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美学散步》的东方审美观

浅析《美学散步》的东方审美观

浅析《美学散步》的东方审美观[摘要]《美学散步》虽篇幅短小,笔墨简淡,而微言大义昭著,体现了宗白华先生的美学追求。

在探讨美学思想问题时,宗白华注重中西比较,但他显然更倾心于中国的艺术。

白老始终以中国的文学艺术作为自己研究的主要对象,把从西方学到的理论与中国的艺术实践相结合,与中国的美学观念、艺术传统相比较,在比较中鉴别,在比较中高扬中国的艺术精神。

这样一位源生于传统文化、洋溢着艺术灵性和诗情、深得中国美学精髓的大师,本文笔者就来分析一下他所独具的东方审美观。

[关键词]《美学散步》;东方;审美观这本美学巨著的显著特征就是鲜明地体现着浓郁的东方审美观。

想要准确理解宗白华的东方审美观,就需要把握他所独具的美学思想和学术观点,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以及人文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为深刻、准确地理解他的具体美学观点。

才能从中得到新的有益的启迪。

通过分析我们将看到宗白华的美学视野中,虽然具有西方之智慧,但根本的则是他的东方审美观。

(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思想,始终是宗白华美学思想的主导。

宗自华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备受优良教育,祖辈的荣光,父亲的言传身教以及家庭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可以说对宗白华以后的人生选择起着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思想,始终是宗白华美学思想的主导,宗白华始终对中国古典智慧抱着积极的肯定的态度。

他从小就涉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父辈的影响下,很早就接受到了各种新思想、新知识,学会从自然界的错纵复杂变化中反观社会人生,将东方的智慧作为自己的审美标准来看待和研究某些重大问题。

宗白华极为倾心于庄子、康德、叔本华、尼采和歌德的思想成就。

庄子崇尚自然,得意妄言,反对雕饰,虚静坐忘的哲学态度和人格理想,应和了宗白华的心里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慕。

在他眼里,庄子成了中国思想史上最与自然接近、最富于自觉观察的人,也是最富于创造性的思想家。

这些都给后来潜心于中国美学的思想的宗白华以深深的影响,因而他思维活跃,眼界宽阔,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的美育教育事业,全身心沉潜于美学艺术和哲学的研究领域,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硕果。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是一部具有影响力的东方美学史诗,字里行间渗透着他自己的美学观和哲学观。

他用抒情的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中西方那些伟大艺术家的心灵,去体味那些风流潇洒的人们的内在情感,待得“散步”归来,发觉自己的灵魂得到了升华与净化。

这本美学巨著的显著特征就是鲜明地体现着浓郁的东方审美观,将中国国学、文学、美学、哲学、艺术、历史、宗教融为一体,进行整体而宏观地予以把握,并使其具有极其鲜明的美学特征。

(二)中西比较,中国的艺术更“富于心灵的幽深淡远”。

作为一位学贯中西的伟大美学家、哲学家,宗白华先生注重通过中西比较来展现中西方的美学思想。

探讨中国艺术中的美学思想,既要立足于中国独特的民族环境、民族心理、民族文化,又不能局限于中国这样一个小范围里。

在这一点上,宗白华的《美学散步》显出了广阔的视野。

他最精彩最细致人微的论述都集中在区别中西方艺术中的空间意识上。

他从中西绘画中不同的空间意识人手,分析了中国画的一个重要技法“以大观小”,进而推及到山水画中的“三远法”,在对诗、画、乐、舞、建筑、书法的一体化论证中,他用了一个极为关键的词语“节奏”,于是,中国诗画的精髓似乎便跃然而出了,“把全部景界组织成一副气韵生动、有节奏有和谐的艺术画面,不是机械的照相。

这画面上的空间组织,是受着画中全部节奏及表情所支配。

”“‘节奏化了的自然”,可以由中国书法艺术表达出来,就同音乐舞蹈一样。

而中国画家所画的自然也就是这音乐境界。

他的空间意识和空间表现就是‘无往不复的天地之际’。

不是由几何、三角所构成的西洋的透视学的空间,而是阴阳明暗高下起伏所构成的节奏化了的空间。

”“这说明中国人的宇宙观是‘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是虚灵的,是出没太虚自成文理的节奏与和谐。

画家依据这意识构成他的空间境界,所以和西洋传统的依据科学精神的空间表现自然不同了。

”宗白华在比较中西艺术的差别时说道:“西洋画因脱胎于希腊雕刻,重视立体的描摹,而雕刻形体之凹凸的显露实又凭借光线与阴影。

画家用油色烘染出立体的凹凸,同时一种光影的明暗闪动跳跃于全幅画面,使画镜空灵生动,自成气韵。

故西洋油画表现气韵生动,实较中国色彩为易。

而中国画则因工具写光困难,乃另辟蹊径,不在刻画凹凸的写实上求生活,而舍具体,趋抽象,于笔墨点线效擦的表现力上见本领,其结果则笔情墨韵中点线交织,成一音乐性的‘谱构’。

其气韵生动为幽淡的、微妙的、静寂的、洒落的,没有彩色的喧哗眩耀,而富于心灵的幽深淡远。

”“富于心灵的幽深淡远”其实就是宗白华所说的心灵的节奏和自由。

那么就出现了另一个问题,难道西方的艺术就不表现心灵的节奏吗?关于这一点,宗白华没有展开论述。

从《美学散步》里有关中西方的文字看,宗白华显然更倾心于中国的艺术。

他始终以中国的文学艺术作为自己研究的主要对象,他总是把从西方学到的理论与中国的艺术实践相结合,与中国的美学观念、艺术传统相比较,在比较中鉴别,在比较中高扬中国的艺术精神。

