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合同法与CISG关于违约责任之比对【摘要】实际履行和损害赔偿作为合同法违约的两大责任形式,我国合同法以实际履行作为主要的违约救济方式;cisg为了克服两大法系对合同违约救济的不同规定,更好的规范国际货物贸易则采取了妥协兼容的办法,提出了更为细致周密的规则,为合同当事人提供了更充分的救济途径。
【关键词】违约责任;合同法;cisg
一、问题的提出
cisg(国际货物销售合同联合国公约)与我国合同法对合同违约的救济途径之实际履行上有何区别,cisg中除实际履行和损害赔偿规定之外的宽限期内履行的特别规定有何意义?二、cisg与我国合同法于违约责任之比对(一)公约之违约责任
cisg是限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规则,它旨在为国际货物贸易提供一个能够调和不同法系从而适用于贸易各方当事人的国际通
行的统一规则;也可以说cisg是两大法系即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兼容妥协的产物,在违约救济内容上,它将英美法系强调的损害赔偿和大陆法系侧重的实际履行巧妙结合在一起。首先在横向上将违约分为根本违约和非根本性违约,进而在纵向上根据不同的情形和违约程度分别规定不同的救济途径。根本违约是公约为避免不同法系冲突而创制的一个概念,公约第25条将根本违约定义为: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的结果,如使另一方当事人蒙受损害,以致于实际
上剥夺了他根据合同规定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即为根本违约。以“造成损害”和订立合同时“可预见到”为要件,但这一概念在实践中也难免显示出其含糊性和不确定性,公约的克服办法是对根本违约的救济途径进行规定和限制,所以是否构成根本违约则直接决定受害方当事人可主张的救济途径。公约在第二和第三章中根本违约下的救济途径有:主张损害赔偿,要求实际履行,修理货物或提供替代物,允许自己履行,宽限期内履行、解除合同。归结起来,公约包含违约救济的两大原则:损害赔偿和实际履行。公约并没有侧重强调一方,而是基于对在何种违约情形下哪种救济途径更有利于保护受害方利益和维护合同秩序的考虑做出细致的规定。(二)我国合同法以实际履行为原则
我国合同法继承大陆法系的做法以实际履行为违约的主要救济手段,与损害赔偿、违约金、定金、解除合同等制度形成我国合同法的违约救济系统。合同法第107条中只笼统的规定对不履行或履行不符的应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对于实践中采用何种救济途径更为合理有效并没有具体的规定。实际履行则根据债务是否为金钱债务区别对待,除合同法第110条规定的法律上或事实上不能履行,标的不适合强制履行或履行费用过高的例外情形外,债权人可要求实际履行。结合合同法第112条之规定,不难发现我国合同法更侧重强调实际履行原则,而将损害赔偿置于次要位置;可以说合同法将实际履行原则作为合同违约的主要救济方式。
另外,合同法还规定了其他救济途径,根据当事人约定或法律规定适用违约金或定金制度,解除或终止合同的规则,但同时不妨碍受损害方根据合同法规定主张损害赔偿或实际履行予以救济。(三)公约之实际履行
公约分别在买方和卖方的补救办法中规定实际履行规则,但不难发现实际履行对进行国际贸易的买方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卖方最大利益在于货款支付,这完全可通过损害赔偿和利息获得。一般而言,主张实际履行的便利在于减少诉讼过程中受损害方的举证责任,证明对方违约即可,而不需要对损害赔偿进行举证。而在国际贸易中,这一规则还充分地体现买方特殊利益需求。首先是基于对合同标的特殊性的考虑,对于买卖标的具有某天然禀赋或特性时,买方合同目的显然是获得该特殊标的,卖方违约则使买方的合同目的落空,损害赔偿并不足以弥补这一损失;另外,买方重新寻找卖家进行缔约磋商的费用损失及寻找替代物缺乏相当质量时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公约第46条对实际履行做出规定和限制,第一款只对实际履行作出一般规定,第二款则对实际履行进行具体限制,买方只有在不符情形构成根本违约时才能要求交付替代物;另外,对货物进行修理须合理可行,这一点我国合同法也有体现。但整体相比而言,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以实际履行为原则,仅以金钱债务和非金钱债务加以定性和区分,同时以实际履行的例外条款进行限制,还停留在可
行与否的层面,过于粗糙而不利于当事人的利益保护。三、公约之特别规定——宽限期内履行
公约分别在第47条和第63条作出规定,这是公约中特殊的救济方式:守约方可规定一段合理时限的额外时间,让违约方履行其义务。除非违约方收到守约方的通知,声称他将不在所规定的时间内履行义务,守约方在这段时间内不得对违反合同采取任何补救办法。但是,守约方并不因此丧失他对迟延履行义务可能享有的要求损害赔偿的任何权利。第一款规定允许给予违约方一定合理期限内履行合同义务,关键在于第二款的规定,如果违约方不按照第一款规定履行或表示不履行,则公约旨在促使违约方进入这一种局面:违约方的行为已经构成根本违约,守约方可依公约规定选择有利的救济办法。这一规则是根据根本违约理论设置的,在进入根本违约阶段之前设置一个缓冲环节——宽限期内履行,宽限期给予违约方补救机会,若违约方不履行或宽限期届满则由守约方依公约主张救济办法。
宽限期内履行还为守约方可能的困境指明出路:即当履行期限并非为合同实质性条款,仅为迟延履行不构成根本违约的情形,而守约方无法明确判断对方是否已构成根本违约时,宽限期内履行一方面给予违约方补救机会,一方面可以使守约方避免因为判断错误而宣告合同无效造成损失。四、结语
公约规定内容横向上将违约分为根本违约与非根本违约,纵向
方面将根本违约具体细化,针对不同的违约情形规定相应的救济途径,更有利于维护合同和当事人的利益,值得我国合同法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