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例谈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

例谈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

例谈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当今社会,信息多元化,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交汇一起,提倡
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改变传统中的黑板教学,倡导教学游戏化,
减轻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提倡游戏精神和新
课程的改革,要从现实中实践的角度去考察游戏中所蕴含的基本教
育理念,把它运用到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中,游戏化的教学具有一
定的趣味性、创新性、情景性、文化性、生活性,有利于学生由自
身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去学习。
一、教育游戏的特点
(一)教育性
教育游戏的教育性是其首要特点,它所体现的是学习目标和学习
内容,学习内容是为学习目标服务的,在游戏的各个阶段的任务中,
学习者通过完成相关任务来实现学习内容的学习,并达到学习目
标。对于教育游戏而言,必须符合教育学习的规律,所表达的知识
和结构体系要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二)娱乐性
所谓娱乐性就是趣味性,教育游戏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娱乐,但
是教育游戏又恰好把游戏的娱乐性转化为学习的动机,让“玩家”
更好地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
(三)挑战性
游戏中最具有吸引力的特征之一就是挑战性,当一个“玩家”在
面对挑战并且获得胜利的时候,其实已经学习了很多东西,他们必
须用一些策略,然而策略的使用会产生一些不确定的结果,从而他
们又面临新的挑战,所以对教育游戏来说,要吸引学生就必须很巧
妙地设计挑战性,让其在不断的挑战中不停地去学习。
(四)交互性
游戏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媒体,媒体呈现的结果和玩家的行为存
在着因果关系,导致这一关系的直接原因就是游戏特有的交互性。
正是这特有的特性,使得学习者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当中,在
游戏过程中尽情地游戏和学习达到忘我的境界。
二、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的游戏化教学
小学数学本身就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在教学中加入教育游
戏,达到教学和游戏之间的有机结合。
(一)课堂教学与游戏的有机整合
伴随着国内的教育游戏发展,网络上也提供了越来越多能与课堂
教学结合使用的一些教育游戏。将游戏运用到教育教学的环节中,
不仅能使教学富于乐趣,还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活
动中来,延长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对学习较长时间段能保持饱满的
情绪。并且从另一个角度来体现了教学对学生的自由和人格的尊
重。
例如,在数学第二册中,在《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教学中,有
一个教育游戏与之同名,游戏需要学生将随机给予的四个数字按从
小到大进行排列。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游戏引入,让学生通过游戏去
感知如何比较数的大小,而且小组合作会让知道的学生说出他们是
如何比较的,让组员都有所学习。最后每一组都验证几组数字。基
本上整节课都贯穿着游戏,学生通过游戏自主地学习,整个课堂轻
松了,学生学习起来也就快多了。
(二)课后练习与游戏的有机整合
将课后练习与游戏进行整合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书面作业的
减少,替换成了玩数学游戏,一定是学生喜欢的事情,布置作业的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巩固复习,当游戏代替书面作业,
既能减轻学生在作业方面的压力,还能激发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数
学的热情,能更好地巩固学习的知识,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对
学生的下一阶段的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教乘法知识后,随着乘法学习的进一步深入,课后作业
可以安排《拼翅膀》《电唱机》等系列游戏,10以内的乘法——20
以内的乘法——变式练习,步步加深,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课外探索与游戏的有机整合
数学世界是一个很美妙、很广阔的领域。单纯地依靠学校的教育
来学习数学很显然是无法满足的。数学毕竟很抽象,对于小学生而
言,走进数学世界并不简单。让课外探索与游戏进行有机的整合,
可以让学生拥有探索课外数学知识的一块敲门砖。
学习数学有许许多多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制约和参与,所以非
常需要这方面的训练。例如《阿达儿童脑力训练》等游戏软件开发,
正是为了对玩家的记忆力和观察能力等进行训练,此外网络上还有
许多益智游戏、策略游戏,这些游戏可以使玩家越玩越聪明。
三、教育游戏的应用价值体现
例如,在一年级学习了《几时与几时半》后,在二年级学生又一
次学习关于时间问题的内容,与前一次的学习相隔了一年。一些知
识点可能已经遗忘,所以我们可以用教育游戏来唤醒学生对知识的
一些记忆。
在教“1小时=60分钟”时,通过教育游戏让学生自己去观察、
去体会,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的规律,以及他们之间的运动
关系,学习正确读时间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
在课后拓展阶段,好好地利用教育游戏巩固知识,不但减少了书
面作业量,还增加了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兴趣,学生更加自觉主动
地完成作业。
总之,在信息技术引导下进行新课程的改革,将教育游戏作为课
程资源和教育的辅助工具,运用到数学的教学中是完全可以的,当
下要解决的是如何找到这个平衡点,这是一个长期以及需要探索的
过程,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工作者能加入,为学生能更快更好地学
习和获得知识而努力。
(责任编辑 曾 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