(三)宗白华的东方审美观“散而有纲”,是这本书最大的特点。

这本书是宗白不同时期对美学问题的探索,虽然有所联系,但是都可以独立成篇。

作者紧紧抓住中国诗、书、画、舞、乐、建筑等相关艺术门类所体现的共同特征,广泛联系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在一个广阔的参照系上讨论美学的基本规律,印证着自己的透彻之悟和艺术之思。

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看看白宗华先生的东方审美观:1.“天人合一”又或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观念,这是一种高度抽象又玄虚深奥的哲学观念,是中国式智慧的凝结和闪光,飘散着神秘、圆融、和谐的气息,具有一种完美的图式。

在《美学散步》中,白宗华先生认为中国的艺术讲究和非常注重天人合一,这是中国艺术的核心内容。

万事都要讲和谐,不和谐就不是中国艺术。

它将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去观察认识,同时事物都是整体的,不可分割的,就像中医看病一样,望、闻、问、切,通过整体观察调理最后达到全身心的治病,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此浑然一体是中国艺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意象中国艺术讲究意象,若要达到意象就要对艺术、对事物进行深刻的“感悟”,只有“感悟”才能达到对艺术的升华。

比如像齐白石画虾、八大山人画鸟,这些是人也是鸟,是虾也是人,它们不仅是简单的事物的再现,而且在画面的背后孕育着极深刻的意象,它和西方艺术的表现是不尽相同的。

中国艺术不再是写实的重现,艺术不能只注重技巧,而是重在画面的喻意和内容。

所以中国艺术既参照万物却又不是万物,中国艺术是讲究诗意的,这一点是和西方是不同的。

纵观宗白华的《美学散步》使我们真正地从内心深处感悟到了一种美的享受,美的启迪以及对人类的美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当然我们不可能由此而论及和界定他的全部审美内涵,但能够从其中的部分内容受到触及和感悟。

3.谈“美”对美的向往与追求是人类自古以来的天性。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人有之”,那么,美究竟从何而来,美究竟是什么?宗白华先生说:“所以专在心内搜寻是达不到美的踪迹的,美的踪迹要到自然、人生、社会的形象里去找”。

因此人类的自然、人生、社会才是美的根本渊源,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感悟、认知、发现美的存在。

在现实的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关键是看你怎么去认知、发现它。

明末清初国画大师石涛一生足迹遍及名山大川,用自己的心灵和那双勤奋的手去感悟自然,发现自然,创作了数幅属于自己美感的优秀山水杰作。

如果没有他前期的“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探索精神,就没有他后来的成就可言。

“美不但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反过来影响着我们,教育着我们,提高生活的境界和意趣。

”艺术家只有用心灵到生活中去感悟美,发现美,并通过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才能使美的创造变为现实,才能给人类奉献美。

对美的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的主题。

4.“意境”说“意”即为艺术家表现自然胸中之意蕴、内涵,“境”者境界也。

“意境”为历来画家所向往追求的目标,尤其在山水画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国画大师黄宾虹先生,一生遍游祖国名山大川,创作了数以万计的不朽杰作,他的作品气韵生动,意境深远,浑厚华滋,干裂秋风,润含春雨。

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究其原因就是他极重视笔墨在意境表现中的作用,重视“虚”、“实”在意境中的真切表现,这是他作品成败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所在。

宗白华先生也是如此,他非常重视“虚”、“实”在意境审美中的意义,他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

这对于我们深刻地理解意境的本质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清初画家笪重光在他的一篇《画筌》里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

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

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这段话扼要地说出中国画里处理空间的方式方法。

中国艺术历来是讲虚实空间关系的。

在中国画中我们事事讲虚实相生,化实为虚,化虚为实等等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戏剧艺术也是如此,往往开门、人骑马等在舞台上并不如实表现,而采取了虚的处理办法,从而给人以空间想象的余味;中国古典诗词中虚实结合,想象的情与描写的景共融,可以更好的表达作者的个人感情,渲染诗作氛围。

所以意境并非艺术家机械地、自然主义地模写现实,也不是抽象地空想现实所构造出来的,而是艺术家从现实生活中予以深刻的思想体验和融合。

与此同时,宗先生引领着们欣赏古诗文中的美,他以诗人的敏感写出他眼中的李白杜甫,体味一般人体味不到的妙境;他还引领我走近中国书画,从王羲之、顾恺之的一笔一画里探出美的因子,并由此将视野放开了去,漫谈中西艺术之不同。

宗白华一会儿谈商、周钟鼎彝器及盘鉴上图案花纹与汉代壁画的关系;一会儿又谈到中国古代的音乐寓言与音乐思想;一会儿又把目光锁定在魏晋南北朝,娓娓道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美不胜收!我们可以看到宗白华先生对于中国文化艺术的热爱与肯定,对中国的艺术精神的赞扬。

[结语]中国古代美学遇到宗白华真可谓是一种幸运,因为他学贯中西,跳出来又扎进去,这猛子才扎得深。

也正是在宗白华的文章里,中国美学的各方特色被熔炼出来并被标举到了极致。

今天我们解读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将给我们以新的启示,用东方之眼光,看待外来文化,美就在我们脚下,美不是凭空想象的虚幻的东西,美来自于现实生活之中,与此同时,解读宗白华的美学思想,要将他的东方美学视野保持在自己的思想境域中,切勿忘记他所独具的东方审美观。

[参考文献][1]白宗华.美学散步[M].1981年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高锐.美·节奏·心灵--读宗白华《美学散步》[J].阅读与写作.2004.卷缺失(10):9-10[3]杨晓玲.寻文学艺术之美味——从宗白华的《美学散步》谈起[J].作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