而为,但却容易
忽略小的细节,或者说不能将精益求精进行到底。这往往使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大
打折扣。

其四,缺乏“创新意识”。这与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很大关系,且不说盗版D
V D,到处可见盗版图书,对此大部分人已经习以为常,而我还不习惯。去年底
出版的乔布斯传记也不例外,在它出版的数日之内,它的盗版已经上了地摊。

在对盗版图书产业链如此高的效率感到惊叹的同时,我也对如此明目张胆的
盗窃行为感到愤怒。很多学者和专家指出了目前中国缺乏创新的种种理由:应试
教育、过于强调做人等。其中,强调做人要低调等东方的传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
异类人才发挥才能。不过更不可忽略的是,当今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创
新的人不能得到其应得到的回报,反而经常吃亏。相反,抄袭的人更容易获得较
高回报。实际上,这样的外部环境在鼓励抄袭。

在我看来,上述四个缺点无疑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绊脚石。倘若中国能
够克服它们,将有助于中国实现“转方式调结构”,同时也更容易赢得世界的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