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中国远古洪水神话

浅析中国远古洪水神话


浅析中国远古洪水神话

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
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的内容丰富而复杂,可分为
创始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等。其中,洪水神话
是个世界性的神话母题,以洪水为主题或背景的神话,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
后世所传洪水神话反映远古某个时期,人类在遭到毁灭性洪水灾异之后,洪
水遗民两兄妹结婚、再生人类。这个神话可分为南北两大系统。西南系统的洪水
神话一般说是:雷公发洪水,淹没世界。兄妹二人躲在葫芦中,避过洪水。最后,
通过滚石磨、抛石等占卜方式,决定结为夫妻,婚后生肉团繁衍出不同的种族。
而北方系统的洪水神话说表现为洪水泛滥,淹没世界。伏羲、女娲(或盘古兄妹)
在石狮子或乌龟等的保护下,避过洪水。他们根据石狮子或乌龟之翼,用滚石磨
等方式决定结为夫妻。最后,兄妹二人捏黄泥人,再造人类,从而成为汉族“人
祖”。
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口传的洪水神话常在衍变之中。中国
上古洪水神话在文献中比较零散,各个洪水故事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也
是中国上古洪水神话的显著特点,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与大洪水的起因有关。大
洪水的起因可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洪水是由共工造成的。这个神话明显地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一
部分是以振滔发洪水为核心情节。古书中是这样记载的:“舜之时,共工振滔洪
水,以薄空桑。”振滔发洪水为情节中心的共工神话传说,表现的是水神的共工,
反映了共工一系列水神的神性,属于共工神的传说较为原始的部分。由共工发洪
水的神性可见,共工代表的是洪水水神,其形成源于初民对洪水的畏惧与崇拜,
是初民对洪水巨大破坏力加以神化的产物。
由上可知,两类洪水神话在反映原始先民的现实生活有着不同的侧重面:共
工振滔神话侧重反映先民与洪水自然的斗争;共工触山神话侧重反映了氏族部落
间的兼并战争。
第二,久雨造成洪水。《淮南子·览冥篇》中提到:“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而 “淫水”,是指久雨。
洪水形成的原因是久雨。
古书中确有两次大水,鲧禹治水是治共工之水,而女娲补天治水是独立的,
并且早于鲧禹治水。这表明各个洪水故事是孤立存在的。面对大洪水,原始先民
只有通过治水才能使生命财产得到安全保障。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从文中可见,“帝”
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神,有神力,有权力,别人如果要做什么事情必须经过他的允
许。鲧为了阻止洪水的泛滥拯救人类,竟“不待帝命”,窃取息壤,以生命为代
价止水救民。这也表明他具有反抗精神,偷取息壤是他向“帝”的权威的挑战。
他倾心爱民,为了一心所系的民众,他战胜自我,终于做出了牺牲自己的决定。
黄帝的孙子鲧一生竭尽全力,带领人民铺泥堵水,筑堤防洪,但却由于偷取息壤
终于“出师未捷身先死”。
后来,鲧的治水事业由他的儿子禹继承了。根据神话传说,禹是在鲧的体内
长成的。鲧死后三年尸体不烂,他用自己的精血和心魂一起孕育了禹。实际上,
禹就是鲧的化身和新生,也应该是鲧治水精神的延续。大禹一方面填堵筑堤,一
方面疏通导引。这显然是吸取了父亲鲧的经验和教训,到最后他终于把洪水制服
了。中国洪水神话里的大禹有神威,有神力,有神助。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疏导黄河时,为防止河水倒流,大禹用神力把龙门山辟为两半让水流过。治水过
程中人民群众和各方的天神都来帮助禹,而这体现了中国人民团结友爱的精神。
禹和黄帝一样,是一个被我国古代神话所美化和夸大了的人物。他的事迹实
际集中了我国上古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高贵品德。古代神话中有许多关于他身
先士卒、与群众同甘共苦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传说。比如他集中精力于治理洪水,
将近而立之年了,还未娶妻。婚后仅四天,他便离开妻子,赶到别的地方去治理
洪水了。古籍还记载,禹治理洪水时,亲自拿着畚箕铲子,顶风冒雨,走在前面。
他在外劳累了整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的手上脚上都磨出了厚厚的老
茧,指甲被磨光了,腿肚上汗毛也全被碱水腐蚀掉了。老年未至,他已疾病缠身,
但是他仍坚守在治水的前线。禹的这种忘我精神,永远被后人传诵着,成为我国
人民优秀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禹治水的确是我国上古时代一件了不
起的工程。他造福人类,成为我国古代人民力量和智慧的象征。
洪水神话集中反映了先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表现出的智
慧。中国洪水神话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影响深远,直到现代社会,这种精神仍有所
体现。中国人民就是靠着大禹精神,凭着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成功的制服了洪
水。即使在当今的治水过程中,就像人民群众和各方天神帮助禹一样,“一方有
难,八方支援”,也正体现了中国人民团结友爱的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