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姓名:徐迪义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软件工程指导教师:杨季文20090501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文摘要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文摘要本课题以某高校实际项目为背景,结合逐步发展起来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设计和实现一个基于J2EE构架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论文首先介绍了项目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课题内容以及系统开发涉及的相关技术,如J2EE、Struts及XML等。然后,结合某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概况,分析了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系统需求,包括功能分析和业务流程分析。接着,基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现有成果,从系统框架、开发工具、功能模块、及数据库设计等方面对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并以个人信息管理、查询统计、数据交换等模块为例着重进行了说明。随后,本文用了较大篇幅从界面生成、查询管理、审批流转及数据交换等功能方面详细介绍了系统实现。最后,通过部分具体模块的实际效果图对系统功能进行了演示。该系统实现的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模块能够完成科研信息管理系统与共享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交换;数据字典的使用实现了系统的柔性,提高了代码复用率,减少了后期维护工作。相关工作对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其他系统的研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字:科研信息管理系统、柔性、数字化校园、数据交换

作者:徐迪义指导老N.-杨季文英文摘要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TheDesignandImplementationofScientificResearch

ManagementSystematUniversities

Abstract

Thispapertakesanactualprojeel/applicationasbackground,bases

on

theconstruction

ofdigitalcampus,designsandimplementsascientificresearchstatisticsmanagement

system.Thefirstpartofthispaperistheintroductionto

thebackgroundofthe

project/application,thestate

ofartinthisdomainathomeandabroadandseveral

techniquesinvolved,suchasJ2EE,StrutsandXML.Thesecondpartofthispaperisthe

requirementanalysisofsystem.The也irdpartofthispaperpresentsthedesignofthe

system,includingtheframeofsystem,functionalmodulesanddatabaseschema.Theforth

partofthispapergivestheimplementofthesystem.Thispaperespeciallytakespersonal

informationmanagement,queryandnumericalstatement,examineandapprovework-flow

anddataexchangeforexampletoillustratethe

implementin

detail.The

fifthpartofthis

papershowstheeffectofthesystem.

ThispaperdesignsadataexchangemodulebasedonXML,realizesdataexchange

betweenheterogeneousdatabases.ThispaperHuesdatadictionarywhichallowsthe

l'ease

ofcodetoenhancetheflexibilityofthesystem.Thispaper

couldbeavaluablereferenceto

thedevelopmentofothersystems.

Keywords:Scientificresearchinformationmanagement

system,flexibility,digital

campHu,

datainterchange,

WrittenbyXudiyi

SupervisedbyYangJiwen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的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研究生签名:缎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苏州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日期:导师签名:一日期:荆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一章绪论1.1课题背景第一章绪论

随着国家对科研的投入逐年增加,高等学校的科研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支持,从而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与此同时,高等学校如何对科研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己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高校应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来构建和完善信息化校园。通过构建基础设施、开发业务系统、整合现有资源、提供综合服务,提高教学质量、支持科学研究、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在这过程中,如何借助实时、高效的平台与科学的管理办法提高科研管理服务的现代化、规范化这个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Ilj。有些高校提出了“数字校园”与“大学资源计划URP(UniversityResourcePlanning)”[21的高校信息化建设理论,以指导信息化建设的进行。URP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新模式,是一个为所有应用提供基础服务的统一平台。各种应用系统通过这个统一的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应用整合。该平台使得高校繁杂的校务管理智能化和高效化,信息和资源得以充分共享;同时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高校内部和外部的有关资源进行全面的监控和管理。按照集成的处理方式将高校的科研管理、人事管理、招生管理、学籍管理、师资管理、就业及毕业管理等各项校务与教学活动紧密的互动和共享,从而消除了校园网上的“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现象。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为后续的应用系统设计和实施提供统一化、规范化的要求。但建立一个完善URP系统有很大的难度,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12】。对许多高校来说,URP系统也不可能完全购买,它只能是一个逐步建设的过程。目前一些理工科院校和综合性大学,本身有着雄厚的技术实力,并拥有信息领域的专家,自主研发能力强,在数字化校园系统建设方面(包括科研信息管理系统)方面做了一些独立的研究。此类高校的共享数据中心正逐步建立,但现有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其他部门的需要。例如,人事处在制作报表统计时经常需要教职员工的科研信息;科研处在生成科研报表时也需要从人事系统中获得人员基本信息,并从共享数据库中获得全校统一的编号表信息。但现有的系统很难保证这些数据同共享数据中心数据的一致性;同时,科研处正在运行的软件及其管理体制,无法对科研项目的实施第一章绪论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及时进行监控,从而达到有效的管理。本课题所涉及的某高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全校已经建立了覆盖所有建筑和机构的网络系统。同时,依据一定的数据共享中心规范,初步建立了共享数据中心,并在此基础上采用J2EE架构开发了人事处、学生处等部门的管理软件,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正是基于该校现有数据共享中心已有一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考虑通过逐步研发和集成完善的思路下,本课题研制的是数字化校园中的一个科研信息管理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与共享数据中心交互,可以随时录入科研成果,帮助教师管理好个人的科研信息;同时,科研管理部门也可以即时准确统计结果,完成各种项目的审批和管理,等等。通过这个科研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减少员工的工作量,而且可以减少办公费用,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在世界发达国家已发展了几十年,并形成了完整、成熟、细分的产业链。专业的数字校园产品和服务由专业公司和ERP厂商主导建设,产业化运作成熟完善,具备相当完备的规模。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信息化起步较早,数字校园项目基础设施完备,应用建设比较全面。学校都高度注重服务在整个建设周期中的所占份额,通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建设效果令人瞩目【3】。国内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大多始于20世纪90年代,比发达国家起步晚了10"20年【4】。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校园网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和数字化校园建设15J。目前,我国大多高校已完成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并引进或开发了一批应用管理系统,如财务管理、教务管理、人事管理、考试管理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但这些系统大多是由高校各部门、各院系在不同时期,根据各自需求独立完成的,再加上大学校园管理的特殊性和信息技术发展的阶段性,导致高校信息化还存在不少问题,如缺乏统一规划、且系统间无法实现有效的数据共享,形成了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孤岛”。总体上,由于缺乏良好的灵活性、拓展性和适应性,现有系统很难满足高校日益发展的各种需求。因此,许多高校己开始探索和实施信息化建设的第三阶段: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校园中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全面数字化,实现2

相关主题