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霍译《红楼梦》与杨译《红楼梦》之比较
霍氏译本与杨氏译本在历经了30多年的大量传阅之后,都被认为是传世之作。
(1)两个版本中的人物姓名的不同翻译
杨氏版《红楼梦》中的人名翻译采用的是威式拼法,大多数名字都是译音。
如:贾政(Chia Cheng),宝玉(Pao-yu),黛玉(Tai-yu)等。
威氏拼写法沿用的是英语拼写的规律,由于英语发音与拼写之间并无规律可循,因此常出现一种拼法多种读法的现象,如作品第十回中出现的金荣与秦钟二人被分别译为Chin Jung 和Chin Chung,两个不同姓氏的人居然变成了同一姓氏,不利于读者对作品的理解。
霍氏版《红楼梦》中的人名翻译采用译音法与译意法相结合的策略,且译音法使用的标准是《汉语拼音方案》。
对于作品中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物,霍克斯大多采用的是译音法进行翻译。
如:贾政(Jia Zheng),宝玉(Bao-yu),黛玉(Dai-yu)等。
借助汉语拼音可以使原著中人物名称做到一人一音,避免混淆。
霍克斯深谙中国文化,他对作品中的一些下层群体的人物名称还采用了译意法。
这些汉语名有的反映出其主人的显赫地位,如:琥珀(Amber),珍珠(Pearl)等;有的则体现出主人的高雅情趣,如:袭人(Aroma),晴雯(Skybright)等。
不同的译名法在作品中会产生不同的作用。
杨氏译本采用的译音法更为广大英语国家的读者熟悉,符合西方人取名发音的习惯,但在艺术气质的表现力上却有所欠缺,无法完全传达出曹雪芹原作中要表达的一些信息。
霍氏译本把译音法与译意法相结合,虽然不为大多数西方读者所熟悉,但是具有一定的新意并增添了作品的艺术性。
(2)典故与双关的不同翻译
在文学作品中,典故和双关是两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更是被众多作家所采用,它们能够生动地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底蕴。
而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典故与双关又是一个难点,既要让读者能够理解其含义,又不失作品原有的文化内涵。
杨译本和霍译本就采取了不同方法来处理典故与双关的翻译。
典故实例作品中有贾母到清虚观看戏一回:
(贾母)又问第三本(戏),贾珍道:“第三本是《南柯梦》。
”
贾母听了便不言语。
杨译本:“ And what’s the third?”
“The Dream o f the Southern Tributary State.”
At this she made no comment. (V ol.1,431)
Based on a Tang story in which a scholar had a dream of great wealth and splendor: then he woke up and found it was an empty dream.
霍译本‘:What’s the third one going to be ? ’
‘The South Branch,’said Cousin Zhen.
Grandmother Jia was silent. She knew that The South Branch likes the world to an art-heap and tells a tale of power and glory which turns out in the end to have been a dream.
(V ol.2,81)
贾母为何在听了贾珍话后便不言语了呢?杨译本采用了直译的方法译出《南
柯梦》这出戏名,并用脚注的方式简要介绍了该戏的内容。
而霍译本采用了增译的方法介绍这出戏的悲剧内涵,即在原文本的基础上增加了介绍该戏的内容,并把其作为译本正文内容的一部分。
双关实例双关语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作品中经常起到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熟练地应用这一写作技巧,使得作品中的人物对话诙谐幽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但是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在语音及句法结构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译者在进行翻译时都会仔细琢磨研究译法。
在小说第四十七回中丫鬟鸳鸯与贾母有一段对话:
鸳鸯笑道:“鲍二家的,老祖宗又拉上赵二家的。
”
贾母也笑道:“可是,我那里记得什么抱着背着的”(第47 回,379)
杨:Amid general laughter Yuan-yang put in,“Pao Erh’s wife,not Chao Erh’s wife,Old Ancestress.”
“That’s right.”The old lady smiled.“How do you expect me to remember their names,whether they mean‘ carried in the arms or on the back ’* ? ”(V ol.2 98-99) * The surname pao (鲍) has the same pronunciation as pao (抱) meaning“to carry in the arms,” which is contrasted with pei(背)—“to carry on the back.”
霍克斯: ‘It was Bao Er’s wife,my old love,not Zhao Er’s,’said Faithful,laughing.
‘That’s what I said,didn’t I?’Grandmother Jia snapped.
‘Well,“Zhao” or “Bao” or brown cow–how can I be expected to remember such things? ’(V ol.2,435)
杨氏《红楼梦》采用的是直译加脚注的方法欲使读者理解双关语“鲍”与“抱”之间的谐音关系。
而霍氏译本并没有在译文中出现这两个谐音词,为了让英语读者更顺畅地阅读译作,霍克斯改用了英语中听起来颇为幽默的两个近音词。
杨氏的做法是为了更好地忠实于原文,采用直译或异化的方式来翻译《红楼梦》; 而霍克斯为了让英语读者能够更好地欣赏《红楼梦》这一经典巨作,多采用意译或归化的翻译手
法。
不同的翻译方法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喜好,也使得译者的目的得以实现。
综上所述,杨译本和霍译本的《红楼梦》是迄今为止最为权威和优秀的翻译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