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的新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的新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三、马克思的哲学是辩述,例如,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他批评旧唯物主 义.把自己的哲学叫做“新唯物主义”。【2l】新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对自己哲学的一种表述,表明他的哲学仍 以唯物主义为基础,是不同于旧唯物主义的新唯物主义。 1868年.马克思在致库格曼的信中说:“我的阐述方法和黑格尔的不同,因为我是唯物主义者,黑 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固同年,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信中说:“当我们真正观察和思考的时候,我们永远 也不能脱离唯物主义。”∞1 1873年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2版跋中谈到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序言》时说:“在那里我说明了我的方法的唯物主义基础。”【24】马克思的这些论述,充分说明他的哲学是 唯物主义哲学.他的哲学以唯物主义为基础。 马克思还谈道,他的哲学包括辩证法在内。他说:“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 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转为独立主 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 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阎在这里,马克思说明他的辩证法 与黑格尔的辩证法根本不同:黑格尔的辩证法认为观念或思维是现实世界的创造主,是唯心主义辩证 法:而他的辩证法则相反,他认为观念的东西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 已。即认为观念是人脑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所以,他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辩证法。马克思批判了黑 格尔辩证法神秘的方面,吸取其合理的内核,把黑格尔唯心主义的辩证法颠倒过来,改造成唯物辩证
莩东’拜玄
2012年第8期
哲学
马克思的新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王玉糅
『摘要1从列宁、邓小平和马克思本人的论述来看,马克思的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的新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马克思通过两次批判。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神 秘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改造为辩证唯物主义。在改造旧唯物主义的过程中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实 践观和唯物史观,所以辩证唯物主叉包含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必须以辩证唯物 主义为指导。离开辩证唯物主义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必然产生混乱。 『关键词1马克思的新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唯物主义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法。
马克思的以上论述,说明他的哲学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所以,马克思哲学就是辩证唯 物主义。马克思的确没有说过他的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他并没有用辩证唯物主义来命名自己的哲学; 但是他的论述充分说明,他的哲学是既峰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是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统一的哲 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因而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确切表达。 辩证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内在地包含历史唯物主义,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在哲学上
一3一
万方数据
的伟大贡献。所以,马克思的哲学也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不同于旧唯物主义,它高度重视实践的作用,重视主体能动性,重视改变世界。所以 辩证唯物主义内在地包含着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区别于旧唯物主义的一个 重要特点,实践唯物主义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四、马克思通过两次批判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创立,经过了两次批判。马克思在大学期间,在哲学上接受的是黑格尔的唯心主 义辩证法思想。他经过两次批判,改造了唯心主义辩证法的世界观,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第一次批判,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唯心主义的批判。19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费尔巴哈的唯 物主义在德国兴起.极大地震撼了德国哲学界,马克思、恩格斯也受到了极大影响。他们很快接受了费 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并运用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这期间,马克思积极投身于 《莱茵报》等实际活动中。由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影响,马克思开始认识到物质因素和利益问题对 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也促进了他在世界观上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同时,他们又批判了黑格尔辩 证法神秘的方面,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因素,使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形成了初步的辩证唯 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这次批判,表现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其《导言》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 稿》等著作中。 第二次批判.是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第一次批判是第二次批判的基础和前提。第一次批判确立了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但这时马克思接受的唯物主义,还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他的思想中还存 在着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遗迹和旧唯物主义的影响。于是马克思又对旧唯物主义进行批判。旧唯物主 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在内,主要有三个缺点:一是形而上学性;二是直观性;三是不彻底性。 马克思首先运用辩证法批判f日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思想。如批判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方面去理解对 象、现实、感性,而没有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忽视主体能动性;只看到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而没有 看到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等缺点。其次,马克思又运用辩证法批判旧唯物 主义的直观性。马克思说:“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闭这就是 说,辩证法本身内在地要求付诸实践,要求发挥主体能动性,改变世界,要求将对象、现实、感性当作 实践去理解。从主体方面去理解。