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培养高中生的阅读思维品质与阅读能力

如何培养高中生的阅读思维品质与阅读能力

才是有意义的。

因此在课堂提问时,教师可以采取多种策略进行提问。

例如分小组讨论,让小组讨论出一个一致的结果进行回答,如果小组内不能互相说服,则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或者是采取学生举手抢答,轮流回答等方式。

用这些方式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形成有价值的提问。

除此之外,由于不同学生对语文的感兴趣程度不同,学习基础和能力水平不同,因此不同学生对课本学习的领悟程度也不同。

教师在提问时,也要根据学生的语文能力水平设置出不同的问题。

对于能力稍差一点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对于语文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较难的问题,重点在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其全面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时,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提出如“在看到围观枪毙中国人时周围人在欢呼,如果是你在现场,你会作何感想”;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出如“,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表达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这和先生弃医从文有什么样的关联”。

通过不同问题的设置,以达到有效提问的目的。

二、科学合理地进行提问
课堂提问实现有效性的另外一个要点就是,课堂提问必须科学合理。

一方面,提问内容必须契合原文的中心思想,紧扣本文的教学目标,全盘考虑教材的重难点设计出有效的问题。

同时,提问还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人特点,设计出贴近学生思维方式和生活感受的问题,将学生与课本内容巧妙地连接起来。

例如在学习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被生活欺骗的情况,自己最终是怎么做的”。

在学完这篇诗歌过后,再遇到被生活欺骗的情况,又会怎样应对。

这样把课本内容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讲,有感可悟。

另一方面,课堂的提问要具有启发性,是具有创造性的提问,从本篇课文出发,向外拓展延伸,将相似的文章联系起来比较学习,使得学生的思维拓展开来,课堂学习氛围也会变得更加活跃。

例如在教学岑参的古诗《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们以前学习过哪些著名的送别诗歌?”从而引出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送友人》《渡荆门送别》、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等,并体会其中思想感情的异同以及情感表达手法的差异等。

三、富有技巧地进行提问
教师不同的提问方式也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提问
中学语文•教海拾贝II
11
的有效性。

如果提问太过于浅白;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就不足够;提问太过于深奥曲折,学生又难以领悟提问背后的深意,甚至因为难以思索出背后的答案而放弃思考;提问太过于枯燥无聊,又无法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一因此,教师进行提问,需要富有技巧性,从不同程度和角度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首先,提问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或设置一个悬念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时,可以给学生展示关于春天的图片,例如春天的原野、春天的花园等等,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情境。

再引导学生学习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天,顺势提出“,吹面不寒杨柳风1是一个怎么样的感觉,为什么要用'母亲的手'来形容春风?”让学生体味先生用词的精妙。

其次,一篇文章总会有一个核心问题,即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提问可以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层层向外延伸,让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更具有层次性。

围绕着中心思想这个主线,解决学习的主要问题,也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把握。

例如在学习《孔乙己》这篇文章时,可以围绕孔乙己这样一个人物形象,让学生思考先生主要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而文章从这个核心思想出发,是从哪些细节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这样从文章主线出发进行提问,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思考。

总之,语文是一门为学生整个知识学习系统打好基础的学科,语文教师如何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推进初中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作者通联:甘肃民乐县第三中学。

如何语养高e生的
阅读思维品质与阅读能力
画赵琳琳
江苏是一个教育大省,也是高考大省。

本省不少的高中生,尤其是成绩较好的学生都比较偏重理科的学习,从而忽略了语文课程的学习,更忽视了阅读能力的提高。

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变得尤为重要,语文阅读的有效性研究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新课改对中学语文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
1.培养社会需求飽创新型人才
•109«
‘伞I II中学语文•教海拾贝
在新课改中,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具有创造思维的人才。

因此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进行改革创新,将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创新传统的教育模式,改变原来以成绩分高低的现象。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着重提高学生的阅读探索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力0
2.摒弃陈规旧习,创建新的阅读教学方式
在新的教育时期,最为重要的就是要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使得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充分的阅读体验。

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阅读可以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

3.树止新型的阅读教学观念
在新的教育模式中,教师不应过度干预,教师的过度干预会导致学生对其产生依赖,并失去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的阅读教学观念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基本特点来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活动,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阅读的教育环节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得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阅读的感觉,从而进一步养成更加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传统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1.部分教师思想陈旧
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之中,一些语文教师无法改变原有的教育方式,对新课改的改革创新不够了解。

并且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墨守成规,依然使用耳提面命的教育模式。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能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就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产生兴趣,使得课程改革最终流于形式。

2.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创造能力缺失
目前的应试教育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障碍,大部分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以高考为主要目的,对学生进行有选择的教育,从而将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想象力束缚在了一个固定的模式中,在多年的教育活动中将学生的创造能力与个性逐渐磨灭。

三、新课改背景下进行中学语文创新阅读的措施
1.创新阅读教学模式
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与阅读能力应该创新语文阅读的教育模式。

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分类辅导、分组讨论、分层教育等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首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原有的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阅读的基本思路以标准答案为主。

因此应该积极改变这一教育模式,让学生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用心去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神韵与内涵。

其次,教师自身也应该提高阅读水平与阅读能力,培养自身的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能对阅读文章有一个充分的理解,从而进行一个更加专业的讲解,使得学生可以身临其境。

2.提倡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地位。

但是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应该以学生为主,不单单要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时还应该将知识学习与情感认知、三观的培养等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主张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发挥想象力,大胆阐述自己内心的阅读体验,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加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和情感交流
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加强教学过程之中师生的情感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方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具体特征来安排每个人的阅读任务,另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但是不需要对具体内容进行限制,可以安排一个大致的范围,从而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安排阅读课程,在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自由发言,通过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很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也让教师了解了学生的思想状态和阅读习惯,为教师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提供了依据=最后,通过课堂中大家的讨论与分享,可以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思想得到充分的交流,通过知识的分享使学生的思路更加开阔,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

总之,在教学中运用合理的阅读教学思路,我们就找到了把握文章的“穴位”,掌握了“四两拨千斤”的巧力,从而使阅读走出低效的困境,做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只要树立学生的本位意识,抱着“为了学生的—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就能推动新课改的发展,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
★作者通联: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

•1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