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声乐作品实例
黄河大合唱
这部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声乐套 曲,产生于抗日战争初期,是诗人光未然 (张光年)和作曲家冼星海合作的一部成功 的大型声乐作品。1939年4月13日首演于陕 北公学礼堂,获得很大成功。从此,这首以 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 战斗意志、歌颂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 充满着无限激情和雄伟宏大气势的大合唱, 很快就传遍全国,并显示出它旺盛的生命力, 成为我国音乐史上的音乐巨著。
大型声乐作品
什么是大型声乐作品?
大型声乐作品主要指结构庞大,规模宏伟的 单乐章或多乐章的大型声乐曲。
大合唱
康塔塔
清唱剧
弥撒曲
安魂曲
大型声乐作品
大合唱:是大型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包括领 唱、独唱、重唱、对唱、合唱等常用管弦乐 队或钢琴伴奏。一般用来表现重大的历史或 现实题材。
康塔塔(Cantata):大型声乐套曲。最初以 咏叹调和宣叙调交替组成。17世纪中叶传入 德国,遂发展成为一种包括独唱、重唱、合 唱的声乐套曲,以世俗或《圣经》故事为题 材,巴赫是代表作曲家。
1.黄河船夫曲
(混声四部合唱) 1= D
光未然 词 冼星海 曲 演唱提示:《黄河船夫曲》吸取了民间劳动
歌曲,特别是船夫号子的音调素材,运用动机式 的主题核心贯穿发展手法和领唱、合唱相呼 应的演唱形式而写成。
2.黄河颂
(男中音独唱) 1= C 光未然 词 冼星海 曲 演唱提示:这是一首男中音独唱,音乐壮阔、
我国的大型声乐作品
1939年,冼星海创作了四部各具特色的大合 唱,即《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 《牺盟大合唱》和《黄河大合唱》。冼星海 是第一个用大合唱来表现现实斗争和人民生 活的作曲家。《黄河大合唱》这部不朽之作, 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范例。
我国的大型声乐作品
解放后: 女作家瞿希贤 《红军根据地大合唱》; 肖白等 《幸福河大合唱》; 晨耕、生茂、唐可、遇秋 《长征组歌》 秦咏诚 《海燕》 刘炽 《祖国三部曲》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全曲共分为八个乐章,但每 一章都不雷同,各具自己的性格、特点,每 段都扣人心弦。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音乐采用劳动歌 曲体裁的形式,通过对黄河船夫奋力与惊涛 骇浪拼搏的生动描绘,象征着中国人民吃苦 耐劳和勇于胜利的品质。开始的船夫号子和 其中的领唱、合唱形式,表现出了强烈的生 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4.黄水谣
(混声四部合唱)
1= E 光未然 词 冼星海 曲
演唱提示:这是一首民谣式的三段体合唱,歌 曲前后两段的曲调一样,但表达的情绪却不一 样。一、二两段形成速度、力量上的对比,要 表现出同是一条河流,但鬼子来后,景象就不同 了,人们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了,要尽量处理得人 格化一些。
5.河边对口曲
黄河大合唱
第二乐章,《黄河颂》。男高音独唱。采用 自由的三部曲式,以气势宏大、宽广豪迈的 旋律,讴歌了中华民族的象征——黄河。热 情地咏叹着她的雄姿,赞美着她的伟大。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是配乐诗 朗诵。
黄河大合唱
第四乐章,《黄水谣》。女声三部合唱、混 声合唱。这是一首民谣风格的抒情叙事曲, 叙述了人们对过去和平生活的美好回忆,以 及日寇入侵后人们所遭受的深重灾难。
黄河大合唱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这是整部大合唱的终曲,它综合展现了全部 大合唱的几个基本主题,总结概括了各乐章 的基本内容,使得抗日、爱国和必将胜利的 内容得到艺术上的完美体现。
黄河大合唱
这部声乐套曲自始至终用朗诵作为贯穿全曲、 推动音乐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她是我国近 代大型声乐作品的典范,也是我国近代合唱 音乐创作史上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
大型声乐作品
清唱剧:大型声乐套曲。包括独唱(咏叹调、 宣叙调)、重唱、合唱及管弦乐等。16世纪 末起源于罗马。17世纪中叶始发展为音乐会 作品,其中合唱处于主要地位。如亨德尔的 清唱剧《弥撒亚》是典范之作。
弥撒曲:通常有5个乐章组成,包括独唱、重 唱、合唱及乐队伴奏。如巴赫的《b小调弥撒 曲》是典范之作。
热情、深切。这首歌的音域虽然不广,只有一 个十度音域,但要唱好它,也并非容易,独唱者 要充分研究整体的布局,抓住
3.黄河之水天上来
(配乐诗朗诵) 光未然 词 冼星海 曲 演唱提示:《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
琵琶伴奏)是一首叙事长诗。。这首配乐诗主 要在于朗诵者的处理,应运用中国的吟颂,节奏 鲜明,意味深长。乐队不能喧宾夺主,要照顾和 突出琵琶和朗诵, 音乐是为朗诵陪衬的背景。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男声对唱、合 唱。采用山西民间音调的对答形式,刻画大 片国土沧丧后,人民悲惨的遭遇。最后的混 声合唱体现了人民群众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必 胜信念。
黄河大合唱
第六乐章,《黄河怨》。女声独唱,以激愤 悲切的音调,表现了一个失去丈夫和孩子、 遭受敌人蹂躏的中国妇女的悲惨遭遇。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齐唱、轮唱。描 绘出一幅出没于崇山峻岭、青纱帐里的游击 健儿的英雄群像,表现了黄河儿女英勇不屈 与侵略者殊死搏斗的战争场面。
和节拍的变换,以悲惨缠绵的音调,塑造出了一 个被压迫、被侮辱的沦陷区妇女痛苦哀怨的 形象。这是含着眼泪唱出的一首悲歌。
(男声对唱与合唱) 1= F
光未然 词 冼星海 曲 演唱提示:《河边对口曲》是一首男声二重唱
与混声合唱, 歌曲吸收了中国传统的说唱音乐 和山西民歌音调的特点。要求演唱者要有自 由发挥歌词内容的能力,在说唱的基础上,赋予 作品人物不同的性格。
6.黄河怨
(女高音独唱) 1=A
光未然 词 冼星海 曲型声乐作品
安魂曲:也译为“追思曲”。原是天主教徒 哀悼死亡者的弥撒曲。莫扎特、柏辽兹、威 尔第、勃拉姆斯等人的《安魂曲》都甚著名, 布里顿的《战争安魂曲》是现代安魂曲中的 重要代表作。
我国的大型声乐作品
我国的大型声乐作品最早是从1932年黄自创 作的清唱剧《长恨歌》开始。《长恨歌》在 用清唱剧这种外来形式揭示情节内容,抒发 感情,刻画形象,并使之具有本民族的特点 等方面,为后来的同类创作提供了有益的经 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