重视革命实践的辩证法,不仅要求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变世界。 这样就有力地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科学实践观根本不同于旧唯物主义忽 视实践、忽视主体能动性、忽视改变世界的直观的唯物主义。科学实践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以 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从根本上不同于唯心主义的抽象的能动性。科学实践观的确立,使马克思主义哲 学从根本上区别于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等一切旧哲学。有人说,辩证唯物主义忽视实践的作用,因而 是旧唯物主义。这种看法,完全是误解。最后,马克思又运用科学实践观,批判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 性。旧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则是难心主义,所以,是半截子唯物主义,是 不彻底的。其原因在于旧唯物主义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而是直观地理解对象、现实、感性。马 克思的科学实践观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 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他运用唯物辩证法,对社会生活中的社会存 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作了唯物辩证的分析,揭示了社会 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创立,把唯心主义从“最后一个避难所”中驱逐出 去,使社会历史观奠基于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使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成为彻 底的唯物主义。所以.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它内在地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 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改造旧唯物主义而取碍的伟大成果。马克思在批判了旧 唯物主义的三大缺点,即克服了它的形而上学、直观性和不彻底性,把旧唯物主义改造为辩证唯物主义 (包含实践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从而在哲学史上实现了一次彻底的革命,
作者简介王玉操,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陕西西安,710065)。
万方数据
主义。所以.列宁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7】马克思加深和发展了哲学唯物主义,把它贯 彻到底,进而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取得的一个伟大成果。列宁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是“一整块钢铸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8】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 列宁说辩证法是最完备最深刻的最无片面性的关于发展的学说。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统一,就是 “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9]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列宁还指 出马克思运用辩证法改造了旧唯物主义,将旧唯物主义改变成辩证唯物主义,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把 它贯彻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克服了j日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 列宁的论述.没有指出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批判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忽视主体能动性、 忽视改变世界的缺点,没有指出马克思创立科学的实践观这一重要成果,这是其不足之处。但是他深刻 地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完备的、严密的、完整的世界观,这是十分深 刻的。正因为马克思的学说完备、严密严整,它才正确,它才具有无限的力量。试问世界上还有什么样 的哲学。能像辩证唯物主义那样能称得上完备的、严密的、完整的世界观呢?只有最完备、最深刻、最 无片面性的关于发展的学说的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才是这样的世界观。离开了辩 证唯物主义就会陷入主观片面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就会陷入歧途。 二、邓小平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的论述 邓小平高度重视实践。他说:“人民,是看实践。”(10】又说:“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 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1邓小平说改革开放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但是他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 主义的精髓”,f12】而不是说“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深思。邓小平为什么说实 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而不是说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呢?这是因为,实践固然重要,实践是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实践本身需要有正确思想作指导,需要实事求是思想的指导。可见,实事求是 比实践更重要。只有坚持以实事求是思想作指导,才能保证实践获得成功。所以,邓小平说实事求是是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他的这一论断是对几十年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中国共产 党几十年的历史经验证明,只有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思想为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才能取得成 功:反之,如果违背了实事求是思想的指导,必然产生“左”的或右的错误,必然会使革命、建设和改 革产生失误,使革命、建设和改革受到挫折。实事求是思想的指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 的根本保证。所以,邓小平在讲到实事求是时说:“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 个。”(19 实事求是是什么?邓小平说:“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 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这是唯物主义。”他认为 实事求是,“这是唯物主义”。[1嘲 邓小平还说.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他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 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旧所以,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用中国语言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路线 的概括。他所说的思想路线,指的是人们思维过程的出发点、根本点,就是根本的哲学观或世界观。可 见,他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际上就是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精 髓。 对此,邓小平在谈到“一国两制”时说得很明确。他说:“如果‘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一个对国际 上有意义的想法的话,那要归功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毛泽东主席的话来讲 就是实事求是。”flq在这里他明确指出,实事求是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上世纪70年代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