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专业:会计学一、选题的背景、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可持续发展观的逐渐深入人心,世界各国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不断提高,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越来越多地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在学术界也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
企业是导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也是治理环境污染的主导力量,社会各方面对企业的环境问题提出信息需求,企业必须承担起向社会公众披露有关环境信息的责任。
目前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企业按照相关环境报告指南,自愿、定期的在财务报告之外单独披露环境报告,以反映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业绩。
我国企业也面临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外部压力且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
国内学者不断为完善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供建议,国家也通过不断完善政策给予支持。
然而在很多文献中均注意到了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出全面系统的环境会计准则或指南。
本课题将通过对目前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的描述,对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进行探讨、分析和整合,找出企业信息披露的不足之处,提出完善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见解。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国内外现有文献关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研究成果的比较分析,找出研究的不足之处,弥补领域的空白,提出自己的见解改进和完善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中存在的不足,引导和督促企业管理者加强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意识,并为促进我国信息监督机制的健全提供一些建议,促使我国企业更好更持续的发展。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一) 国外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情况西方国家的环境会计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以英国《会计学月刊》上比姆斯的《控制污染的礼会成本转换研究》和马林的《污染的会计问题》为代表,揭开了环境会计研究的序幕。
此后各国积极研究环境会计及信息披露,这作为世界发展的重要课题已向纵深发展。
1、国外关于环境会计的研究由于在西方国家中利益相关者对信息的需求较高,对企业形成了较强的激励和约束,它们已开始自愿地反映企业的环境保护状况,并纳入会计核算范围予以披露。
《环境会计》(Rob Gray和Jan Bebbington,1993)研究了环境会计的基本框架、环境管理与现行会计的结合等问题,也奠定了环境会计研究的初基。
书中详细介绍了环境会计的内容,认为环境会计应当设计财务系统、信息系统、控制系统的新形式,从而消减传统会计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欧洲的环境管理会计:当前的实践和未来的潜力》(Matteo Bartolomeo 等)归纳了企业层次环境会计的四个分支:对外财务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环境管理会计以及能源和原料会计。
《绿色报告》(Telford Owen,1992) 从西欧绿色报告的历史、未来、发展方向和绿色意识四个方面阐述了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绿色报告的内容、作用以及绿色报告系统构建,为后续的绿色报告基本框架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Rob Gary与Telford Owen(1996)等学者从公司的受托责任角度,系统阐述了公司社会报告与环境报告的原理与理论,为人们全面了解公司社会报告和环境报告的发展历史和开展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文献资料。
《现代环境会计:问题、概念与实务》(Schaltegger和Burritt,2000)对生态会计作了进一步研究,把生态会计分为对内生态会计和对外生态会计。
认为仅仅通过补充生态会计系统来扩展传统会计是不够的,而应将环境管理适当融入环境会计,用生态效益指标来表现环境经济信息管理与公司环境干预的综合信息。
2、国外关于环境会计标准的研究日本环境会计的研究起于20世纪90年代。
1999年3月日本环境厅发表了《关于环境保全成本公司指南》侧重研究的环境保全成本与环境效益效果的关系;2000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引进环境会计系统指南》,对日本企业环境报告书的编制提出了要求;2000年5月发布了《面向环境会计2000年报告》,补充要求了环境保护效益的核算和披露;2001年,日本环境省发布了《环境报告书准则(2000年度版)———环境报告书制作手册》;以及《环境会计指南2002》和《环境会计指南2005》初步构建了日本环境会计体系。
美国的环保法律法规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环境污染防治方面的,二是补偿性的,涉及补偿责任在公司财务报表中的处理问题。
颁布的会计准则:(1)环境负债方面: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5号准则公告《或有事项会计》,第14号解释公告《损失金的合理估计》,(2)环境成本方面: EITF发布的(EITF89—13石棉清除成本会计处理》,(EITF90—8环境污染费用的资本化》,(EITF93—5环境负债会计》三个公告;(3)环境信息披露方面: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涉及环境信息披露的规定有:管理条例S-K第101项、103项和303条款,第36号财务报告公告,并在第92号专门会计公告中要求上市公司专门就涉及环境会计报告中的许多问题予以说明;美国国家环保局还组织编写了《环境会计导论:作为一种企业管理工具》一书,在环境成本计算、成本分配、环境会计信息应用等方面为企业管理实务提供了技术指南。
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在1993年发布了《环境成本与环境负债——会计与报告问题》,提出了环境会计报告中的成本与负债问题。
同时,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加拿大标准协会、国际科技发展协会、加拿大财务经理协会共同合作完成了《环境绩效报告》,其中对企业应提供哪些和如何提供环境绩效信息作出了有益的研究,以及相继发布的报告《环境审计与会计职业界的作用》、《环境成本与负债:会计与财务报告问题》等。
