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基层党建水平ppt
党员召开党员大会进行选举时,对到会人数有 什么要求?哪些人可不计算为应到会人数?的日
常管理
根据《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 规定,党的基层组织召开党员大会进行选举时,有 选举权的到会人数应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五分之四, 会议有效。考虑到基层的实际情况,如果有选举权 的到会人数正好等于应到会人数的五分之四,可算 作会议有效。经上级党组织同意,并经党员大会通 过,党员因下列情况不能参加选举的,一般可不计 算在应到会人数之内:1.因患有精神病等不能表 达个人意志疾病的;2.年老体弱卧床不起和长期 生病生活不能自理的;3.因工作调动等原因按规定 应转走组织关系但没有转走的;4.正在服刑期的。
党员的党籍管理
• 党员有退党的自由。党员要求退党(书面申 请一次,口头申请两次),应当经支部大会 讨论后宣布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 • 党员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 合党员条件,党的支部应当对他教育,要求 他限期改正;经教育仍无转变的,应当劝他 退党。劝党员退党,应当经支部大会讨论决 定,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如被劝告退党的 党员坚持不退,应当提交支部大会讨论,决 定把他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
接收预备党员
• 预备党员在上级党组织批准后,才能以党员身份 正式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 要及时将批准的预备党员编入党支部和党小组。 • 预备党员参加民主评议,评议内容、要求和方法 步骤均同于正式党员。但是不能评为优秀党员。 • 预备党员不能担任党内职务,也不能担任党小组 长。 • 预备党员不宜讲党课。 • 预备党员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预备党员的预备期只能延长一次,延长预备期的 时间不能少于半年,长于一年。 • 对不具备党员条件的预备党员不能作劝退处理, 应在讨论其转正问题时,由支部大会决定延长其 预备期或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并报上级党组织 批准。 • 被延长预备期者,其党龄从延长预备期满后被转 为正式党员之日算起。
党员在调出所在单位时,在什么情况 下使用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党员证明信 和《流动党员活动证》?
• 党员因调动工作、外出学习或工作时间较长 (六个月以上),且地点比较固定的,应转 移党员正式组织关系,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 绍信;党员因临时外出学习、参加会议等外 出时间较短(六个月以内),应开具党员证 明信;常员短期外出或长期外出,但暂时无 法转移组织关系或开具党员证明信的,使用 《流动党员活动证》。
• 4、支部大会讨论两个以上人入党时,要逐个讨论和表
决。
接收预备党员
• 【支部大会接收预备党员决议内容】 • 1、应到会和实到会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 人数; • 2、发展对象能否被接收为预备党员的表 决结果(赞成、不赞成或弃权的票数各 有多少); • 3、发展对象的主要优缺点; • 4、通过决议的日期。
亲笔签名盖章或按手印。 • 申请入党的人要对党忠诚老实。 • 对没有入党要求的人,不能采取说服、 动员的方式,使其在并非自愿的情况 下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 • 申请入党的人要经得起长期考验。
第二步
• 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程序
本人 提出 书面 申请 一定 时期 的培 养考 察
征求 党内 外 群众 意见
支委会 讨论列 为发展 对象
上级党 组织审 查确定 为发展 对象
组织 部 预审
参 加 党 课 培 训
发 展 对 象
考察 合格
共青团 员入党 需经团 组织推 优
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的方式
个别谈话 听取党内外群众 意 见 民意测评
开座谈会
公 示
第四步
预备党员的接收与审批程序
发 展 对 象
上级 党组 织预 审合 格 确 定 入 党 介 绍 人 填写 《入 党志 愿书》 支 委 会 研 究 讨 论 支 部 大 会 讨 论 表 决
支部研究确定 后并落实1-2 名正式党员为 培养联系人,
填写《入党 积极分子考 察登记表》
上报上 级党组 织审核 备案
入党 积极 分子
每半年一次
培养联系人 每季度记录 一次
团员 需推优
第三步
• 确定发展对象 程序
入 党 积 极 分 子
通过培 养联系 人对其 一年以 上培养 考察
听取党 内外群 众意见
在选举中,当选票数应如何确 定?
