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讨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

探讨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

探讨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行肾癌根治术的临床价值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2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应用后腹腔镜行肾癌根治术进行医治15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

其中手术时间为70~190 min,平均时间110 min;术中出血量80~210 ml。

术后随访3个月~1年,所有患者均无肿瘤复发及转移。

结论: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是治疗肾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具有微创性、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疼痛轻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0-0096-02
肾细胞瘤是起源于肾小管细胞的泌尿系常见的恶性肿瘤。

近年来,肾癌的发病率逐步增高,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应用,其以微创性、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疼痛轻等优点而得到泌尿外科的关注,在肾癌根治术中被广泛应用。

同时使得腹腔镜技术从经腹腔途径发展到经后腹腔途径。

而后腹腔镜技术与肾癌根治术的结合提高了治疗率,并且损伤小、出血少及并发症少,是治疗肾癌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1]。

本文就在笔者所在医院应用后腹腔镜行肾癌根治术进行医治15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与总结了后腹腔镜行肾癌根治术的临床价值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0月-2012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应用后腹腔镜行肾癌根治术进行医治15例肾癌患者。

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9~71岁,平均年龄43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b超或ct确诊为肾癌。

肿瘤平均大小(5.0±3.1) cm。

肿瘤位于左侧9例,右侧6例;肾上极7例,肾中极5例,肾下极3例。

术前均行ct检查,检查均显示对侧肾功能正常,未发现肿瘤转移。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插入导尿管,体位取健侧卧位,腰桥顶托腰部。

制备腹腔腔隙采用三孔法操作。

第1个操作孔取2.0 cm切口于腋中线髂嵴上方1横指处。

切开皮肤,电刀分层切开腰部肌层,手指钝性分离进入后腹膜腔,将自制气囊置入腹膜后腔,充气体或注入水300~500 ml,扩张腹膜后间隙及止血3~5 min,放出气体或水撤出气囊。

撤出气囊后在手指引导下,取1.0 cm 切口于腋前线肋缘下2.0 cm 处做为第二操作孔。

第3个操作孔位在腋后线肋缘下2.0 cm处,做1.0 cm切口。

左手食指引导下分别置入10 mm、12 mm及5 mm套管针,第一个操作孔置入0度腹腔镜,另两操作孔分别置人相应器械,三个操作孔形成倒等边三角形,建立人工气腹(冲入二氧化碳后腹腔内气压维持15 mm hg)。

首先用电凝钩或超声刀从肾脏背侧于gerota’s筋膜外进行分离,在脂肪囊外沿腰大肌表面向上分离至隔下,向下分离达肾下极,见动脉搏动找到肾动脉结扎并切断肾动脉。

分离肾蒂周围组织,找到肾静脉,
夹闭并切断肾静脉。

向下分离并结扎切断输尿管,于gerota’s筋膜外分离肾脏上极、肾内侧。

置入不透水的标本袋,将标本装入后收紧。

将腋前线及腋后线切孔点连线切开长约7 cm,从此切口取出标本。

检查术野无出血,留置腹膜后引流管1根,关闭切口。

2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

其中手术时间为70~190 min,平均时间110 min;术中出血量80~210 ml。

并且所有患者术中、后均未输血及镇痛。

术后2~3 d肠道功能即恢复,可正常饮食,拔除尿管后下床活动,随后拔除创腔引流管。

术后病理检查报告:肾透明细胞癌9例,肾嫌色细胞癌4例,乳头状肾细胞癌2例。

术后7~12 d出院,随访3个月~1年,所有患者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

3 讨论
3.1 手术适应证
腹腔镜手术适用于肿瘤局限于肾包膜内,无周围组织侵犯、无淋巴转移及静脉瘤栓的局限性肾癌患者。

而是否适合采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是主要由肿瘤大小、浸润情况、肿瘤分期、癌栓形成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来决定的;目前多数临床公认t1n0m0和t2n0m0,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为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适应证;但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改进与发展,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适应证也越广泛[2]。

所以有报道称当肿瘤局限于gerota’s筋膜内时,无论肿瘤大小均可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3-4]。

3.2 手术关键点
通过本次研究体会,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是安全、创伤小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手术操作依然存有缺点如操作空间狭小、术者需要熟练的操作经验及缺乏相应的解剖标准等。

为克服以上缺点,本文总结15例手术经验,认为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有效地控制肾蒂血管和后腹腔的建立。

同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术前根据影像学准确确定肾肿瘤位置及周围结构,肾蒂血管分布。

(2)手术遵循根治性肾脏切除的手术原则,在游离肾脏前,结扎肾脏动脉防止肿瘤血行播散。

(3)术中仔细止血,可行压迫止血,避免影响术者的视野,增加手术难度及并发症的发生;(4)保持肾脏包膜及gerota’s筋膜的完整,以免肿瘤细胞局部种植,降低术后局部肿瘤复发。

(5)对肾蒂处理要完全游离肾动静脉,充分暴露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以免弄坏血管导致出血;(6)肿瘤位置靠近肾门及位于肾背侧时分离较难,体积较大且靠近这些位置肿瘤可选开放手术。

参考文献
[1]马潞林,黄毅,田晓军,等.后腹腔镜根治性肾癌切除术[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5,26(3):157-159.
[2]田生平,许汉标,杨伟忠,等.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临床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4):420-421.
[3]马潞林,赵磊,黄毅,等.后腹腔镜下与开放式两种肾癌根治术的疗效比较[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4,19(8):454-455.
[4]李军,吕文成.腹腔镜肾癌根治术22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
刊,2008,43(9):60-61.
(收稿日期:2012-12-21)(编辑:王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