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中国青年志愿者组织发展现状的思考

关于中国青年志愿者组织发展现状的思考

公共组织学课程论文题目关于中国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发展现状的思考学生姓名姚星学号 2013221101210010专业班级 2013级行政管理指导教师王美文院系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管理系2015年10月22日目录关于中国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发展现状的思考 (3)摘要: (3)一、中国青年志愿者组织概况 (3)(一)、中国青年志愿者组织的背景概述 (3)(二)、高校志愿服务的概念以及现实意义 (4)二、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发展现状 (5)(一)、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活动现状 (5)(二)、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5)三、高校志愿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5)(一)、志愿服务问题的原因分析 (5)(二)、促进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对策 (6)引用文献: (7)关于中国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发展现状的思考摘要:我国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具有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自愿性、公益性、组织性和互异性,一般接受共青团的领导,具有第三部门的性质。

作为青年志愿者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在志愿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各种形式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在不断兴起, 但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志愿者行动的不断发展,这种“自上而下发起,自上而下推广”的发展模式所带来的问题与弊端已经日益凸显,并且在高校的青年志愿者组织中显现得更为突出和明显。

本文试图从理论上对我国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发展背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出论述,并对我国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发展提出相应的一些建议和想法。

关键词:高校志愿者组织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Abstract:Youth volunteer organiza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a non-governmental, non-profit, autonomy, voluntary, public welfare, organized and greatly reduced.moreover, generally accept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is the nature of the third sector.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young volunteers, youth volunteer organiza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volunteer service. At present, the various forms of youth volunteer activities continue to rise, but with the changing of social environment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volunteer action, this kind of "top-down, top-down promotion" model of development brought about by the problems and disadvantages have been growing, and in the youth volunteer organiz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ppear more prominent and obvious. This article attempts from the theory of our country college youth volunteer organization's development background,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paper,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youth volunteer organization of some ideas and Suggestions.Keywords:College;Volunteer organizations;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Currentsituation一、中国青年志愿者组织概况(一)、中国青年志愿者组织的背景概述1. 机构概况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于1994年12月5日,是由志愿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各界青年组成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指导下的,由依法成立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青年志愿者组织和全国性的专业、行业青年志愿者组织和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全国青联团体会员,联合国国际志愿服务协调委员会(CCIVS)联席会员组织。

协会通过组织和指导全国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提高青年的整体素质,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做出贡献。

协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开展工作,奉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准则。

2. 基本任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青年志愿服务体系和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培养青年的公民意识、奉献精神和服务能力,促进青年健康成长;爱心满世界为具有特殊困难以及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提供服务;培训青年志愿者;开展与海内外志愿者组织和团体的交流。

3. 价值意义志愿者一词来源于拉丁文中的“voluntas”,意为“意愿”。

对于这一概念,我国大陆和港台地区由于对volunteer的译法不一致而有所不同(我国大陆地区一般称为志愿者;香港称之为义工;台湾地区称之为志工),但实质内容基本是一致的。

一般认为,志愿者是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计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人员。

志愿服务则是任何人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

在中国,志愿服务是伴随改革开放产生的新生事物。

志愿服务作为一种高尚的社会行为和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在弥补政府资源不足、爱心满世界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服务经济建设与社会道德构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志愿服务的概念以及现实意义1. 高校志愿服务的概念高校志愿服务是指在校大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校内和校外各项社会服务事业活动。

高校志愿者作为青年志愿者的主体力量,和普通青年志愿者相比,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思想觉悟,以及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对志愿服务理念的认可程度较高,因而其志愿服务行为带有鲜明的时代性和事业性。

近年来,高校志愿者在大型赛会、抢险救灾和环境保护等各种公益活动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亮点。

2. 高校志愿服务的现实意义(1).志愿服务对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作用。

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仁、义、礼、智、信"等优良品德,对大学生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是在没有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甘愿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的活动,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他人,促进社会进步。

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就是浸润于高尚道德修养之中,进而促进志愿者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和完善的过程。

(2).志愿服务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个人能力。

对于当代的大学生而言,虽然在校园中学习了一定的科学知识,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踏入社会,对于社会了解不多,要想将其所学的知识真正转化为个人的能力,更需要实际社会的磨练和考验。

而志愿服务则顺应了大学生加强社会交流与融合的需要,一方面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阅历,另一方面也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有利于促进专业知识与实践运用的有机结合。

(3).志愿服务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如同一个广阔的舞台,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在奉献中肯定自我价值、在社会进步中成材的大好机会。

大学生可以通过志愿服务的过程了解社会、了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还可以通过亲身体验磨练自己的意志品格、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质。

(4).志愿服务有助于大学生扩展社会资源。

对于大学生来说,从志愿服务中可以建立更加广泛的人际关系,并获取社会资源,从而有助于未来的发展。

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和其他志愿者的接触和交流,可以逐渐构建起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网络。

而随着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次数的增多,人际关系网络也将越来越大,进而可以从人际关系网络中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

综上所述,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对自身道德文化修养的提升、个人能力的提高、心理素质的完善以及社会资源的扩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可见,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既可以服务社会,又可以完善自身素质,提高个人未来发展前景和竞争力,是利人利己又有利社会的好事。

我们应该通过高校大力提倡,让大学生发自内心地认识到志愿服务工作对他们未来发展带来的价值与意义。

二、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发展现状(一)、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活动现状首先,从组织者方面来看,一般由各高校的团委来负责指导大学生志愿服务。

为了使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更加有序的开展,高校通常会选择成立大学生志愿服务总队的方式,然后通过各系院团委的帮助,在各系成立相应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分队。

另外,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时间来看,各高校将志愿服务活动贯穿在大学生的一学年中,同时又有重点集中,尤其把重点放在大学生的暑假期间。

由于暑假时间较为宽裕,这便为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主要表现在服务内容及领域不断丰富,弘扬雷锋精神,树校园文明新风,社区志愿服务从集中性、短期性走向社区化、持久化,艰苦奋斗作风得到充分发扬等方面。

(二)、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1.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单薄性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志愿服务内容类型的单薄,当今大学校园的志愿服务活动大部分仍然是从传统路线出发,开展一系列的传统志愿服务活动。

例如:关注留守儿童,义务支教和社区服务等活动。

这样传统型的志愿活动我们当然要传承,但不能仅仅拘泥于这样的传统活动,而是要打开思维更好的发展与创新。

二是志愿服务内容深度的单薄,部分大学生承办志愿服务活动往往局限于固有的思维,局限于校园,不能将思路往深度与广度的方向扩展。

同时,许多活动缺乏一定的专业性与技术性,有时仅仅只能满足被服务者的需要却不能满足大学生自身更深层次的需要,长此以往便大大削弱了大学生志愿者的热情与积极性。

2.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资金问题我们都知道资金是确保一项志愿活动正常开展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