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一讲中国特许经营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讲中国特许经营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中国市场还处于产品导向的时代,大多数企业仍然注重产品,尤其是制造业和服务业。所以在市场营销理论中,产品还是处于第一位的。
2.价格 ( Price)
中国很多行业在营销中最后的招数就是打价格战,比如空调、彩电、食品等等,基本上都是靠打价格战进行营销。
3.促销 (Promotion)
中国促销的主要形式是空中战,也就是广告,在广告上投入的资金特别多。可是现在已经进入后广告时代,广告的作用已经大打折扣了。
4.家电业
由于大型零售商对消费者的控制逐渐加强,所以家电业的价格开始掌握在零售商手上,通路的领导权也掌握在零售商手中。
5.手机业
手机业表面上是由厂商、批发商在定价,但实际上已经快由消费者定价了。而价格到了消费者来定的时候,厂商、批发商、零售商的主动权就没有了,商品的寿命就更短了,商品的价格变化也就更快,这被称为通路成员力量的转变。
启示:在这个供大于求的时代,消费者最重要。所以对于厂商来说,一方面通路的长度要越来越短,通路的宽度要越来越宽;另一方面,谁掌握了消费者谁就掌握了未来,而零售商正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一环。
从产业结构看通路建设
1.农林与牧业
对于这一产业来说,随着顾客规模时代的来临,企业没有顾客规模就没有未来,而顾客正掌握在零售商那里,所以零售商就是通路的领导者。
2.世界范围内的特许经营
世界范围内的特许经营是从19世纪末的美国开始的,它最先在茶叶市场上开始出现。当时美国的茶叶大部分从中国进口,因为鉴定茶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因此消费者买茶叶时有很多顾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出现了一个全世界范围内卖茶叶的特许经营体系。
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
1.产品(Product)
第一讲--中国特许经营发展现状分析
———————————————————————————————— 作者:
———————————————————————————————— 日期:
ﻩ
第一讲中国特许经营发展现状分析
特许经营的历史回顾
1.中国的特许经营
特许经营真正进入中国是1990年,其标志就是上海华联超市的出现(当时叫自选商场)。那时,整个中国对特许经营还不了解,但到目前为止,短短15年内,中国已经全面进入特许经营的领域。
4.分销(Place)
分销就是通路的建设,这是近年来市场营销中逐渐受到重视的一项工作。
传统的通路模式
由 于中国幅员辽阔,所以传统的通路往往是一个金字塔式的层级结构,典型的如农资公司,从全国代理商到省级代理商到市级代理商再到县级代理商,最后才到乡、 镇、村各个零售商店,通过零售商店到达农民手中。经过这样的层层加价,零售价格就会比原来高出很多,这样的通路在今天是没有竞争力的。
启 示:通过对以上几个行业的分析,可以了解到通路成员力量的转换及其对市场的种种影响。对企业来说,应当首先了解这个行业的通路掌握者是谁。在供大于求的时 代,通路的领导权最终可能掌握在消费者手里,而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就是零售商。因此,企业应当认识到通路建设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
图1-1 不同行业间通路成员的力量转变
2.汽车与建筑业
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它的掌控权现在都在厂商那里,因为汽车现在是由厂商定价的。但是,五年以后,随着团购、网售等新型通路的发展,这个掌控权也许就不在厂商那里了。
中国的建筑行业目前的通路也是掌握在厂商那里,即建筑商和开发商那里,消费者处于劣势地位。
3.服装业
现在服装的价格基本上由批发商定,批发商买进服装以后可以随意定价,因为这个通路掌握在他们手里。
【图解】
粗线框代表通路的领导者。行业不同,通路的领导者也不同。企业应该把握这种转换,因为通路的掌控权很重要。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通路掌控者,而通路掌控者决定企业的未来。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应当将目光集中在通路的掌控者上。
【自检1-1】
有一个台湾人到天津投资2亿元建一个饮料厂,生产在台湾很畅销的番茄饮料。他认为既然在台湾销路很好,那么在大陆也一定很畅销。
【案例】
我国的农资系统
要进口一种农药,首先要从国外购买并运进来。然后转给总代理-中国农资公司,然后是各省(区)的农资公司,各省(区)农资公司之下是各县、各乡、各村,最后才能到农民那里。农民买到的农药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但也可能是世界上最贵的。因为层级很多,而每一个层级都要赚钱。
传统经销商的角色
传统经销商的两个基本角色就是分和销,分是指把商品从大分到中,从中分到小;销是指销售,但实际上没有销,真正的销是由零售商店来完成的。所以传统消费品的通路是由一个点到一条线,而且这条线非常长,甚至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长的通路。这个台湾商人的源自路是有问题的,请问他的问题出在哪里?
见参考答案1-1
第三方物流的出现及零售商的崛起
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交通运输能力的提高,第三方物流开始出现并不断壮大,使得经销商的功能开始转变,传统经销商、批发商在营销通路上一统天下的局面随之结束,代之以“沃尔玛”、“家乐福”为代表的零售商时代的来临,与之相应的是制造商地位的下降。
【案例】
进入家乐福的代价
前几年,对于制造商来说,最大的喜讯就是产品已经进入某某超市,特别是家乐福这样的大型超市。但是天下最倒霉的事情也是进入家乐福,因为代价太高,甚至可能赚不到钱。产品进入以前,就需要交条码费,一个条码费500元钱,要有100种产品就要交5万元钱。一家店交5万元钱,十家店就是50万元,之后还有进店费、上架费、仓储费、管理费、促销费、广告费等等,这些都叫做渠道费用。渠道费用越来越高,零售商越来越大,经销商就越来越小,制造商的控制能力也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