(二)国内对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成果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起步较晚。
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最早是从环境会计的研究开始的,对于信息披露的研究也多数集中在环境信息的定义、内容、制度建设等理论方面。
我国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环境会计制度,企业内部也未建立环境会计体系。
很长一段时间,我国企业应用的是《企业会计准则(2001)》。
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增加了与环境有关的内容。
国家环保总局于2003年颁发的《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和2008年颁发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中,对环境信息披露做了相应规定。
1、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研究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方面,《环境会计研究》(孟凡利,1999)认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应该包括环境问题的财务影响和环境绩效两个方面。
环境活动的财务影响信息包括:(1)环境活动对财务状况的影响,如:环境活动对各种资产价值的影响、环境活动引起的现实或潜在的负债;(2)环境活动对经营成果的影响,如:环境支出和环境收益。
企业环境绩效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环境法规的执行情况;②环境质量情况;③环境治理和污染物利用情况。
这一观点还比较全面,兼顾了各类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初探》(耿建新等,2002)认为环境会计信息应披露的内容包括:环境问题及其影响、环境对策方案。
在财务报表及附注中应当重点披露环境支出和环境负债。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文献综述》(肖华,2001)认为,企业的环境报告应包括:(1)企业环境报告的范围;(2)企业的环境影响;(3)企业的环境业绩;(4)企业环境活动的财务影响。
此外,一份完整的企业环境报告还必须包括对该报告的审计鉴定。
此后,一些会计学者对此做了进一步研究,但未取得创新性突破。
2、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研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方面,大家普遍赞同的是补充环境会计报告和编制独立环境会计报告两种模式。
目前到底采用哪种模式进行披露比较合适,学者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文献综述》(王辛平等,2000)认为我国目前的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还不完善,对于一般普通企业可在传统报表的基础上增列“环境资产”、“应付环保费”等,而环境污染大的企业可以重新设计专门的环境会计资产负债表。
有的学者认为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应该循序渐进,《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文献综述》(李建发等,2002)认为企业应首先采取独立环境会计报告模式,到以后我国制定和颁布环境会计准则,再采用补充环境会计报告模式。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文献综述》(张秀英,2006)认为会计信息的披露可以分两步走,近期目标采用独立报告模式,远期目标采用补充报告模式。
法律法规方面,我国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环境会计制度,企业内部也未建立环境会计体系,但现有的法律法规为这项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基本保障。
很长一段时间,我国企业应用的《企业会计准则(2001)》除了简要提及绿化费和排污费等环保支出外,并没有规定企业应如何确认、计量和报告环境成本及业绩。
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增加了与环境有关的内容,但是仍不完善。
国家环保总局于2003年颁发的《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和2008年颁发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中,对环境信息披露提出了一些较具体的要求。
但总的来说,由于这些法规对于企业发布的环境信息要求还较为笼统,又没有相应的环境会计处理具体规定。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环境会计信息公开存仍然在很多问题。
3、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相关对策研究成果《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张碧安,2006)对完善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施主要有以下建议:(1)深入开展环境会计理论研究;(2)完善环境立法工作;(3)尽快制定环境会计和信息披露;(4)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政府监管;(5)开展环境审计工作;(6)改善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
《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张转玲,2008)建议:(1)发挥政府在环境会计建设中的推动作用;(2)加强对环境会计理论和实务研究;(3)完善会计法规并制定具体环境会计准则; (4)加速培养环境会计专业人员(5)建立环境会计审计制度以加强对环境会计的监督。
《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究》(张弢等,2010)则建议:(1)制定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准则和制度;(2)完善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环境法规体系;(3)加强对披露信息的监督,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4)广泛开展社会责任教育,促进专业人员培养及开展员工之间合作。
(三)总结根据诸多国内外文献的研究显示,由于在西方国家中利益相关者对信息的需求较高,它们积累的经验已较丰富。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起步较晚。
我国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涉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内容和模式等,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稳定的结构。
我们应了解和借鉴国外相关文献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国情,提出适合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