• 实行差额预选时,赞成票超过实到会 有选举权的人数的半数时,方可列为 正式候选人。在正式选举时,被选举 人获得的赞成票超过实到会有选举权 的人数的一半,始得当选。如果得票 超过半数的被选举人多于应选名额时, 则以得票多少为序,至取足应选名额 为止。
党建专业术语
• 1、“非公经济党建”与“‘两新’组 织党建” • 2、大额党费与特殊党费 • 3、选举差额数与“四舍五入法”。 • 4、民主党派成员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问 题。
接收预备党员
• 【党委审批预备党员注意事项】 • 1、及时审批。必须在三个月内完成,如遇特 殊情况可适当延长审批时间,但不得超过6个 月。 • 2、一次党委会上如果同时审批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人入党应逐个审查和表决。 • 3、填写“党委审批意见”时,应写清楚被批 准的预备党员的预备期起止时间,同时通知 报批的党支部。
党员组织关系接转
• 党员转移组织关系,应由所在党支部开出党员
组织关系介绍信或证明,由党员本人亲自到上 级党委组织部门办理转移手续。 • 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由党员自己携带,妥善保 管,到了新单位立即交给党组织。 • 一般情况,对超过六个月不转移组织关系的党 员,要按党章规定,可以按自行脱党论处。 • 超过有效期的党组织关系介绍信不予接转,需 重新办理。
上报 上级 党组 织予 以公 示
不完全具备条 件的,可以延 长一次预备期, 不少于半年, 不超过1年;不 具备条件的, 取消预备党员 资格。
三 个 月 内
入党和转 党龄从预 正申请书、 备期满转 自传、政 为正式党 审材料、 员之日算 教育考察 起 材料
预备党员转正
• 【预备党员转正程序】 • 1、预备党员预备期满,主动提前向党组织 递交转为正式党员的申请。(转正申请主要 内容:提出转正申请,回顾总结在预备期间 的表现,查找差距、明确努力方向,表明自 己的决心。) • 2、党支部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 • 3、支委会审查; • 4、支部党员大会讨论、表决,通过其能否 按期转正的决议; • 5、上级党组织审批。
申请人汇报— 介绍人介绍— 支委会介绍— 党员讨论—表 决-形成支部 决议—上报党 委审批
上级 党组 织派 人谈 话
上级 党组 织审 批, 通知 支部
支 部 大 会 宣 布
预 备 党 员
未经政 审和培 训不能 发展
两名 正式 党员 担任
上报 上级 党组 织予 以公 示
三 个 月 内
预备期从 支部大会 入党 讨论通过 宣誓 为预备党 员之日算 起
• • • • •
第五步
•
预 备 党 员
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和转正程序
参加 支部 组织 生活
继续 培养 考察
本人 递交 转正 申请
征求 党内 外群 众意 见
支委 会讨 论审 查
支部 大会 讨论 转正
上级 党组 织审 批通 知支 部
支部 大会 宣布
正 式 党 员
入党 材料 存入 本人 档案
预备期 一年
党员的党籍管理
• 党籍指党员资格。申请入党的同志从被批准 为预备党员的那一天起,就取得了党员的资 格,也就有了党籍。 • 党籍不同于党龄。党龄表示党员在党内生活 和工作的实际经历,从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 员那一天算起。 • 党员的党籍问题关系到一个人的政治生命。 党支部在处理党员的党籍问题时,必须慎重 对待,按规定的程序办理。
哪些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包括:党的基层党委 (不包括工作部门党委)、党总支 (不包括工作部门党总支)和支部。 基层党委由党员大会或代表大会选举 产生,党总支、党支部由党员大会选 举产生。
基层党组织是如何设置
根据党员人数和工作需要,两者相
结合立党 总支,100人以上成立党委。
发展对象培训
【短期集中培训】 • 1、培训时间:5-7天,或不少于40个 学时。 • 2、集中培训结束时,必须进行考核, 考核合格的才能讨论其入党问题。 • 3、尚未列为发展对象的入党积极分子 和入党申请人,一般不宜参加短期集 中培训。
接收预备党员
【支部大会接收预备党员程序】 • 1、发展对象汇报自己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本人 履历、现实表现、家庭和主要社会关系情况,以及需 向党组织说明的有关问题。 • 2、入党介绍人介绍发展对象的主要情况,并对其能 否入党表明意见。 • 3、支委会向支部大会报告对发展对象审查的情况及 其他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的情况。
• 党员出国出境定居、自费留学,本人 应提出“停止党籍”申请(写明原由 和请假期限),并报县级组织部门备 案,预备党员档案须转到县级党委组 织部门保存备查。或将组织关系转到 驻外使领馆党组织。党员因事出国出 境无故超假一年以上回国的,一般不 能恢复组织生活,按自行脱党处理。 停止党籍期间不交纳党费。
党员的党籍管理
• 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 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 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 自行脱党。支部大会应当决定把这样 的党员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 • 预备党员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具备党 员条件,应当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经 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和上级党组织批准。
党员的党籍管理
• 4、与会党员发表意见,对其能否入党进行讨论。
• 5、发展对象对支部大会讨论的情况表明自己的态度。 • 6、采取举手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
接收预备党员
• 【支部大会接收预备党员的注意事项】
• 1、要保证出席人数。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实到会人数
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一半,才能举行;虽超过半数,但缺 席人数较多,一般也应改期召开。 • 2、发展对象和入党介绍人必须参加。 • 3、提前通知支部全体党员(通知本人提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