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1-1-4地球的运动、地球的结构精品 湘教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1-1-4地球的运动、地球的结构精品 湘教版

精品课件
• 特别提醒 • 若黄赤交角为α,则回归线纬度为α,极圈的纬度为90°-α。如:
若黄赤交角为35°,则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为35°N,出现极昼、极 夜的范围为55°~90°之间。
精品课件
• 要点三 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重、难点)
原因
特点 规律 表现
受运动惯性的影响,物体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 但由于受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的影响,导致它们逐渐偏离了 原来的运动方向
自转 1恒星日 (23时56分4秒)
1太阳日=24小时 (昼夜更替现象周期)
公转
1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1回归年为365日5时 48分46秒 (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

角速度
除南北极点外,各地均为 15°/时(或1°/4分钟)

线速度
因纬度而异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平均约1°/ 天
平均约30千 米/秒
精品课件
• 2.黄赤交角变化对地球的影响 • 五带以回归线、极圈为界线;回归线的度数由黄赤交角决定,即回
归线度数等于黄赤交角的度数;回归线的度数与极圈的度数为余角 关系,因此,黄赤交角的变化,必然引起五带范围的变化。
精品课件
• (1)如果黄赤交角等于0°:说明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这时候, 地轴不仅垂直于赤道平面也垂直于黄道平面。在这种条件下绕日公 转,太阳直射点只能始终直射在赤道上,而晨昏线始终过南、北两 极点,与经线圈重合,分割的昼弧与夜弧,全球均等长。因此,太 阳直射点将不再移动,昼夜长短将不再变化,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 没有四季的变化。
• 第四讲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结构
精品课件
• 要点一 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特征(重点)
运动形式 概念
方向
地轴空间指 向
自转 绕地轴的旋转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 从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
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公转 绕太阳的运动 同左
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精品课件
运动形式
运动周期 ↓
现象周期
精品课件
• 特别提醒 • 假若地球自转方向与目前正相反,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规律该如何
变化?若地球自转速度加快或变慢呢? • 假如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在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将向左偏,南
半球将向右偏。假如地球自转的速度加快,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 向将更为明显。假如地球自转速度变慢,偏向将不太明显。
精品课件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只影响运动方向,不影 响运动速度;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河岸不对称、大气中的气流运动方向改变、大洋中洋流运动 方向改变
精品课件
判定方法 (左右 手法则)
北半球用右手表示,南半球用左手表示,掌 心向上,四指代表物体原来的运动方向, 大拇指指向即为物体运动的偏向
• (7)如果一个人向东走,所见到的昼夜更替周期比太阳日短,向西走 所见到的昼夜更替周期比太阳日长。
精品课件
• 要点二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重、难点) • 1.黄赤交角的影响 • (1)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及地轴在公转过程中倾斜方向不变,导致太
阳直射北 回归线之间。(3)有无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叫北回归线;有无太阳直 射的最南界线叫南回归线。(4)回归线的纬度度数和黄赤交角相等。 (5)黄赤交角与黄道面与地轴的夹角是互余的。
精品课件
• (2)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太阳直射点的范围增大,昼夜长短变化的周 期将延长,四季的差异将更加明显,太阳回归运动的周期将变长。 从温度带来说,直射的范围加大了,即热带的范围加大了,斜射的 地区有一部分变成了直射的地区,另一部分则加剧了斜射的程度; 随着直射范围的增大,晨昏线转过的角度也将随之增大,极昼极夜 的范围也将增大,即寒带的面积也将增大,这样,温带的面积将减 少。
• 要点四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及时空变化规律
•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结果之一是形成了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这是 本单元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高考中占有突出地位,结合地球公转图、 光照图考查,是主要的考查形式。
• (4)如果地球只是自转而不公转,则恒星日与太阳日等长。或者说, 恒星日与太阳日不等长是因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围绕太阳公转 造成的。
精品课件
• (5)如果地球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一致,即两种运动方向都是向东或 者都是向西,则恒星日要短于太阳日。
• (6)如果地球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不一致,即两种运动方向一个向东 一个向西,则恒星日要长于太阳日。
精品课件
• (6)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在高纬度地区每年都有极昼极夜现象。(7)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北界线叫北极圈(北纬66°34′);有无极昼 极夜现象的最南界线叫南极圈(南纬66°34′)。(8)黄赤交角的大小, 决定了各地一年中正午太阳最大高度角和最小高度角的大小。(9)黄 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各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
近日点快 (1月初) 远日点慢 (7月初)
关系
地球自转的平面(赤道面)与公转轨道平面(黄道面)目前存 在23°26′的交角(黄赤交角)
精品课件
• 特别提醒 • (1)地球上的某一地点的自转轨迹就是它所在的纬线圈,即自转是沿
纬线圈自西向东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 (2)地球自转和经度的关系。
精品课件
• (3)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 转了360°;太阳日是以太阳为参照物,由于一天中地球还要绕日公 转,因此地球绕太阳旋转了360°59′,时间是24小时,这是地球的 昼夜交替周期,是人类使用的基本时间单位。
精品课件
• (3)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就是直射的范围减小,即热带的范围减小, 极昼极夜的范围减小,即寒带的范围减小,这样,温带的范围将要 扩大。
精品课件
• 所以,黄赤交角决定了太阳直射点能离开赤道的最大角距离——回 归线度数,同时也决定了能出现极昼极夜的最大范围——极圈度数, 这是天文上划分五带的主要根据,且回归线度数与极圈度数之和正 好等于90°,因此黄赤交角的变化必然引起五带范围的变化,这是 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一周,太阳直射点在 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一个来回,引起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 的时间变化(引起某地点地表获得太阳辐射能的时间变化)——这样 形成了四季更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